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的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
在20世纪初,美国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动乱与不安的气氛,当时的人们对无情而残酷的战争充满了恐惧之情,并且对未来的生活也失去了先前的激情与希望,对今后新的生活没有了信心与信念,他们就像迷了路的小鹿,眼中充满了迷惘与无奈,心中更是找不到一丝前行的光明,当时这一代的年轻人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他们的精神面貌十分地糟糕,就像描述的一般充满了迷惘之意。
个人背景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初稿写于1922 年,手稿在巴黎不幸被小偷扒走,只好重新创作,于1929 年出版。自1922年到1929年间,他除发表了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外,结了两次婚,他父亲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医治无效,饮弹自尽。这些遭遇变化,更使他感觉人生变幻无常,好像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毁灭的危机。他战时受伤,曾从身上取出几百片榴弹炮弹片,长期失眠,黑夜上床必须点着灯,入睡后被噩梦折磨,旧病发作起来,理性失去控制,无法制止忧虑和恐惧。由于他反复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对于一般事物的认识也比较敏锐透彻,所以常常把自己的感情和经历倾注于艺术创作中。例如在《永别了,武器》第二部分中,他把在瑞士的乡居生活写得犹如处身世外桃源,就是他结第一次结婚后的生活体会。再如女主角凯瑟琳的难产,也是他第二个妻子难产的切身经历,她结果剖腹生下第二个儿子。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这些人悲观、怀疑、绝望。他们志愿参军,在战争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大多遭受到无可挽回的创伤。他们怀疑一切、厌恶一切,鄙视高谈阔论,厌恶理智,几乎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总之,万念俱灰,一切都是虚空。
作品赏析
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以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为创作基础,以男孩亨利参加战争、经历战争并最终脱离战争作为作品的发展线索,海明威借助亨利向世人表达了他鲜明的主题——厌战、反战思想。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也通过对男孩亨利与凯瑟琳之间爱情的描述来体现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冲击,如果没有战争,男孩亨利也就不会参战,也就不会发生后来一系列的逃亡情况,更不会发生与心爱的女友凯瑟琳不能相聚的情形,但是最终亨利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以凯瑟琳难产死亡而画上了终止的符号。他们幸福而甜蜜的爱情正是由于无情而残酷的战争而最终走上了绝路。在海明威的心中,战争是导致人们生活困苦、摧毁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因,他对战争充满了厌恶的情绪,他痛恨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迷悯。
在《永别了,武器》伊始部分,海明威就对意大利军队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是借助男主人公亨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处于战争中的人们,就如同处于正在熊熊大火燃烧木头的蚂蚁,有的侥幸逃脱了,有的被炙热的火焰瞬间吞噬,但是还有很多人却向着正燃烧旺盛的木头快速奔去,最终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葬送在熊熊的火焰中。亨利随着对战争的认识逐步加深,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此次战争的非正义性,亨利感觉此次战争彻底地愚弄了他们这些本该拥有另外一番生活的年轻人,于是亨利的反战、厌战情绪开始展现出来。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以年轻人亨利在战争时代中所经历的生活为发展线索一步步地深入主题,通过详细地描述亨利参战、恋爱、逃亡、失去心爱之事,来突出战争的可怕性,正是战争的爆发摧毁了年轻人亨利的美梦与愿望。亨利参战后心里十分地不安,并是心中也是十分地迷悯,此时从天而降的爱情让他感受了生活的美好,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但是最终等待他的却是失去爱人的撕心裂肺的痛。凯瑟琳,一名对生活充满憧憬和信心的美丽、善良女人,与亨利相爱后她的天空更加的明媚,但是残酷的命运却让这位勇敢而美丽的女人早早地永久离开了这个她百般留恋的世界。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成功地塑造了饱受战争摧残的主人公亨利这样一个坚强勇敢而又困惑绝望的英雄形象。通过亨利对战争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幻灭过程,海明威深刻地向人们揭示了战争对社会和人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伤害。他以此号召人们要对战争进行彻底的反思和觉醒,要把反对战争作为一项重大而深远的事业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全人类终于可以向武器道一声“永别”。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