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典文学

《塑少陵象》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2024-09-23 22:30:28

  《塑少陵象※》简介|鉴赏

  本篇记四川制台某公修葺百花洲草堂,惟不满于所肖杜少陵象,十余更尚不足以达其意。塑师术穷却走。太守遍招十数人皆肖象称巨擘者为之,又未成。后忽有某儒应募,三日毕其工。“制台亲诣寺,甫至阶砌一仰视,遽呼曰:‘得之矣。’急趋入,伏地叩曰:‘是真饭颗山头戴笠真容也!’召某先生入,则一龙钟老布衣。”

  盖先前塑师“仅就前人所肖者依样画葫芦”,故所肖非富贵气即尘俗气或枯瘠气,“终不足为忠君爱国者写照也”。而此儒久困场屋,曾目睹塑师搏沙为神象,羡之,“以其法作睡嵇康颇佳,由此考究精进”。但更重要的在于他“积思既深,鬼神来告”,“精诚所结,声气相通”,如其所述:

  “某亦不知少陵象若何,但由幼至壮且老,惟读浣花诗集,读‘野哭’‘长搀’诸句,往往掩卷深思,泪涔涔下。积思既深,又往往寤寐中见有白皙长须者立几案间,是象也即梦中人耳。”

  这是他进入漫长的创作过程的甘苦之言,触及到了艺术构思这个纯属心理活动的某些真谛。他从第一性资料入手,熟读作者诗书,由文情深入心情,长期体验、感染,积累、孕育成创作冲动,形由神生,与所塑人物呼吸相通,心神相交,终于掌握杜少陵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特征,产生了感染力颇强的艺术真品,它与一味摹拟的无生命力的赝品是艺术创作中两种创作路子的反映。这位老布衣说的“又往往寤寐中见有白皙长须者立几案间”,令人忆及《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所述的同样经验:

  “然余书中若男若妇,已无时无刻不目有所见,不且有所闻于饮食间矣。”(百回抄本《自序》)

  生活积累与长期酝酿一成熟,“若有所凭不可遏者奔注笔端,乃一决而成焉。”(清咸同刊本《忠烈全传序》)和这位老布衣读杜诗一样,“往往掩卷深思,泪涔涔下”,“积思既深”,则必造型如生。当形象与作者长期共处在心灵中,已经融成一片时,创作冲动产生了,于是,形象的孕育便急遽付诸形象的完成,象这位老布衣“大叫跃起,三日毕其工”一般,这就接近或达到艺术构思的成熟阶段。艺术家常有这样的回味:他设计的人物由远而近,面目由模糊而清晰,从萦回脑际到呼之欲出时,他的艺术创造活动进入了高潮,完整而独特的艺术形象产生了,如本篇的儒生先试肖太守象,“家人详视,无不失笑,盖酷似也。”“酷似”,便已入神,把人物画活了,达到了艺术创作的真境。“心有灵犀一点通”。古今作家艺术家的不谋而合与所见略同,均揭示艺术创作的某些共同规律。

  专记蜀地轶闻的宋黄复的笔记《茅亭客话》卷十“小章处士”一条,载蜀中善画的人与寺庙画壁,故本篇似有所据或据实而渲染。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