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别集。九十二卷。清王士禛撰。著者晚年自编,成书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撰者事迹参见“《古诗笺》”条)
王士禛作为清代著名文学家,能诗,善文,也填词,成为清初一代诗坛盟主。他独创神韵派,诗论吸取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认为“格谓品格,韵为风神”,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理想境界,把含蓄、冲淡、清远、风致、视为神韵说的核心。在自然景致的描绘中,托之个人的情怀,形成蕴藉不尽的韵味。他的诗论,对纠正专学盛唐的肤廓、晚唐的缛丽和宋人的议论、学问为诗的倾向,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过份强调神韵,使其诗也易流于空泛。事实上成为了脱离社会现实,表现士大夫闲情逸致的诗歌形式。
《带经堂集》九十二卷,其中《渔洋诗集》二十二卷、《渔洋续诗集》十六集、《渔洋文集》十四卷; 《蚕尾诗集》二卷、《蚕尾文集》八卷;《蚕尾续诗集》十卷,《蚕尾续文集》二十卷。《带经堂集》共收入四千余首诗,而能实践他创作理论,表现神韵特色的,大都是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的五、七言近体诗,其中七言绝句尤为突出。如在《再过露筋祠》、《江山》等诗,他所欣赏的古淡、自然、清新的风致,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他的古诗,如《南将军庙行》、《京江夜雪》、《甓湖舟夜读渭南集偶题长句》也不失为佳作。王士禛的文章,内容很庞杂,各种文体皆备,其中以论诗和游记的文字较好,如《鬲津草堂诗集序》、《芝廛集序》等。王士禛的作品,总体风格为重神韵,偏技巧,远现实。但中年以后的王士禛,由于歌功颂德、应酬赠答作品的增多,性灵之气逐渐被淹没,意境狭小而内容贫乏,正如《四库总目提要》所评,只不过是“范水模山,气势虚弱”而已。王士禛诗文风格的变化,与当时康熙时期清廷出现的承升气象、王士禛本人仕途的顺利和清文字狱之严酷等多种原因有关。而他早期反映社会现实、同情百姓疾苦,感慨前朝往事的诗篇虽不多,却很有代表性,如《养马行》、《春不雨》、《蚕租行》、《淮安新城有感》、《秦淮杂感》等等,真实地再现了清初百姓艰辛的生活状况和诗人对故国的眷念。
《带经堂集》,有康熙年间七略堂精刻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