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郭沫若

郭沫若《文四篇》敝帚集与游学家书

2021-03-22 09:48:18

  文四篇

  愚者辨

  (一九〇六年)

  有客造〔1〕余舍而问余曰:吾常见乎愚者之昏昏梦梦〔2〕,浑浑噩噩〔3〕,朝夕疾作〔4〕,没世而无闻者,未尝不为之悲也。余曰:吁,是何言哉。夫愚者视于无形,听于无声〔5〕,不漫不亶〔6〕,养其天真〔7〕,与天地合其德〔8〕,人不能指其过。夫生而天随,死而物化〔9〕,以视彼器器者〔10〕蒿然〔11〕而饕〔12〕乎富贵,决性命之情〔13〕而竞竞乎〔14〕于荣辱,虽名垂景钟〔15〕而遗后世之訾议〔16〕者为何如耶。老子曰大德不德是以有德〔17〕,又曰至德之人其貌若愚〔18〕。唯愚者之为众人之所不知,乃能成其大〔19〕也。弥塞乎宇宙之间而与天地相终始也,汪洋乎大矣〔20〕。客曰敢问何谓也。曰夫愚者有君子之道〔21〕三焉。其为性也,泛爱百物,不塞蝼蚁之穴,不侮惴耎之虫〔22〕。人之有患,若己有之,恤鳏寡,养孤独,不伐〔23〕己之德,不惜货贿〔24〕以济人之穷困,仁〔25〕也。无荣辱之辨〔26〕,不忌人之修〔27〕,不议人之短,被莫大之辱而不忿,惟能下人〔28〕,是以虽暴戾恣睢〔29〕,待之不能伤,智也。不避权贵〔30〕,不畏强圉〔31〕,视生死如蘧庐〔32〕,虽王公大人不能屈,赴汤蹈火而不辞,勇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33〕也,此君子之所难能。昔者颜子〔34〕以仁而成其贤,箕子〔35〕以佯狂而保其身,史〔36〕以死谏而匡其君之过,之三子者至德之士也,而愚者兼之。愚乎愚乎,吾将以汝为师乎。虽然若今世之刚愎自用,狂妄无知者,则非所谓愚,诈而已矣。客曰都〔37〕,请笔之于书,以待学者〔38〕乎。

  说明

  作者在乐山县立小学堂和官立中学堂读书期间,师从帅平均、黄经华两位先生,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对中国哲学如老庄的道家哲学,孔孟的儒家哲学,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人生哲学有较多理解。儒道的杂糅互补,是旧时传统知识分子人生追求、道德理想的一大特色,在《愚者辨》中主要表现为杂糅。所论“道”、“德”,前半部以老子《道德经》立论;后半部“仁、智、勇”三达德,又归总于孔子儒家的道德理想、人生境界。也许在逻辑上有不通之处,但其文所吸取杂糅在一起的道德理想、人生境界,却是儒道两家人生哲学道德理想最核心的部分,精华所在。

  本篇曾与《游古佛洞》、《答某君书》以《郭沫若早年作品三篇》为总题,刊于《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4期。

  注释

  〔1〕造,到,到访。

  〔2〕昏昏梦梦,糊涂,迷惑的样子。

  〔3〕浑浑噩噩,原意为浑厚质朴,严肃正大貌。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亦形容愚昧无知,糊里糊涂,昏头昏脑。

  〔4〕疾作,辛勤劳作。

  〔5〕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吕氏春秋·重言》:“故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詹和何、田子方、老聃是也。”《老子》第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

  〔6〕不漫不澶,漫澶,放逸、疲沓。大意是不放逸疲沓。澶,抄稿作“亶”,校改。

  〔7〕天真,指未受礼俗影响的本性为天真。《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8〕德,指得之于“道”的德性。《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抛却一切人为的道德观念,人才能接近于“道”,进而达到“与天地合其德”的“同于道”的境界。冯友兰在《新原人》中称为“天地境界”。

  〔9〕生而天随,死而物化。庄子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变化,顺其自然而生,顺其自然而死。《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10〕器器者,看重爵录名位的人。前器字,动词,看重;后器字,名词,爵录、名位。

  〔11〕蒿然,气蒸出貌。陆游《大侄挽辞》:“一官常骯脏,万里忽焄蒿。”此谓臭气熏天。一作忧虑不安貌。魏源《圣武记》卷十:“当军兴之际,天子蒿然议移巡抚,移提督,屡下廷议,或可或否。”意谓终日为追名逐利而忧烦。

  〔12〕饕,贪婪。

  〔13〕决性命之情。《庄子·骈拇》:“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贵。”决,绝。

  〔14〕竞竞乎,争先恐后。

  〔15〕名垂景钟。景钟,鼎钟。将功名铭刻于鼎钟、名垂青史之意。

  〔16〕訾议,毁谤非议。

  〔17〕《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王弼注:“德者得也。”“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上德指天真自然,下德指仁义礼智。天真自然体现着天道的必然,在道之内,是道的部分。仁义礼智在道之外,与道无干系,是刻意觅求的世俗道德在人身上的显露。

  〔18〕至德,即大德、上德。其貌若愚,《老子》第二十章:“我愚人之心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大德之人,貌似愚人。老子为道崇愚,不是把人引到不知不识的路径,而是使人回复淳朴厚实的自然状态。绝学无忧,绝圣弃智,并非不要智慧、知识。愚,是淳朴厚实。弃智,不是一般的反文化,而在克除伴随知识文化而来的虚伪诈饰。人的本性不是仁义礼智,而是人的原始美德,自然本性。

  〔19〕大,指境界。成其大,指由“德”及“道”,达到同“道”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为一般人所知。

  〔20〕弥塞乎宇宙之间而与天地相始终也,汪洋乎大矣。指由“德”及“道”,达到同“道”的境界,与天地始终,弥塞乎宇宙之间,像汪洋大海一般。弥塞:充满,无所不在。

  〔21〕君子,完美道德之人。道,做人的原则。君子之道有三:仁、智、勇。

  〔22〕不塞蝼蚁之穴,不侮惴耎之虫。蝼蚁,蝼蛄、蚂蚁。耎,无足软体小虫。惴耎,虫动的样子。语出《庄子·胠箧》。比喻不伤害微贱的生命。

  〔23〕伐,损,伤害。

  〔24〕货贿,金钱、财物。

  〔25〕仁,儒家最高道德原则,儒家人生哲学核心。孔子《论语·颜渊》:“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26〕辨,分辨。引申为计较。

  〔27〕修,长、长处。

  〔28〕下人,居于人后,谦让。《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能下人”。

  〔29〕暴戾恣睢,粗暴强横,任意胡为。亦省作“暴恣”。

  〔30〕权贵,居高位有权势的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1〕强圉,强暴、威势。《汉书·王莽传》:“不畏强圉”。

  〔32〕蘧庐,客舍。《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33〕达德,通行不变的美德。《中庸》第二十章:“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34〕颜子,颜回,孔子弟子,因仁成为贤人。

  〔35〕箕子,殷纣王诸父,因谏说纣王被关进监牢,后又作奴仆,于是佯装疯子,而保其性命。

  〔36〕史,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正直敢谏著名,相传死前遗命卫灵公退弥子瑕,用蘧伯玉。见《论语·卫灵公》。

  〔37〕都,叹词,啊。

  〔38〕学者,后学之人。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