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韵学著作。二卷。卷首有北宋司马光序,故旧传为司马光著。经近代人考证,此序言是假托司马光之名,非司马光著,作者已不可考。(钱玄同《文字学音篇》以为宋杨中修作)。从全书总貌看,当为南宋时代成书,略晚于《四声等子》。初刻于宋嘉泰二年(1203年)。
此书分为二十图。表面上采用《广韵》二百零六韵,实际上许多韵部已经合并,其合并情况大多跟《四声等子》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江韵字,《四声等子》分列在开、合口两图,而《切韵指掌图》只入合口,不入开口,跟阳唐韵的合口字排列在一起;支、之两韵开口精组字,《四声等子》同于《韵镜》、《七音略》,一律放在三等,而《切韵指掌图》将之排在一等,这是此后《中原音韵》分出支思韵的先导。
此书没有出现“摄”的字样,但是隐含有“摄”的观念,在用摄统领韵的精神上,与《四声等子》一致,并且各摄所统领的韵或归并的韵大体也跟《四声等子》相同,不同点是把蟹摄齐、祭两韵的开口字与止摄支、脂、之、微四韵的开口字排在一起,把止摄支、脂、微几韵的合口字与蟹摄一等合口灰韵和四等齐韵合口相配,列成一图,这些都突破了摄的界限,说明这几组字在当时已经发生了变化。此书不列内转、外转,但注明开、合、独。依旧以开口与合口的不同作为分图的标准。图中最右一栏标明平、上、去、入四声,每声内包含一、二、三、四等;最左一栏标注所列各字所属的韵目。“独”是指独韵,所谓独韵是指没有开合口对立的韵,即通、效、遇、流、咸、深六摄所辖的各韵。独韵都被提到前面先列,这与《四声等子》很不一致,是此书首创。
此书在每图顶端把三十六字母分三十六行排列,每母占一行,改变了《韵镜》、《四声等子》等排为二十三行的旧式,其次序是牙、舌、唇、齿、喉、半舌、半齿,喉音以“影哓匣喻”为次,同《七音略》,不同《四声等子》。
《切韵指掌图》在韵字的处理上不受传统韵书的束缚,所反映的语音较为切近当时的实际语音。此书问世后,对后来等韵学发展影响很大。
主要版本有《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影写宋绍定本、上海同文书局石印宋本(光绪九年刻本)、《十万卷楼丛书》本、张氏墨海金壶重刻《四库全书》本(此本有《丛书集成》影印本)、渭南严氏所刊《音韵学丛书》本(此本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