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演义》简介|鉴赏
历史小说,二十三回,未完。我佛山人(吴趼人)著。原载《月月小说》第一至十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至三十三年(1907)十月出版。宣统二年(1910)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排印出版单行本,前有作者自序,其中第一、二、三、六回有评语。
小说以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后写起,由崇尚俭朴一变而为骄奢淫佚,不听良臣劝谏,把近乎白痴的儿子立为皇太子,后来继位,便是惠帝,既昏庸又怯懦。太后杨氏恐政权旁落,召其父杨骏辅政。惠帝皇后贾氏不服,联络楚王司马玮带兵入京杀杨骏,废杨太后,以汝南王亮辅政。不久贾后又运用手腕,借楚王玮杀死汝南王亮,又以擅杀罪除去楚王玮,从此掌握了朝政大权。但她的凶残巧诈激起了宗室诸王的反抗,赵王伦起兵入京,诛贾后,接着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长沙王乂,东海王越相继起兵,彼此为争夺政权而混战不息,这就是“八王之乱”。最后东海王司马越取得胜利,毒死惠帝,另立晋怀帝, 自擅权柄。但与此同时,北方和西部的少数民族渐趋强盛,趁中原内乱而纷纷入窥。氐族李特起兵于四川,匈奴刘渊建立了“汉”政权,原成都王手下的石勒兵败投刘渊,被封为平晋王,从此开始了“五胡乱华”的历史。小说写到石勒投刘渊便中止了,但第十五回写到琅邪王司马睿逃出邺郡,这便为东晋的建立先下了个伏笔。
据作者的自序,此书是有意继述《三国演义》的,并“以《通鉴》为线索, 以《晋书》、《十六国春秋》为材料,一归于正”,力求史实的正确,凡为了小说情节的需要而不得不对史实有所修编的,都一一予以指出。因此这部书显得到处缚手缚脚,描写不能舒展,其艺术性无法步《三国演义》之后尘。但作者做历史小说的动机,也是为了开化风气,让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大众能懂得些祖国历史的知识,从中明白民族自立的道理,所以有意选取了一段内政不修引来“五胡乱华”的历史,敷衍成为小说,正象他自己说的,“谓为小学历史教科之臂助焉可,谓为失学者补习历史之南针焉亦无不可”(《序》)。因此,要论《两晋演义》的价值,便不得不首先从这个方面予以肯定。
另外,从客观上说,两晋的史事要编为小说,确实比较困难。因为小说要求人物集中,至少需要几个贯穿首尾,起着决定作用的中心人物,而两晋政局的动荡复杂、头绪纷繁,令小说家无法找到可描写和塑造的中心人物。作者能够把这一段历史有条不紊地叙述清楚,已经是一件颇不容易的事情了。
作者曾在《月月小说》第一号上发表《历史小说总序》,倡导写历史小说。在他自著的此类作品中,《两晋演义》是比较注重史事的真实性的一部,而《痛史》则因有感而发,颇违正史的。但就艺术价值而言,《两晋演义》却殊不及《痛史》,无论就人物塑造、事件叙述还是战事场面的描写来说,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精采之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