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唐大历年间,李白、杜甫这些盛唐诗人已经退场,而白居易、元稹等中唐诗人的花期还没有到来,就说“大历十才子”最有名。而在这些人当中,李益又是其中翘楚,不出名那才是怪事一桩。
①“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_《喜见外弟又言别》
②“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_《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③“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_《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_《塞下曲》
以上四首是李益代表之作,第一首真情流露、感人肺腑,第二首气宇轩昂、意气挥发,第三首哀婉凄绝、催人泪下,第四首气势磅礴,雄浑有力。
李益这个人,出身“门族清华”,而且“少有才思,丽词佳句,时谓无双”。按理说,仕途应该是一帆风顺才对,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步入官场之前,他“思得佳偶,博求名妓”,正是由于这一段香艳往事,几乎使他诗名丧尽。做一个假设,倘若他没有遇上霍小玉,没有这段生死畸恋,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益与李贺齐名,诗名大没有任何问题。在他赴长安参加进士前,诗歌每每是墨迹未干,长安教坊乐工就千方百计求来,谱上曲子当作流行歌曲唱,《早行》、《征人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诗更是被歌姬绘在屏帏上,视为珍品。
在长安教坊,在大唐西市,霍小玉可是当家花旦,自然也听闻了李益才名,对其推崇备至,芳心暗许。经常在饮宴间会唱到李益诗词,特别是那首《江南曲》,她能体会到怨妇那种心情,是因为她心里始终摇晃着的悲凉,她本身也是这样无可奈何的一个人。
慢慢地,大家都知道霍小玉唱李十郎诗词,那可是尽得其中三昧;再后来,连母亲郑氏也看出女儿对这个李益有些意思,就请求街坊十一娘引着李益来见女儿。谁知两人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相见恨晚,春宵恨短。
光阴茬苒,转瞬夏去秋来,李益被朝廷授职郑县主簿,必须回乡祭祖探亲,这样来年才能走马上任。一切安排停当之后,再前来迎接霍小玉完婚。这一路奔波,估计约需半年时间,也就是说,这对情侣必须分别半年整。
未婚先同居,霍小玉疑心忡忡,半是惊喜半是忧,她阅历过无数男人,男人如风筝,好放不好收这点警觉还是有的。李益为了安抚她,取过笔墨把婚约写在一方素绫上:“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
李益荣归故里后,父母就为儿子订了一门亲事,据说是官宦之家。李益说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家里坚决反对娶一个歌妓入门。思虑再三,他也觉得豪门有钱有势,对仕途会有帮助,两人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
一年过去了,李益玩起了失踪,霍小玉望穿秋水,依旧杳无音信。
于是,霍小玉散尽家私,四处寻觅没有结果。担忧终成事实,悲愤交加,卧床不起。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在这首诗中,李益显然是替守活寡的商人老婆们鸣不平,而谁又能够替霍小玉鸣不平。一个人连自己老婆都不放心,连自己初恋情人都敢抛弃,还学着女人口吻写诗,居然写得比女人还女人,简直就是怪事一件。
李益负心这件事,渐渐在全长安传开了,许多人为霍小玉愤愤不平。要说唐朝社会风气还真不错,有很多仗义勇为之人,一个“黄衫客”终于忍不住,先是假称是李益粉丝,要请偶像去喝酒,硬是把李益“绑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还附带送了一桌子酒席,希望他们俩能合好,真是唐朝版“活雷锋”。
事以至此,李益羞愧难当,霍小玉却挣扎着站起来,拿起一杯酒泼在地上,表示“覆水难收”之意。临死前说道:“我为女子,薄命如斯,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霍小玉这一番临别誓言,说得好狠,也很好绝情,就像一根刺扎进李益心中。据说后来经常发生一些怪事,李益精神恍惚间常看到有男子和卢氏来往,误以为卢氏有私情,常常打骂卢氏。他怀疑老婆要红杏出墙,出门就把她锁在家里,还在门窗前洒上灰土。要是有男人前来幽会,就会留下脚印作为证据了。形象点说,李益就是唐版肥皂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男一号了。
霍小玉死讯传出后,长安街头传出这样的诗句:
“一代名花付落茵,痴心枉自恋诗人。何如嫁与黄衫客,白马芳郊共踏春。”
人们都为霍小玉芳魂早逝而惋惜,但更多是为她痴心不悟而痛心。
其实,当爱成为往事,一个女人有很多选择,要说最解恨当然是找包公做主,不仅让曾经负心汉身首异处,还落个千古骂名。最令人同情就是像霍小玉那样,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对方身上,一旦成了泡影,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你想承认错误,没你什么机会了。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当然,李益也没有那么坏,他曾经真挚爱过霍小玉,才会这种锥心切骨之痛。只是因为世事侵袭,不能够始终坚定,悲剧就不可扭转。
霍小玉是可怜,为情送了一命。不过李益比她更可怜,为情毁了一生。
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
在京城里,有一个以诗文著称的人--李益。他祖籍陇西,游遍那里的汉唐古战场,写下了许多感怀战争的诗篇。
霍小玉也是因战乱而经受离丧之苦的人,对李益的诗篇分外感动。后经街坊的穿针引线,终于见到了李益,他当时正是状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职。交谈了几句话后彼此都感到情投意合,谈论诗文,竟忘却了时间的流逝。霍母也很欣赏李益,心想若能成此二人,霍小玉也可落得终身有靠。于是他们以红烛为媒,以美酒为约,起下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盟誓。李益索性住在霍小玉家中,每日里二人同吃同住,同出同入,真和夫妻一样。就这样过了大约快一年的时间,李益升为郑县主簿,须先回家乡东都洛阳探亲,然后上任。等安排好一切以后,再接霍小玉到郑县完婚。李益临行之时,霍小玉忧心忡忡,想他官高位显之后,定会变心,而李益却再三盟誓:"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二人挥泪而别。
李益回乡后,父母高兴异常,风光一番之后,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李益不得已说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其父母坚决反对娶一个歌妓入门,李益思虑再三也觉得娶官宦人家的女儿对自己的仕途会有帮助,于是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
此时的霍小玉还在眼巴巴地盼望。半年过去了,不见李郎,一年过去了,仍是杳无音信。霍小玉知道担心终成事实,悲恨交加,卧床不起。李益负心之事渐渐传开,全长安都知道了,许多人为霍小玉愤愤不平。
没多久,李益进京办事。一个道士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看到因绝望而面黄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难当。霍小玉挣扎着站起来,面对负心之人纵有万般苦楚却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她拿起一杯酒泼在地上,表示与李益已是"覆水难收",倒地而亡。李益抚尸大哭,悔之晚矣。
多年以后,李益官至礼部尚书,飞黄腾达,而他对霍小玉的愧疚之情却折磨了他一辈子。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