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龚自珍
嘉庆甲子,余年十三,严江宋先生璠于塾中日展此帖临之。余不好学书,不得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回忆幼时晴窗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一生困厄下僚之叹矣,可胜负负!
壬辰八月既望,贾人持此帖来,以制钱一千七百买之。大醉后题,翌日见之大哭。
——《龚自珍全集》
〔注释〕 某帖:书帖名不欲明说,故只称某帖。 嘉庆甲子:清嘉庆九年。 严江:即浙江严州府。宋璠:字鲁珍,严州府建德县人。 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员。 负负:非常羞愧。 既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为望,望后一日为既望。
〔赏析〕龚自珍的一生是坎坷的,应了四次乡试,才考上个举人。又再经历了六次会试,才勉强中了进士。中进士后,满以为从此可以入翰林、跻显要,施展他改革的抱负了。不料殿试时因为楷书写得不好,没能列为优等,奉旨以知县任用。他不愿做一个难以施展抱负的县太爷,只好仍回到内阁中书的老位置上,结果是白忙了一阵子。这次的不如意,无疑给了他极大的打击,心中的愤懑是可以想见的。陈应群《耐充室诗话》记述了他这时的心境:“自珍既成进士,以书劣不能入翰林,乃官礼部主事。忿怏不胜,辄告人曰:‘今之翰林犹可道耶!我家妇女皆工书法,何一不可入馆阁耶!’”
清代的科举考试,除考八股文等内容外,还要看考卷的书法如何,以定去取。考官们喜欢的是字体乌、方、光的俗书,考生们便极力习写这种字体,以投所好。有学问而不会写这种字体的人,便要吃亏了。和龚自珍同时代的学者陈澧,也是六次参加会试,但始终没有考中,那原因多少与书法不合考官口味有关。因此,陈澧在论史时曾借古讽今指出它的不合理:“今以空言与善书为才”,“(唐代)楷书为入官之门户而已,不似今日可致鼎甲史官也。”他对于只讲书法不问才学的考试是十分不满的。
这篇题跋写于龚自珍最末一次应试后的两年,这时他旧创犹在,积愤未消,而现实依然如此,亦无可如何。无意中骤观此书帖,回忆前尘,百感交集,只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到得清醒时细味前言,就不免要为之“大哭”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