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也称《赵氏孤儿冤报冤》、《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剧本。五折。元纪君祥撰。刊行于元代。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生平不详。大都(今北京)人。著杂剧六种。《驴皮记》、《松阴梦》、《韩退之》、《贩茶翁》等失传。
剧情:春秋晋灵公时,屠岸贾专权,一心要杀忠臣赵盾。赵盾逃出,满门被斩。赵盾之子赵朔,被逼自杀。赵朔妻生遗腹子赵武。程婴冒险救孤,感动了守门将军韩厥。屠岸贾通令全国:三日内无人献孤,将把全国孤儿同龄者杀光。程婴把自己儿子送到公孙杵臼处,自己抚养孤儿。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搜出小儿(假孤儿)杀死,公孙杵臼自杀。屠岸贾得知程婴有子,就把程子(真孤儿)认为义子。二十年后,孤儿在屠岸贾家长大。程婴把赵家被斩往事告诉他。晋悼公立,大臣魏绛帮助孤儿斩了屠岸贾全家。
剧作描写赵氏孤儿险恶一生,揭示屠岸贾凶残,颂扬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程婴宁肯牺牲自己小儿,冒险护孤;公孙杵臼疾恶如仇,见义勇为;韩厥深明大义,敢担风险,自刎明志。全剧惊心动魄。开场是残酷事件,接着写“搜孤”与“救孤”的斗争。搜孤者,步步紧逼;救孤者,层层设防。逼得凶,设得巧。通过“程婴救孤”、“韩厥义放”、“程婴舍子”、“公孙献身”等细节,保存遗孤,终于复仇,宣扬“恶有恶报”。
故事源于《左传》,但很简略。《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记载详细。杂剧依史而作,情节改动颇大。“晋景公”改为“晋灵公”;宫中藏孤,改为程婴用药箱带出;孤儿隐居山中,改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复仇。这样更富有戏剧性。
此剧元刊本只有四折,明世德堂本《赵氏孤儿记》可能是它的改本。明徐叔回改成《八义记》(包括《闹朝扑犬》、《搜孤救孤》、《救赵灭屠》等出)。后来,许多剧种改编。清雍正十年(1732年)左右,此剧传到法国。1734年法国《水星杂志》发表剧本片断。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巴黎《中国通志》刊登法文节译本。约清乾隆初年英国多次翻译出版,德、奥等国也改编上演。
作品收入《元刊杂剧三十种》、《元曲选》、《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本,以《元曲选》为底本,以其他版本参校。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