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主要内容
《永别了,武器》 是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早期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29年9月27日。
该作讲述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
通过描述二人的爱情,作品揭示了战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本质,反映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以及战争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毁灭。
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这一次,亨利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巴克莱小姐。在米兰就医期间,两人处于热恋之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期间,凯瑟琳怀孕了。亨利伤愈返回前线,发现意军士气大跌,处处充斥着失败与绝望的情绪。德国人的进攻,终于击垮了意军的抵抗,意军开始溃退;士兵们的情绪很激动,反战热情高涨。在一座桥前,意军前线宪兵部队开始逮捕所谓擅离职守的军官,并无一幸免地加以枪决,亨利不幸也在其中。借着审问其他人的时机,亨利跳进河流,得以逃脱被处决的命运。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士兵的义务已经连同河水一起被冲走了。此时的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凯瑟琳,然后两人逃离战争的苦海。亨利辗转来到了米兰,发现凯瑟琳已去边境一度假小城。亨利找到凯瑟琳以后,两人再次幸福地相聚。可是,随后意大利警察的追捕,使得他们不得不逃往瑞士。亨利和凯瑟琳在瑞士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最终,凯瑟琳还是在难产中死去,留下亨利一人独自在外流亡。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上有了一个个国家,而国家之间往往会因为领土、利益问题擦出矛盾的火花,而这火花如果不能及时熄灭,就会如投入干草堆的火柴,燃起熊熊战火。
在海明威眼中,战争是残酷的。《永别了,武器》以一战为背景,描绘了战场上的场景,分别以底层士兵与高层军官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对战争的感受。战场上,一颗颗闪耀着火光的迫击炮炮弹在天空划出一道抛物线,然后坠落大地,轰然炸裂。弹坑旁边,炮弹碎片夹杂着士兵们横飞的血肉,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上。对于军官而言,战争不过是一场游戏,占据优势就命令士兵们追击,战局不利就自己逃跑,牺牲成千上万的士兵来保全自己。而对于士兵而言,战争是没有意义的。士兵们深知战争的残酷,每一次战斗都会有自己的战友牺牲。就如选文中写的那样,几分钟前还在一起聊天吃饭的司机,一眨眼已经成为躺在地上冰冷的残肢。有战斗就有死亡,而下一个死掉的可能就是自己,所以士兵们不愿战斗,就在情理之中了。
归根结底,一战是一场欧洲列强为了利益而发动的战争,是一场不义的战争。相比于“一战”,“二战”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残忍暴行的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士兵们对于战斗的感受全然不同。为什么“二战”中中国人民能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下英勇抗争长达十四年?这是因为爱国精神。当侵略者踏上自己国家的土地,破坏自己的家园时,任何人都会不屈的抗争。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园!信念使得人们无所畏惧。这就是正义与不义的区别。
战争就会有牺牲,而死人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战争就像一台绞肉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走进去,一滩滩血水淌出来。战争过后,留下悲伤的人民、满目疮痍的土地和倒退的经济。战争,便是如此。
海明威经历过战争,所以他知道战争的残酷,也知道和平的可贵。他写下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告诉人们战争的场景是什么样子,所谓的战争是多么残酷,还想要呼吁人们珍视现在的和平,保护现在的和平。
永别了,武器,愿世间永远和平;永别了,战争,希望世界再无战火。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