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人文社科

《史记》经典语录及好句摘抄

2018-07-31 23:07:53

  2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赏析】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冲天,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充分表达了齐威王的远大抱负何理想,以后的史实也正面了齐威王自喻的形象准确。

  3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注释】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熙熙、攘攘:盛、多。

  【译文】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赏析】司马迁在义利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探寻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是合理的。他认为求利致富是:“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为了求富取利而奔波忙碌。

  31、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注释】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

  【译文】礼产生于富而废弃于贫困,所以君子富有可表现其美德;平民富有也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鱼生在深渊里,而兽聚集在深山里。人富裕了仁义也会归附。

  【赏析】司马迁认为“仁义”适依附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他引用并发挥《管子》的话说:“仓廪食而指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道德行为是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相练习的,道德并不是天赋的。仁义也是受制于经济利益的。司马迁不脱离物质利益而空谈仁义,并把求富取利看作是一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反映了他在封建伦理道德上所具有的革新精神。

  悠悠:史记名句赏析,到此为止,已经完满的划上句号,是有选择地录入,并非全部。看到最后一条,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朋友的话,刚毕业的时候,我们从事一项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并非想到物质利益,可是做久了,就逐渐的失去了本心,成为了追名逐利之人,整天为蝇头小利奔波。:),看了司马迁的论断,不知道那个朋友是否有所感想呢。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完美太美好,否则只会平添生活的压力而于事无补,接受别人身上的瑕疵包括自己的,正确的看待包容才是真正的为人处事之道,但包容并非无原则的迁就。“纳己容人”是一门艺术

  3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译] 人本来就有一死的,要么死的比泰山还重,要么死的比鸿毛还轻。

  33﹑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孝的初始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3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译] 身在军营帷帐中制定策略,能在千里之外的前方战场上取得胜利。

  3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译] 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利于病,不好听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

  3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 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3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译] 桃树李树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38﹑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报任安书》

  [译]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

  39、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语出《史记·五帝本纪》论赞中语,意思是如果没有经过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一定是困难的。

  40、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语出《史记·乐书》,损:损减;持:制约;节乐:节制人们对快乐的无限追求。意谓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意思是满而不损就会外溢,盈不扶持就会倾倒。大凡作乐(yuè,月)的原因,是为了节制欢乐。使君子以谦虚退让为礼,以自损自减为乐(lè,去声,勒),乐(yuè,月)的作用就在于此啊。

  41、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

  语出《史记·乐书》,司马迁论述了安逸不忘记磨难,顺利不忘记坎坷,幸福之中仍能积极进取。可译为在上位的君子若不为简约的政治,就会修治功德,自强不息,否则自满自足,就会废弃礼仪。逸能不忘当初的劳苦,安能想到创始时的艰难,处身于安乐之中而歌颂勤苦,不是有大道德的人有谁能够这样!

  42、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釐之小计,遗天之大数。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办事坚决是聪明人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丢掉天下的大事。

  43、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猛虎犹豫不能决断,不如黄蜂、蝎子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勇士孟贲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以求达到目的;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不如聋哑人借助打手势起作用。

  44、《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司马迁为人们树立了李广这个光辉形象,以身作则何其重要。《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

  45、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语出《史记·张仪列传》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前争论伐蜀之言。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

  4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概述了屈原作品言简意赅、表达的思想志洁行廉的特点。可译为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其情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47、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

  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是屈原与渔夫的一段话,渔夫要屈原“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志向高洁,表示要以死保节。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48、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意思是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

  49、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意思是明智的人不违背时势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逃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而把国君放在后面。

  50、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肯为也。”

  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鲁仲连拒绝平原君给他的封赏时说的,表现了士人的高洁品德。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