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宋志传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又名《南北宋志传》、《南北宋传》。二十卷一百回。分《南宋志传》、《北宋志传》两部。《南宋志传》,又名《南宋志传通俗演义》、《南宋飞龙传》、《南宋小飞龙传》、《南宋志匡胤出身志传》。十卷五十回。题“云间眉公陈继儒编次,潭阳书林三台馆梓行”。《北宋志传》,又名《北宋志传通俗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全传》、《北宋杨家将》、《北宋金枪传》。十卷五十回。不题撰人。作者实为熊大木。熊大木,名福镇,字大木,号钟谷,以字行,明嘉靖福建建阳书坊忠正堂主。成书于明嘉靖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建阳余氏三台馆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金阊叶昆池刊玉茗堂批点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清武林鸿文堂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康熙经国堂刊本,藏黑龙江大学图书馆;清文锦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刊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清光绪五年(1879)务本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清光绪修斋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上海源记书局袖珍石印本,藏首都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建阳余氏三台馆刊本及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建阳余氏三台馆刊本,1995年巴蜀书社“明代小说辑刊”排印建阳余氏三台馆刊本。
南宋志传
五代石敬瑭聪明过人,武艺高强,后唐明宗招其为婿,封为驸马都尉,掌六军,镇守河东,防御契丹。明宗驾崩,闵帝即位,改授潞王为河东节度使。潞王起兵谋反,废闵帝自立,仍命敬瑭守河东,却留其妻子于洛阳为人质。敬瑭见唐主疑忌,从刘知远、桑维翰言,起兵反唐。唐主杀敬瑭四子,出兵围攻河东。敬瑭求援契丹,且约以父礼事之,许以事成之后,割地、输金帛与契丹。契丹主率兵援河东,与刘知远内外夹攻,大败唐兵。唐主下诏亲征,命赵德钧统兵进剿。赵按兵不动,密求契丹许其为中原之主。敬瑭闻知,遣桑维翰见契丹主求请翼护。契丹主立石敬瑭为中原之主,国号晋。石敬瑭割幽、蓟十六州谢契丹,又许每岁贡纳金帛三十万匹。赵德钧兵败降契丹,契丹述律太后责其不忠不义而斩之。晋兵南下攻取洛阳,唐将曹恩兵败身死,唐主登玄武楼自焚,唐亡。
石敬瑭灭唐,迁都大梁。契丹改国号曰辽,贪婪无厌,幽、蓟十六州军民抱怨,欲反归中国。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欲出兵攻辽,晋主不允。辽主恃其有恩于晋,扬言提兵来中原另立他姓。晋主惧,忧愤而亡,临终托孤于大臣冯道。冯道与都虞候景延广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改立齐王石重贵为晋主。重贵即位,告哀辽国,致书称孙而不称臣。辽主大怒,遣使责之。景延广口出大言,激怒辽主,又贪受贿赂,逼使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叛晋投辽。辽主以杨光远为向导,出兵攻晋。恒州一战,晋军败降。晋主召刘知远出兵勤王。刘知远与部将郭威商议,按兵不出,坐观成败。辽兵破大梁,晋主投降,景延广被囚自杀。
晋亡,诸将拥立刘知远为主。刘知远命史弘肇统兵攻辽,连克泽、潞二州,又收复晋、陕失地。辽兵北遁归国,刘知远入洛阳,正大位,国号汉。封郭威为枢密大使,镇守魏府以御辽兵。
司空赵弘殷长子赵匡胤,任侠尚义,勇而好武,与张光远、罗彦威、石守信九人结为十虎兄弟,又因开弓较力,与郑恩结义。一日,郑恩邀匡胤游教坊司访乐妓韩素梅。匡胤醉卧,素梅见其顶上现出八爪金龙,知其日后大贵,遂与匡胤定情。次日,匡胤众人游御勾栏,观大雪、小雪扮演杂剧。匡胤擅坐汉主御椅,又因小雪讨赏受其折辱而大闹勾栏,杀死大雪、小雪,投案入狱。狱官王奇见匡胤有异相,助其越狱出逃。匡胤避难关西。
汉主病逝,后主承佑即位,大赦天下。赵匡胤得赦返回汴京。时苏逢吉专权,赵匡胤破贼有功不赏,史弘肇斥奸无罪被杀。又诬陷郭威募兵造反。郭威被逼起兵清君侧,连败汉将高行周、慕容彦超。汉后主亲征,未战而溃,苏逢吉死于阵中,汉后主自缢于佛寺。汉二世而亡。
郭威入京,请李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命郭威率兵抗辽。兵至滑州,诸将拥郭威为天子。郭威回京即帝位,国号周,立内侄柴荣为皇子。河东节度使刘崇闻郭威称帝,自立为王,号北汉,以金帛结连辽国,兴兵复汉,兵败晋州。
周主郭威驾崩,世宗柴荣即位,以高怀德为先锋,率赵匡胤诸将亲征北汉。南北两军会战高平,柴荣亲冒矢石督战,赵匡胤、高怀德连斩敌将,北汉军大败。周军北进,围攻晋阳。北汉王刘崇召山后应州金刀令公杨业解围。杨业率七子驰援晋阳,连战连捷,水淹周军,大获全胜。
周世宗北征失利,励精图治,国力渐盛。世宗渐放纵心志,荒于朝政,纳南唐美姬于赏花楼,日耽于声色。赵匡胤屡谏不听,遂与郑恩等设计火焚赏花楼,烧死南唐美女。世宗受惊吓成疾,未几驾崩。七岁太子继位,符皇后垂帘听政。
时北汉王刘崇已死,刘钧继位,闻世宗崩,发兵攻周。赵匡胤奉旨御敌,兵至陈桥驿,诸将共谋,拥立匡胤为君。赵匡胤黄袍加身,即位称帝,国号宋,为宋太祖。宋太祖以五代纷纷,皆由方镇太重、君弱臣强之故,依赵普之言,大宴诸将,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为一统海内,发兵征荆南,伐西蜀,讨南汉,诸镇先后皆平。又命大将曹彬、潘仁美攻南唐。南唐后主李煜兵败降宋。曹彬与诸将焚香设誓,军士入城不妄杀一人。宋军入城,秋毫无犯,百姓皆欢。
北宋志传
北汉主刘钧闻知宋太祖平定各镇,与众臣商议对策。谏议大夫呼延廷建议修表纳贡以保河东。枢密副使欧阳彷素与呼延廷不睦,进谗言诬陷呼延廷与宋私通。呼延廷被削职归田里。欧阳彷遣人扮作强盗杀呼延廷全家,唯有妾刘氏抱幼子呼延赞逃脱。后呼延赞长大成人,习武报仇,刺杀欧阳彷,投太行山,与金头马氏比武结亲。
宋太祖见北汉无归顺之心,发兵征讨。北汉不敌,再次召山后金刀令公杨业抗宋。杨业率诸子出战,连斩宋军二将。太祖因军中缺粮,遂与杨业讲和,各自罢兵。
宋太祖回京,染病不起。临终遵太后遗命,传位于兄弟光义,是为宋太宗。宋太宗亲征北汉,所向披靡。宋太宗暗使反间计,致使刘钧欲杀杨业。杨业忠而见疑,一怒率部投宋。宋军入太原,刘钧乞降。
北汉国亡,宋太宗听信潘仁美之言,引兵攻辽。辽主萧太后令耶律休哥为帅,与宋军大战于幽州城下。宋军轻敌中计被围,幸亏杨业父子赶到,杀退敌兵,救太宗返回汴京。
宋太宗率文武群臣前往五台山降香,被辽兵围困在邠阳城内。杨业父子救驾杀进邠阳城,保太宗君臣逃出东门。
萧后命辽将萧挞懒、韩延寿继续攻宋。太宗令潘仁美为帅、杨业为先锋领兵抗辽。杨令婆奏告太宗,潘、杨素不和睦,须有大臣保之同往。太宗准奏,特派呼延赞为保官,赐金简,与杨业一同出征。潘仁美欲害杨业,设计使呼延赞回朝催粮,逼令杨业孤军出战。杨业兵困陈家谷。潘仁美不发一兵一卒。杨业血战辽兵,碰死在李陵碑下。杨六郎延昭单骑杀出,入京击鼓鸣冤告御状。太宗将潘仁美罢职为民,杨延昭有失军机,发配郑州。
太宗驾崩,传位其子元侃,是为真宗。真宗任命王钦为枢密使,谢金吾为枢密副使。朝中大臣见真宗宠信二人,各怀去意。王钦本为辽国奸细,此时密约萧后侵宋。萧后约宋皇会猎比武于晋阳。真宗召取杨六郎回朝。六郎隐匿不出,暗中偕八娘、九妹赴晋阳。比武场上,六郎兄妹连胜辽将,辽兵遂退。
六郎退敌有功,不受显职,却愿镇守宋辽边界三关。辽兵畏服,边患少息。
中秋佳节,六郎因父亲尸骨埋在北国未得归葬,郁郁不乐。其部将孟良私自出关,前往北地盗回令公骸骨,又骗取萧后良马献于宋皇。萧后大怒,发兵攻宋。杨六郎与萧天右大战于澶州,中计被困于双龙谷。孟良前往五台山搬兵,杨五郎率僧兵大闹澶州,斧劈萧天右,辽兵遂退。
王钦见杨家将屡胜辽兵,与谢金吾合谋,说动真宗下旨拆毁杨家天波楼。六郎闻讯,与焦赞私下三关,回府商议对策。焦赞怒杀谢金吾全家。王钦上奏真宗,真宗下旨将六郎发配汝州,焦赞发配邓州。后王钦又诬六郎在汝州私卖官酒,真宗下旨处斩六郎。呼延赞与八王、寇准设计,以一死囚替换六郎。岳胜、孟良诸将闻六郎遇害,反上太行山,焦赞在邓州也越狱逃走。
王钦见六郎已死,密约萧后攻宋,将真宗围困在魏州。八王突围回京,召六郎救驾。六郎召集三关旧将进军魏州,杀退辽兵,救出宋皇。
宋真宗为雪魏州之耻,分兵四路攻辽。萧后借五国之兵,在九龙谷摆下七十二座天门阵。杨六郎奉旨破阵,一时无计,遂请真宗下旨,召其母令婆来军中相助破阵。六郎之子杨宗保得仙人擎天圣母传授兵书,通晓阵法,私自出府前往九龙谷助父破阵。为破阵,宗保前往山东木阁寨取降龙木。木阁寨女寨主木桂英武艺高强,阵前生擒宗保,见其英俊,自许婚姻。宗保回营因犯军令被囚禁。木桂英下山营救,活捉六郎,经孟良说明六郎身份,木桂英献木归宋。真宗拜宗保为帅。宗保、桂英夫妻率宋营众将大破天门阵,生擒辽军主帅韩延寿,大获全胜。
王钦与萧后密谋,诱八王、寇准十大宋臣往九龙飞虎谷接受辽邦降表,八王诸臣中计被困。六郎与宗保出兵解围,四郎延朗约为内应,宋军攻克幽州。萧后见宋兵入城,自缢后宫。王钦真相暴露被斩。六郎因孟良前次所盗之骨是假,命孟良再往北番盗取。不料焦赞闻知,随后跟去。孟良误杀焦赞,痛而自刎。六郎痛失爱将,得病身亡。
西夏国闻杨六郎病故,兴兵犯宋。杨宗保奉旨挂帅征西,被困于金山笼中。天波杨府众女将请旨出征,救出宗保,直捣西夏都城连州。西夏王势穷出降,杨门女将西征凯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