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人文社科

菊与刀读后感 换个角度看日本

2018-07-24 22:59:17

  在“实事求是”方面,作为日本另一个对手的美国显得高明得多。日本是一个很独特,甚至很“怪”的民族,美国人知道他们对日本国情、人本文化、日本的民族性不够了解,他们不能不加区别的就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因而他们组织了学者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者中就包括了本尼迪克特。她在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亲自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后来,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而历史也仿佛是在设定的轨道上前进。毫无疑问,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方式是有效的,而这种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归功于人类学家准确的预见。结果是日本投降后几乎没有抵抗,完全服从“敌人”的管理,而美国,通过清理并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为自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惊讶的发现,正确的意识产生了如此巨大的积极作用,指导实践,趋利避害。

  开始,上帝就给每个民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他们的生活。任何外国都不能命令别国的人民接受某种方式。此所谓自己活,也让别人活,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这是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遵循的,日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付了学费,希望它吃一堑长一智。而中国,完全可以依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发展,走和平崛起之路,只是希望不再出现第二个日本,强行输出自己的价值和认识。

  菊与刀的读后感二

  《菊与刀》这本书是很早就听说的一本写日本的书,但是一直没有真正提起兴致来去读一读这本书。

  直到这学期的日本史,朱老师每一节课都会帮助我们了解更多有关日本的历史,从日本古代史,从日本的文化,日本的土地制度,政治制度,逐渐,日本这个国家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愈来愈丰满,愈来愈生动。

  我们对于日本的认识不再只是日本侵华那么狭隘的一面,我们透过这门日本史,打开了看待日本的很多角度,不再是站在一个定点去看,而是通过它的文化,通过它的制度,了解了更多关于日本、关于日本人的知识。

  在最一开始讲课之前,朱老师就强烈推荐我们来读一读《菊与刀》这本书,终于我们有了这样一次机会,去安静的读一本关于日本的书,去看一看美国人眼里的日本是否和我们眼中的日本一样。这同样是打开自己局限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

  《菊与刀》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人这是我提前知道的,但是真正借到手开始看的时候,才发现作者不是一个男性历史学家,而是一个女文化人类学家。这是很让我惊讶的第一点。我们再来看这本书的题目——《菊与刀》,一种植物和一种武器,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来描述日本呢?不是什么日本的基本情况,日本的解读之类的题目,而是偏偏用一种比喻来描述了日本。

  “我们可能了解到“菊”本是日本皇家的家徽,“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但是作者鲁斯在以这个命名本书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就是日本的文化双重性。”

  上面的一段话是封面的梗概里写的,我本以为也是从皇室和武士道的角度来写的,但是 看到梗概的指引分析之后,我就有了这样的思考和想得到答案的欲望,究竟怎样就体现了双重性呢,双重性体现在哪里呢?

  这一本书一共13章,从一开始作者接到“任务”,再到描述战争中的日本人,描述了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变化。再有就是用来大量的章节篇幅来描写日本人的情感态度,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最让我讶异不解的就是这大量篇幅里写到的报恩,人情债,名誉,情感的两端化,自我磨砺的训练。

  第12章提到了日本读孩子的教育,才发现日本的小孩相比成人还是有很多“特权的快乐”,但是礼仪教育任然很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一章名为“投降后的日本人”,这一章体现的意义是比较明显的,针对今后日本的发展走向有了一个大致的判定和审视。

  不得不说通过看这本书,我真的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日本。

  我自己本身特别喜欢书里第一章描写日本的矛盾表现。——书 8页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944年,当时美国和日本还处在交战当中,作者就面临着一个极为严重的不利因素,她必须放弃文化人类学家最重要的一项技术:田野调查。

  作者没有办法亲自到日本去调查了解,不能住在日本当地家庭去了解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这样大的难度并没有阻碍这本书正确生动反应日本的真实状况,作者通过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和书籍影视资料,以及询问了解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作者尽可能的接近日本,把她所了解的最为真实的日本描绘进了这本《菊与刀》。

  从民族特点开始对日本进行解读是一种很宏观的上的认识,前几章也是比较乏味的一些内容,但是继续往下读,在紧接着的几章中,对于日本人性格的深入剖析,对日本文化有条理的解读,这些也许是文化人类学家可以做到的。

  书里提到过,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前,几乎每一个日本人都雄心壮志见到美国人都一副要把他们千刀万剐的样子,但是天皇下令宣布投降之后,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日本人的态度一下子转变了,友好的对待美国人,甚至自由的去商店买东西,接受美国的战后援助,开始重建他们的生活。天皇在日本眼里的地位是超越批评之上的,日本人对于天皇是无条件、没有任何抗拒的效忠。

  书中最不能理解的日本人的“人情债”,用日本人的话说,是“最难承受的”。人情债分为两种,一种为“应该偿还的人情债”,这是一个人对他周围的人报恩的义务。另外一种是“欠名声的人情债”。因为人情债需要履行的义务很多,更有很多例子,日本人为了偿还人情债,不惜牺牲任何人的生命。在我这个中国人眼里,这简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啊。我个人觉得这都已经达到了变态的地步了。

  日本人对自己最极端的行为就是自杀。日本的自杀率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还记得书里提到了一个海岸是日本的自杀圣地。日本喜欢的故事套路不是最后的欢喜大结局,一定要有人为了效忠,为了人情债牺牲了自己,这样才是最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最后坐在电影院里哭的死去活来,这才是好的故事。

  但是,另一个方面,日本人也很懂得享受,泡温泉使他们每天最幸福的时光,这一方面对自己的限制的极端,还有一方面对自己放纵的极端。这是贯穿本书鲜明的特点。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几乎是逢人就说,日本人的一生就像一个U型,这也恰好就解答了我的问题,矛盾性格的来源。孩童时代的日本人是最幸福的时光,没有那么多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的限制,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和家庭给他的压力和限制就越来越多,男人甚至连给自己选择妻子的权利都没有,但是随着自己慢慢老去,日本老人的活法就越来越像小孩,他们身上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少了。

  作者说美国人的人生轨迹恰好和日本人相反,美国人的一生就像一个倒U型,孩童时代的他们有一些限制,比如要吃听从父母的话吃何种食物等等,但是随着他们长大,他们身上的限制会越来越少,他们个人的自由也越来越大,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去做他们想做的事。

  书中有提到日本的善恶并不分明,我都有种感觉他们价值观扭曲的意思了,但是他们却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善恶,之所以有“仁”,是因为中国人的劣根性。

  我个人很赞同书中最后的一些结论,日本人视军国主义为发展道路明灯已经失败了,他们会主义查看世界上其它推崇武力的国家是否也失败了,如果日本人发现他们并不是都失败了,日本会再次点燃他们战争的热情。

  如果,日本发现其它国家也失败了,日本能证明,它已经学到了教训,帝国的侵略事业并不是通向荣耀之路。

  《菊与刀》可以作为我们了解日本民族特性的重要参考,但是正如那一句:“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样,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深思。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