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水经》并记述全国河道水系的历史地理专著。四十卷。北魏郦道元注。其成书年代尚无定论,但可肯定书成于郦道元在世后期,因书中出现的最后年代是延昌四年(515年) (《水经注》卷二十九·比水注),郦道元被害在孝昌三年(527年),故成书当在其间。
郦道元,字善长。约生于天安元年(466年)或延兴二年(472年),卒于孝昌三年(527年)。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很早就进入仕途,历任太尉掾、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职,并曾随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到北部边疆巡视。其著如《本志》十三篇、《七聘》等今已无存。郦道元有感于古代《大禹记》、《地理志》等地理书或“周而不备”,或“简而不周”,而汉代桑钦所著《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于是以《水经》为底本,广加注解疏证,以求“旁通”。
《水经注》全书约三十多万字。沿用《水经》因水证地之法,以河水(黄河)与江水(长江)为主线,依自然地理特点,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分述南北朝时期遍布我国甚至域外的大小河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卷一一三十二记黄河水系及北方诸水,其中前五卷主述黄河兼漯河,卷六—三十二依地域或发源分别记载黄河支流及北方各水道,其内容多系作者亲历考察所得。卷三十二—四十是以江水为主记南方各水的卷篇,是作者根据各类有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作品,其中卷三十三 三十五主述长江,卷三十六—四十写长江各支流并兼及南方诸水。各卷皆以水为名,记载其发源、流程与归宿,并沿各水流域兼及山岳、丘陵、名胜古迹、碑文石刻、城池关隘等等,堪称我国古代水道河流方面的百科全书。
《水经》的内容极简略,仅二卷,引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各水不过粗述概况,即便是重点内容黄河的记载,亦只用了五百七十八字。而《水经注》不仅对《水经》各条详加注解,更多还是作者的创作。内容丰富,无所不包。纵览全书,基本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资料三部分。
首先是自然地理方面。顾名思义,《水经注》以水为研究对象,凡所记载的一千多条大小河流,都详述其源头、流向、方位、水文地质等多种情况。如清水(今卫河),沁水(今沁河)、淇水(今淇河)是几条同发源于太行山麓的小河,仍明确记载各自具体发源地点的差异(《水经注》卷九)。文中还记载了各河沿途的河床宽度、滩濑、瀑布、峡谷、急流,乃至水位、流速、冰期、含沙量等情况,如记瀑布六十多处,记黄河三门峡、长江三峡等峡谷近三百处,并纠正了《水经》和其他古文献中的许多谬误,如针对古文献中对汝水源头的不同看法,郦道元利用任鲁阳郡太守的机会,亲自带人探寻,终于在“岩障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岖,人迹裁交”(《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的大盂山蒙柏谷找到了汝水源头。郦道元还认为《地理志》曰泗水“出济阴乘氏县,又云出卞县北,经言北山,皆为非矣。”又用在山东办事的机会,“讼历徐,路迳洙泗”,寻其源流,证实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水经注》卷二十五·泅水,沂水)。诸如此类,全书明确指出了《水经》之误计三十多处。除此之外,《水经注》还记载了众多的湖泊,有洞庭湖、太湖等淡水湖,蒲昌海(今罗布泊)等咸水湖,还有沼泽等,总数达五百多处。在地上水之外,又记载了许多地下水,如泉水数百处,以及多处关于火井、温泉、汤井的记载,甚至还有各地水井如疏勒井的深度记载等等。《水经注》还描绘了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如云岗石窟、石灰岩溶洞,并且介绍了全国的动植物、森林、沙漠、气候等等,提供了很多颇具研究价值的详实资料。
在人文地理方面,《水经注》涉及内容更加丰富。郦道元十分关注各地水利工程,对都江堰(《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防海大堤(《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白起渠(《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注)等水利工程的修筑过程、效益作用等都有完整的记载,共记塘、堰、堤、堨等一百多处,是我国古代水利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水经注》还记载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如采矿、冶金、机器、建筑、纺织、食品、造纸等方面的技术,以及一些矿物资源的用途,地理分布等。此外,我国古代的水陆交通状况、农业制度、作物种类等等在《水经注》中均有记述。而记载古都城邑、聚落村镇是全书的内容特点之一,如卷十九·渭水注中以较多篇幅描述了古都长安的概貌,其中尤重十二城门的介绍。全文共记载上起先秦下迄北魏,包括传说中的古都、历代都城及其他大都会共一百八十处左右,还记载了属各州、郡、县、侯国建筑中的一般城邑二千八百余处,并提及部分域外城市。对众多的镇、乡、亭、里等古代聚落,作者都探索并记述了其沿革变迁、地名来源。还有诸如桥梁津渡、佛寺庙宇、学宫书苑、碑文石刻、陵寝墓穴、名胜古迹以及风土人情等等,无不涉及。
如此丰富多采的注文内容,作者完全依水系为主线,安排得井然有序,在处理不同素材时抓住各自特点,穿插以历史人物的褒贬,多姿多彩的神话传说,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以及优美通俗的诗歌谣谚等。全书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可见《水经注》已远远超出为《水经》作注的范围,不但文字篇幅相当于原书的近二十倍,而且内容丰富详实。《水经注》是现存我国最早为《水经》作注的著作,此后,我国古代有关河湖水利的地理著作固然不少,但无一可与《水经注》相比,《水经注》所记我国河道水系最完备、最系统,是一部最杰出的综合性地理专著。
《水经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如该书卷三十八中关于湖南湘乡县石鱼山鱼化石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化石的记载;书中还有关于黄河故道以及一些水道伏流、水文变化等情况的记载。凡此种种表明《水经注》是一部学术著作,在地理学、水利学、农业学、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水经注》全文共引用古文献四百三十余种,还采录了许多金石碑刻、民间传说、诗词歌谣等,其中大部分今已失传,因此《水经注》又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文献和传统文化资料。
《水经注》自成书至今一千多年以来,广为传抄刻印,有不少珍本善本流传至今。
最初的五百年间,流传主要靠传抄,隋唐及北宋初期一些抄本较接近原著,但已无传。《水经注》的最早刻本是宋成都府学宫刻本。目前所见最早刻本是北京图书馆藏残宋本。仅残存十二卷,其刊刻年代与来历不详,但就其仅存部分而言确有独胜之处。
明后,《水经注》的校勘与注疏日渐兴起,版本不断丰富。如目前尚存的嘉靖十三年黄省曾刻本,万历十三年吴琯刻本等。而万历四十三年朱谋讳的《水经注笺》对《水经注》精校细勘,使《水经注》研究成为专门学问,并标志着这一研究中考据学派的诞生。
与此同时,抄本依然流行,最著名的是《永乐大典》本,其贡献之一是保留了郦道元的原序,原本已经戴震刮补涂改。明代其他抄本如正德年间柳佥(大中)影宋抄本,万历时赵琦美的三校本,均已无传,其成果可见于浙江图书馆藏的珍贵稿本一孙潜校本。现存于世的还有北京图书馆藏并分别经何焯、顾广圻、王国维、章炳麟校跋的两部明抄本及天津人民图书馆藏明练湖书院残抄本。
清代版本更为繁多。首先是全祖望的五校、七校本,在区分经、注方面颇具创见性。最卓著者当首推赵一清的《水经注释》,校定疑难,辑录缺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官校本的武英殿聚珍版《水经注》是以戴震为首的集体作品,其成果代表了当时《水经注》研究的最高水平。而王先谦的合校本则集采众佳本之长,并保留了稀见的孙星衍手写校本。
近代地理学家杨守敬和门人熊会贞作《水经注疏》之规模大于《水经注》近四十倍,注重从地理学角度广征博引,详考精订,同时还完成了其他有关著作,集水经注研究之大成,成就巨大。另还有王国维的《水经注校》,也是水经注校勘研究的代表作。解放后主要版本有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重录永乐大典十五卷本,一九五八年北京商务印书馆的《国学基本丛书》本,一九八四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水经注校》整理标点本及一九八九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水经注疏》的影印本。总之,《水经注》版本众多,据资料表明,仅胡适于一九四八年展出的个人搜集本,已达四十一种之多。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