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体史书。五十九卷。清万斯同撰。初刻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万斯同,字季野,号石园。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浙江鄞县人。曾拜黄宗羲为师,黄宗羲史学造诣极深,又以明遗民自居,所以特别注重明代史事,欲修明史以报故国,这对万斯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万斯同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清朝,但他却以明遗民自居,不仕清朝,终生钻研学术。康熙十八年徐元文监修《明史》,邀请万斯同参加,但他不要清朝的官衔,不领俸禄,用十九年时间写成《明史稿》五百卷。万斯同十分重视“表”的作用,为补旧史之缺,他撰写了《历代史表》。万斯同不仅有很高的史学造诣,而且还对经学有高深的研究,他的著述很多,除前面提到的两种外,还有《儒林宗派》、《历代纪元汇考》、《历代宰辅汇考》、《周正汇考》、《庙制图考》、《明代河渠考》、《昆仑河源考》、《石鼓文考》、《书学汇编》、《难难》、《石经考》等共二百余卷。辑有《宋季忠义录》、《南宋六陵遗事》、《庚申君遗事》等十八卷。其中《书学汇编》、《难难》、《周正汇考》已亡佚。
《历代史表》是仿司马迁所创“表”的体例而成。司马迁用“表”记载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事迹,分世表、年表、月表三种。《汉书》有表,自《后汉书》以后正史除《新唐书》外都不列表,不能不说这是史学的一大缺憾,在清以前一直没有人来弥补这一缺憾。
万斯同对表十分重视,他认为“史之有表,所以通纪传之穷,有其人已入纪传而表之者,有未入纪传而牵连以表之者,表立后纪传之文可省,故表不可废。读史而不读表,非深于史者也”。于是,万斯同仿《史记》、《汉书》的表例,作《诸王世表》、《外戚侯表》、《外戚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仿《新唐书》作《方镇年表》、《诸镇年表》;又自己创立《宦者侯表》、《大事年表》。万斯同利用这些表记述了上起东汉、下迄五代数百年间的历代大事、诸帝、功臣、将相以及宦官、方镇的大概情况,总共有六十八个表。这些表分朝代、按时间先后排列,注意反映那个时代的特点。如,东汉有云台功臣侯表、宦官侯表;三国有汉季方镇年表,魏、北齐则有异姓诸王世表等,使对各代历史的特点清晰地反映在读者面前,一览即可知。
《历代史表》除取材于各代正史的本纪、志以外,还参考了《通志》、《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书,并博采各家杂史,它网罗宏富,区分综合清楚,而且考核精密,所以其水平远胜旧史中的表,补充和纠正了一些史事的不足,特别是对十六国时期,列入了成、赵、燕、秦的将相大臣年表,使读者对这段纷乱繁杂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该书对清代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开了清代补表志之风,继之以后又出现了诸多的年表体史书,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钱大昭《后汉书补表》、周嘉猷《南北史表》、钱大昕《元史氏族表》、齐召南《历代帝王表》、官撰《历代职官表》等,大大丰富了历史编纂学的内容。
当然本书也存在着一些脱略之处,如,十国时期没有南唐、南汉、北汉、闽、蜀的将相大臣年表;在魏将相大臣中不载上将军;五代诸王世系表独缺后汉,注释说后汉子弟没被封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承训被追封魏王、承勋追封陈王。尽管如此,瑕不掩瑜,此书功不可没,可谓功十而过一。
本书初刻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是五十三卷不足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也是这个初刻不足本。嘉庆元年(1796年)留香阁刊本为五十九卷足本,较好。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