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一定会经常看到东厂和西厂被提及。这两个地方是明朝特有的特务机构,直接为皇帝效命。在《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中,就有讲述东厂和西厂之间的故事,很多观众也是好奇他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联系,东厂和西厂谁的权利更大一些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厂整体是要高于西厂的,西厂只是存在了一段时间,而东厂基本贯穿了整个明朝。
东厂和西厂什么关系
东厂跟西厂都是明朝的特务机构,在《成化十四年》中,东厂督公尚铭跟西厂督公汪植都是位高权重的太监,这两者虽然都效力于朝廷,但是却又貌合神离,暗自较量。
东厂跟西厂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这两者的成立时间跟存续时间都不一样。东厂成立时间要比西厂早很多,东厂又称东缉事厂,是明成祖朱棣设立的,而西厂是由明宪宗朱见深设立的。东厂跟西厂之间相差了整整五十多年。而且东厂的寿命也要远远超过西厂,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而东厂从明永乐年间设立以来,势力越来越大,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擅权专政的魏忠贤。东厂是明朝灭亡的时候才被废除的。
另外,东厂和西厂的职责范围也不一样。在朝廷审查重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要罪犯的时候,东厂都有听审的权利。朝廷的每个衙门里都有东厂人员值守,目的就是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而西厂刚成立那会儿,权利要比东厂还要大。西厂既可以侦查百姓们的言行,也会密切监视朝廷官员们的言行,西厂可以随意抓捕朝廷大臣,也可以对那些嫌犯疑犯进行严刑拷打。
西厂是成化年间,随着京城内出现“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出现,以及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网罗一批官员、宦官意图不轨,明宪宗朱见深感到消息闭塞,就让身边小太监汪直出道宫外打探消息,结果让明宪宗朱见深很满意,随之成立了西厂。由汪直出任首任提督,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然后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东厂。
西厂的职能与东厂基本重合,主要负责巡察缉捕、刺探消息,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首领,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东、西厂的权利大小主要取决于皇帝对首领宦官的宠信程度,无疑西厂的汪直更的明宪宗朱见深宠信。汪直利用西厂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打击京内外官员,后来随着汪直权力极度膨胀,引起皇帝朱见深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
总体来说,在这个阶段,东厂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受到西厂制约而存在。
宪宗的孙子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重新设立,首领为“八虎”之一谷大用,而东厂首领则为“八虎”之一 马永成,东、西厂皆受“八虎”之首刘瑾的指挥。此时,东、西厂互相制约,两位首领都受新皇帝朱厚照的宠爱,彼此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与刘瑾也充满矛盾,刘瑾另行设立了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由于刘瑾朱厚照的宠爱,所以内行厂权利范围在东、西厂之上。
西厂和东厂哪个厉害
历史上东厂才是明朝最为得力的特务组织,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西厂从建立到废弃的过程,其实时间很短,而且只有两任厂公,他们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虽说西厂的风头曾一度压过东厂,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的话,还是东厂比较厉害。
成化年间发生了一些怪事,使得明宪宗对宫廷内外感到了极为紧张和不安,尤其是李子龙的潜入宫廷。同时明宪宗对于锦衣卫和东厂的办事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于是明宪宗决定设立一个新的特务组织西厂,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他让御马监太监汪直带着一百名锦衣卫官员和士兵组成西厂的人员,负责侦察朝廷内外。
汪直虽然此后纠出大案,但是由于西厂的大肆抓人和严刑拷打引起了官僚集团的不满,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内阁大学士商辂、万安、刘珝、刘吉上疏,历数汪直的十大罪状,要求取消西厂,最后明宪宗只好下令裁撤西厂,第一次设立西厂到废弃只存在了五个月。
但是一个月后,西厂再次设立,不过此时西厂不再由汪直控制,因为汪直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后一直在边关参与战争,实际上主持西厂事物的是吴绶和韦瑛,此后吴绶因为保护文官被掉往南京,韦瑛被掉往万全右卫,所以西厂没有实际上的那么恐怖,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再次被文官要求裁撤。第二次西厂从设立到废弃用了五年。
最后一次西厂设立已经明武宗时代了,在正德元年(1506年)由太监谷大用领导,但是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倒台,西厂再次被废弃,这一次西厂只存在了6年,此后西厂再也没有设立。
可以说西厂前后设立三次,不过是皇帝想用于侦察的特务组织,但是存在时间都太短,他的任务里面也有侦察东厂的作用,但是由于时间短,没有什么意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