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四春契合论
红学研究
文摘:证明大观园的真正原型是南京明故宫这个事实『1』,指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明朝末期或南明时期。这提示书中的真实主旨之一,就是以小说形式来写南明历史。红学界对于三春四春的理解,存在着矛盾或说歧义性的解读。本文以文本为根本依据,对书中三春四春进行了『逻辑索隐』解读。论证了三春指的是三年时间,贾府四春影射的是在这三春中所建立的四个朱家南明小王朝,首次指出《红楼梦》的主旨之一是记载南明朱家王朝衰亡史。
关键词:红楼梦,三春,四春,南明王朝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前提
《大观园原型是南京明故宫论》一文『1』,提出和证明了南京明故宫是大观园的原型。其逻辑引申提示,《红楼梦》文本的时代背景是明朝末期或南明时期。这样一来,所谓的《红楼梦》实际上就是《朱楼梦》了。《红楼梦》写的是贾府衰亡史,这提示书中的真实主旨之一,就是以小说形式来影射南明朱家的灭亡历史。
对于《红楼梦》以明末清初为时代背景这个问题的认识,在红学界起源甚早。这些猜测和见解,的确是蘸满灵性的笔墨所书,兹将这些相关解读分别列举如下:
1916年9月,由上海中华书局正式印行的王梦阮和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书中在寻找事件和情节的『关合』时索隐说:
甲申之变,三月十九日,自成破京师,明社遂屋。此言三月十五,隐隐指此,亦借用三月十五陪衬八月十五,为三桂卒于中秋作张本也。处处均有关合。又如第十二回王熙凤设相思局,对贾瑞说道:『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头也挑不出一个。』王、沈认为这里的贾瑞是影射洪承畴,理由是明崇祯十四年松山之战被俘的将领除洪承畴外,还有巡抚邱民仰,总兵王廷臣、曹燮蛟、祖大乐,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祯,副将江翥、饶勋、朱文德等十人,但送往盛京、受到隆遇的只有一个洪承畴,所以王熙风才说『十个里头也挑不出一个』。鉴于《红楼梦索隐》核心的内容是《红楼梦》为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王梦阮和沈瓶庵在这里,似有指《红楼梦》以明末清初历史时代为背景的含义。
1919年9月,上海民权出版社出版了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红楼梦释真》的基本立论,与王、沈及蔡元培的观点大体相同,即认为《红楼梦》是反映种族思想的,作者是种族家,因而书中紧要人物无不与种族有关系。 邓狂言对《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做了下面的假没:原本《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系吴梅村所作,后四十回是朱竹□所补,吴、朱都是顺治和康熙时期的明朝遗老,有故国之思,因此原本《红楼梦》的内容是『明清兴亡史』。
1984年12月和1985年9月分别印行了香港李知其先生的《红楼梦谜》上下篇,非卖品。李知其说:
晴雯况南明忠臣,她的死,自然引致南明的灭亡。葱管的葱谐崧,指的是福王朱由崧;管的形状与聿同,指的是唐王朱聿键。但到底葱不等于崧,管也不等于聿,所以用葱管一般来形容他们。指甲况子民与甲兵,她褪下的四个银镯就是四个镇幕,指的是名义上归史可法节制的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四镇将军,这儿具体的借史可法等人来代表整个南明的兵力。不仅如此,书中写晴雯把手用力圈回,搁在口边,也有谜语藏在其中,李知其说:
点出了一个搁字圈去了手旁剩阁,以暗写史阁部。而把手用力圈回,搁在口边狠命一咬,又似画一个篆体的史字,不然的话,晴雯那回已变得骨瘦如柴的手,除下银镯何用那么费力?(《红楼梦谜》下篇,第422至第423页)
2003年03月,台湾王以安先生在《千里东风一梦遥》『2』一文里认为:
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画着两人放风筝,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描述鲁王朱以海生于明朝末世,北有清逼,南有唐王对抗,窘迫失据的遭遇。
2005年5月,土默热先生在《红楼艺苑》“学术研究”栏目发表了《红楼梦与南明小朝廷关系之考证》(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等一系列文章『3』,认为『《红楼梦》的作品背景是“末世”的南明小朝廷,而不是清朝中期的乾隆朝“盛世”;《红楼梦》作者是清初的著名文人洪升,而不是清朝中叶的曹雪芹。』他认为,大观园的原型是杭州西溪,《红楼梦》贾府所影射的是洪升家族,其时代背景是南明。土默热红学的核心是洪升说,就象现代红学的曹雪芹说一样,一切都围绕着这个作者转。因此,贾府四春影射着洪家家族的其它四女。有趣的是,在《 关于“三春去后诸芳尽”》章节中,土先生又认为元春同时影射福王政权,迎春影射桂王政权,探春影射福建的唐王政权,惜春影射鲁王监国政权。土先生没有解释为何这贾府四春如何又可以影射朱家的四位王子,也没有解释为何贾府老二迎春影射的是南明末代的桂王政权,老三探春影射是第二建立的福建唐王政权,老四惜春影射的是第三建立的鲁王监国政权。这个时间长幼的错位,让人觉得颇为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本文鉴于前贤们的得失,解读的第一要点是一切以文本为根据,不先假设谁是作者,也不认为《红楼梦》作者所写的是他自己家族中的事情。因为作者在第一回说: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虽我末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这个『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既可以是亲见,亦可是亲闻,即作者将他亲见亲闻之事写成了『野史』小说,以『使闺阁昭传』。也就是说,作者所写之事,可以与作者之家族史无关。这个看法,也与《石头记》书名相吻合。《红楼梦》一书,源于通灵石头所记。石头本身,实际上相当于『历史记者』,他将自己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编辑成书。对于没见无闻之事,书中就置阙如。例如在第十五回,宝玉捉秦钟与智能之奸在场,笑说睡觉时要与他算帐。作者接着写道:『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对于石头这个『记者』身份,书中不断特别加以提醒,脂批也不断敲着边鼓,以免读者误读。由此可见,书中石头这个作者所记之事,不但不是他家族的事情,也不是他自己的事情,至于他本身的真实身份,那只不过是主人翁的『配带』,一个旁观记录者而已。
本文解读的第二要点,遵守思维守则的逻辑的一贯性,不强作解人,不作牵强附会的强暴解读。对于假中所隐之真的索隐,也依逻辑链条的必然性环节为据。例如,大观园是贾府的,其原型是南京朱家王朝的明故宫。按照逻辑链条,这个贾府所影射的当然就是朱家王朝。又由于书中所写的是贾府末世,那么,这个时代必然影射着南明朱家王朝灭亡时期。《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十二钗中贾姓女子是贾家四春,书中又点明贾家四春本应该是以『男子命名』形式命名的,提示这贾家四春实际上影射南明朱家四位王子。按照四春长幼顺序,她们应该分别影射南明朱家四位王子先后分别在1644年,1645年6月和8月,1646年这三年时日所建立的四个政权。如此等等,诸如此例。
二、文本中关于三春四春的不和谐表述
《红楼梦》中的『三春』含义,很难深究,现状是要么强作解人,要么视而不见,任其置陈于模糊境地。文本中提及的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三春』,见于下列章回:
第五回有三处:一是『三春争及初春景』,见于元春的判词。二是『勘破三春景不长』,见于惜春的判词。三是『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见于红楼梦十二曲
中关于惜春的曲辞。
第十三回有一处,是秦可卿的魂魄死别时赠给凤姐的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甲戌本在此处侧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此外还有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似乎这个三春在『个中人』的眼里,有着使人『特别悲痛』的意义,指称着一个特别的重大『历史事件』。说『三春』是『特定历史事件的纪年』,有第一回的脂批为证。第一回描写了一个中秋节,贾雨村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写了一首诗。甲戌本对此诗作眉批说:『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脂批在这里特别指明,这里的『三春』对应着『三秋』,是三个春秋时间。
第七十回有一处,见于薛宝琴所填的柳絮词 中,词曰: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在这里,作者特别点明『三春事业付东风』,与『三春去后诸芳尽』恰成呼应关系,也与脂批中暗指的『三春特定历史事件』相合。显然,第十三回、第七十回以及脂批所说的『三春』,均是指『三春事业』之三春时间。
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第五回中关于元春和惜春判词中的『三春』呢?
这里有可能的五种解法:
1、三春这个词在书中是逻辑一贯的,均是指的时间;
2、三春指的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春当中的三个;
3、三春既指时间,也指人物,即借时指人;
4、时间是时间,人物是人物,二者不相联属;
5、时间是时间,人物是人物,二者存在着关联。
第一种解释,存在着逻辑一贯性之在理性。可这个在理性,受到『为什么元春与初春相联系』这个问题的挑战。
第二种解释,一是违反了『逻辑一贯性』,二是三春与贾家四春在数目上难以一一对应,去掉任何一个都没有文本内证的支持。
第三种解释表面很有综合性和中庸性,实际上也具有了上述缺点的叠加。
第四种解释,实际上类同于第一种解释,只不过是同时考虑了时间和人物两个因素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第五种解释同时考虑了时间和人物两个因素,并且认为它们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在逻辑关系上,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严格说来,上述这五种解法,在没有明确书中所写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对应的所隐真士的情形下,的确难以定论。当然,如果我们明了四春所隐指的『真士』,对于这五个解法就可以作一分析并且取舍定论了。
三、四春所隐指的『真士』解
要找出四春所隐指的对应的『真士』,首先必须明确书中所写的时代背景、发生的地点和历史事件。这些问题,在我的《大观园原型是南京明故宫论》一文中基本都得到了解决。该文第一次提出和证明了南京明故宫是大观园的原型,确定了《红楼梦》文本的时代背景是明朝末期或南明时期,认为所谓的《红楼梦》实际上就是《朱楼梦》。以此作为生发点,就可理出如下《红楼梦》『故事』的逻辑系列链:
1、时代背景:南明时期,即明朝的末世;
2、『故事』发生地点:南京明故宫;
3、作者的主旨和所描写的主要人物:金陵十二钗;
4、『故事』发生的局部环境和人物定位:贾府。其对应者是南京明故宫的姓贾的主子们;
5、金陵十二钗中姓贾的主子共有四个,她们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
6、结论: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她们所对应的应该是南明时期的朱门朱四春。
根据这个逻辑系列推理,这贾府四春所对应的应该是南明时期的朱家四个公主。
可这是真解吗?
在封建时代,女性是没有地位的,很少参与政治,作为公主的女性更是如此。历史上还没有立皇女作为国嗣的,在南明时期也没有公主参与政治。可对照《红楼梦》文本,情形显然并非如此。例如贾母作为女性,是贾府即南京明故宫的『玉言金口』,最高权威;嫁给贾府的王熙凤,也以女性身份帮荣府管理事务;贾元春曾经是贾府的主心骨;贾探春后来也参与管理贾府事务;女性,在贾府显然是参政和主政的。这个矛盾现象提示,《红楼梦》可能是在演“男扮女装”的把戏,以瞒天过海之法记载南明历史事件。
这,虽然是一个合理的猜想,但需要有文本内证才能成立。
可在《红楼梦》中,有『贾家四春是男扮女装』这样的提示隐语吗?
四、贾家四春男扮女装的内证
贾家四春男扮女装的内证见于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雨村道:“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
子兴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
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兄弟而来的。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
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 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可伤上月竟亡故了。”文中通过贾雨村与冷子兴见的对话,不着痕迹地提示了甄贾二家的女儿之名皆从男子之名命字,即隐蔽地暗示他们均是『男扮女装』,实际上就是说这甄府及其对应的贾府四春,都是具有皇家血统的男子之身。换句话说,贾府四春的对应真身在甄府,其名字都是用的男人的名字,暗示她们都是男人,是男扮女装。
不但贾府四春如此,文中还特别提到,贾府的管家王熙凤也是如此,这内证见于第三回和第五十四回。
第三回通过黛玉的回忆点明此事: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第五十四回通过两个女先儿所说的『一段新书』来暗示此事:
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重了我们凤丫头了。”媳妇忙上去推他,“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少混说。”贾母笑道:“你说,你。”女先生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们只管说罢,重名重姓的多呢。”女先生又说道:“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
书中先说这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还有学名,后来干脆通过女先儿之口,点明这王熙凤实际上就是『一位公子』。
当然,这些内证,只是一个提示或说暗示,显然可作他解。这里的问题症结所在就是:如果说这贾府四春的真身真是有皇家血统的男子,那他们究竟是谁?他们与书中描述的贾府四春在主要事迹、命运和性格方面是否吻合?要理清这些问题,先必须确定《红楼梦》一书的主旨和性质,认清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五、《红楼梦》一书是南明『野史』说
我这里的『野史』一词,取野史是正史的小说形式一义。当然,在关键部份,野史与正史是重合的,即如《红楼梦》书作者指出的那样:『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野史的好处,在于『可以揭隐发微,可以专事小节,可以不顾大义,可以情有所系,可以笔无藏锋。总之,正史家不大敢做的事,野史家全都敢干。』换句话说,野史与正史的区别在于:作者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强烈爱憎、好恶、取舍,可以情有独衷地发情痴、舒愤恨,哭笑怒骂皆成文章,丝毫不用顾忌什么史学家的『秉笔直书』的中庸理性原则。
前文论证过,《红楼梦》即是《朱楼梦》,是对应着的甄贾二府即朱家明皇朝的末世梦。此梦用野史小说形式表现出来,当然就是一部南明野史了。《红楼梦》作者也认为他写的是不同于『历来野史』的野史,因为在严酷的文字狱氛围下的他,无法直笔述真,只能用隐真出假,用假语村言『怀闺秀』来隐射甄真府的末世『春梦』。为了避免迫害,他甚至都无法直书故事的『朝代年纪』,不得已,他在第一回特别辩解道:『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不但作者认为他写的是一部『特别』的野史,『个中人』的脂批也不但指出这个事实,在书留下了很多处这样的批语。值得一提的是,脂批认为《红楼梦》不同于一切其它野史,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他在第十二回批道:『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见于庚辰本双行夹批)
无独有偶。能领悟到《红楼梦》作者内部真言的人还大有人在。例如戚蓼生为《红楼梦》作序说该书『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又说:『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再如,甲戌本第二十八回之后幅有跋五条。其一云:
《红楼梦》虽小说,然曲而达,微而显,颇得史家法。余向读世所刊本,辄逆以己意,恨不得起作者一谭。睹此册,私幸予言之不谬也。予重其宝之。青士、椿余同观于半亩园并识。乙丑孟秋。(参见胡适先生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红楼梦》的书作者,是深通史学,并且是运用『春秋』史家笔法的高手。脂研斋其人是谁虽不知,然他是深知《红楼梦》作者、并且是作者的知音人这个共识,在红学界倒还是个公认的假设。这个深知『内情』的『个中人』,在其批语中,反复强调《红楼梦》深藏『托言寓意之旨』,运用的是『春秋』史家笔法。下文将其相关的批语梳理出来,并作小析。
第一回,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甲戌本眉批说:
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这里的『英雄』、『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等词句,论的都是国事、史事、民族兴亡大事。『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句,说的是《红楼梦》一书的笔法是以小寓大,即批语所说的『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这种以小见大、以个体见社会手法,是典型的《离骚》式的『托言寓意』手法。中国历史上『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朝代更替,屈指可数,最靠近清朝的历史事件,就是明朝被异族满清所替代的汉族『惨史』。综观明末清初历史,认为明亡是『天命』所致的观点几乎是史学家『共认』的观点。
脂批中关于作者用『春秋笔法』、『史笔』或『国策』手法等,遍布于各回中。例如第三回,甲戌本侧批『《春秋》字法』两见,『宜作史笔看』批语一见。第四回,甲戌本侧批:『似此应从《国策》得来。』第八回, 甲戌本侧批『《春秋》字法』一见。第十三回,甲戌本眉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第四十五回 ,庚辰本双行夹批:『《春秋》笔法』两见,『皆《春秋》字法也』一见。由此可见,《红楼梦》一书虽然表面全是『全是老婆舌头』,实际上『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对此问题,脂批有专批指明,见于第四十三回, 庚辰本双行夹批说:
『所以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家常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由此可见,在『个中人』的眼里,《红楼梦》实际上就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正史』。且以第三回的脂批为例,足可说明此说:
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甲戌侧批: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甲戌侧批:《春秋》字法。】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甲戌侧批:《春秋》字法。】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这里在『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轻轻谋』和『便谋补』等处,分别有『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和『《春秋》字法』等脂批,点明了贾府的权势大和任人唯亲的『贾』府『政』策。
实际上,《红楼梦》作者也说他是在用史笔在写小说。例如甲戌本《凡例》说: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也就是说,书中的主旨之一是写《金陵十二钗》,具体地说,就是写金陵贾府的十二钗。根据作者的说明,这十二钗在历史上是有真实原型的:
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又说:
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这个历史真实程度如何?在第五十一回有个相关的提示。此回薛宝琴新编了十首怀古诗,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为宝琴辩解说:
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作者可能在这里提示,该书大部分(8/10)是在『史鉴上有据的』;只有少部分(2/10)是在历史上无考、但是在『外传』和『戏文』里有的。所以,后人读该书时当索隐可得。
书中所用的历史记载手法如何?作者在第四十二回借宝钗之口来述说黛玉的嘴,也有个说明:
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在这里,作者可能提示我们在看《红楼梦》时,也应该用“‘春秋’的法子”,否则,就无法领会作者的真正深意。值得注意的是,这和脂批的提示是一脉相通的。
《红楼梦》既然是《朱楼梦》,在书中的表演主角就是贾府及其对应的甄府,即也是《甄贾二楼影射梦》。贾甄二府的地点就是明故宫,贾甄二府的姓氏当然就是明朝的国姓朱姓。贾府末世,对应的是明朝末世南明时期。作者的主旨之一,是写『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从姓氏角度看,《红楼梦》虽然称为《金陵十二钗》,然而其真正主角则是贾府四春,因为她们的历史对应真实人物当是在南明时期有明皇家血统的四个朱姓王子。
六、四春影射三帝一监国说
《朱楼梦》是明朝末世梦,是南明末世王朝梦。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后,其残余势力又先后于1644年,1645年,1646年这三年,在南方分别建立了福王朱由崧弘光王朝(1644年6月7日称监国于南京)、唐王朱聿键隆武王朝(1645年6月29日称监国于福州)、鲁王朱以海监国政权(1645年8月12日称监国于台州)、桂王朱由榔永历王朝1646年11月20日称监国于肇庆)等颇有影响力的政权,史称“南明”。《红楼梦》既然以明故宫为贾府兴亡故事发生的地点,其描写南明朱家王朝的主旨是不言而喻的。前文论及,贾府四春的历史对应真实人物当是在南明时期有明皇家血统的四个朱姓王子。那么她们最可能的对应当是上述的三帝一监国。
如果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按长幼为序分别将贾府四春与1644年6月-1646年11月这三年里『诞生』的四个南明王朝对应起来,就可得表1:
这个表中,不但有四春人物,而且还包含着三春时间,即1644年-1646年这三春三年时日。如果将四春人物配对于三春时间的话,就得表2:
表2中有初春、二春和三春时间,《红楼梦》文本中则只有初春和三春这两个时间,没有二春说。例如第五回在四春的判词中,元春判辞中提及初春和三春,说『三春争
及初春景』,惜春判辞中也提及三春,而迎春和探春判辞中都没有提及春字,更别说二春了。这初春对应元春,三春对应惜春,可说是恰如其配。
可书中为什么完全不提二春,在迎春和探春的判辞中也没有春字呢?这可能就得从春字的传统意象、朱家家族的文化背景来探讨这个问题。
春天,生发生长的季节。木,旺于春,故春与木在五行属性中是同类的。朱姓明朝,十分迷信道佛两教,尤其是道教学说。自朱元璋起,凡命名须依次选用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为偏旁的字,五行相生,循环不息,周而复始地轮换使用(参见表3)。
表3说明,南明三帝一监国的一头一尾都是春木属性的,与元春初春、惜春三春相吻合。有趣的是,与第二春相配对的朱聿键的五行属性是金,而朱以海的配则是水,均不是木。这或许多少可以解释为什么书中没有二春,迎春和探春判辞中也没有春字的现象了。
根据思维的逻辑一贯性和相关性,我们可以看看在迎春(朱聿键)判词中有没有金、探春(朱以海)判词里有没有水,进一步验证这个设想。我们如果将书中四春判词中的五性属性字梳理出来,配上各自真假相对应的人物,可得表4:
显然,表4判辞中点睛的五行属性字与四春相对应的朱家四王子的五行属性是密切吻合的,这是个十分有趣和发人深思的相对应现象。它提示元春配初春,惜春配三春这个以四春配三春的时间人物配是正确的,也说明四春与其各自影射的南明三帝一监国的配对是合理的。值得一提的是,迎春的判词中两提『金』字,一是『金闺花柳质』,二是『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有机地把五行金的属性配置给迎春,又形象地把『金性』迎春的柔弱和被弱肉强食的情景表现出来了。
七、结语
本文以文本为根本依据,对书中三春四春进行了『逻辑索隐』解读。论证了三春指的是三年时间,贾府四春影射的是在这三春中所建立的四个朱家南明小王朝,首次指出不仅仅《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南明,其主旨之一也是记载南明朱家王朝衰亡史。当然,这个论证工作还需进一步具体细致化,这个工作将在下面文章中进行。
作者附注:
这是我《真假双文说红梦》一书中的一章,其它章节,将陆续与大家见面。如果引用,请注明本文作者和出处。如果发现有人『盗窃』文中观点而不加注明,也请在此文评论中指出,将其揭露。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