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红楼是经过作者较大顺序调整的产物--也从秦可卿着手分析红
红学研究
半部红楼自问世以来,就极大地吸引了世人的眼光。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带着极大的遗憾,疑惑不解它为何是半部?更是带着强烈的兴趣想知道它的后半部应该是什么样子。此间也出现了众多的接续作品,最成功的要属高鹗的续书。单就高鹗的续书而言,也是一部精彩的作品,可与曹雪芹的前半部相比,就明显地体现出作品前后之间的差距。红楼难续,首先是因为曹翁深厚的艺术功底是人们难以达到的;另一方面作品中隐藏的东西也是人们难以全面理解的,就今天而言,最多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在最近对红楼梦内容的分析研究中,我感到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一、红楼梦后半部的遗失是作者的行为。
从书中脂批透露出的一些内容看,红楼梦确实存在过后半部分,也曾经在作者和批者之间小范围内流传过。从另一个方面看,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肯定是有一部完整的底稿存在的。依当时红楼梦的迅速传播,社会上不见一点后半部的影子,只有一种解释,这就是作者没有将修改完成的后半部付之流传,只将自己认为满意的前半部分传向了社会。
红楼梦是一部暗喻世人的书。在书的前面就已经预示贾家是“死而不僵”、是“运数已尽”、“大厦将倾”。根据书中的线索,贾府的败落是由于它“一代不如一代”的子孙造成的,这有别于曹家被皇帝治罪的结局。从红楼梦的整个故事上来看,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这个家族消亡前后的巨大反差,使人受到警示,如照风月宝鉴让你惊醒,如听红楼梦曲让你觉悟。小说在前面写尽了这个贾(假)府的隆盛,也暗伏了种种危机。在当时的情况下,小说后面怎样发展下去确实是一个难题。如果写这个至大至富家族的灭亡同样是皇上治罪的话,既不符合书的原意,也减弱了前面书中所表达的那种锋芒。如果写这个家族的灭亡是由于天下大乱、盗贼横生、造反暴动,在文字狱横行的社会那是无论如何行不通的,书也就无法向社会流传。
现在有的同志已经讲,书的前半部分既然隐藏了后面的结局,书就已自成体系,不需要再写下去,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从另一个方面讲,既然是一部影射朝廷的书,自然要有影射的效果。比如是骂人“断子绝孙”,对一个现在好好的家庭来说才有分量,对一个本来就断子绝孙的人来说就毫无力量了。在红楼梦出现的年代,虽说社会有些矛盾,也有一些没落的迹象,但封建统治依然牢固。半部小说的影射效果更有现实意义。半部红楼既有迫不得已的因素,也应是作者有意留下的“断臂维纳斯”。
二、作者对留下的前半部分进行过重大调整,使之成为一部意义上比较全的藏尾书。
从红楼梦的前半部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简单的将后半部分去掉了事,而是又对前半部分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精心安排和改动。
(一)、从红楼梦的总体思路和故事发展上得出的疑问。
红楼梦在第一回就有说明:石头向僧说:“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 万境归空”,“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
从以上的叙述看出,红楼梦的前半部分应该是写贾家仍具一番繁华之盛,这与前面说的“死而不僵”、“运数已尽”并不矛盾。虽说是“死而不僵”、“运数已尽”,尚且有目前的繁华,这更能反衬出贾府以往的隆盛。根据脂批的一些内容,贾家在后面是非常凄惨的,这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强烈对比。“瞬息间乐极悲生”说明贾家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转折的。可书中秦可卿的死前托付后事就有些突然,一下子将贾府带入即将出现变故的边缘,之后又发生转化,一直到书的中部又现“悲凉之音”。这就是人们感到书中的繁华光景与末世情结交替出现的问题。因而有书中的暗示与故事发展不太相符的疑问。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作者将整部红楼调整为半部,将后面的结局暗藏在前面,同时,将后面的一些有关章节搬到了前面。这种理解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接下来分析。
(二)、从秦可卿这一人物着手,分析作者调整的可能性。
秦可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在她的房间描写上,作者用一些皇妃们的形象来比附她;她的丧事办的格外的隆重,有点超乎寻常;她实际的描写与太虚幻境中的画和词严重不符;作者特意对她的描写进行了改动,原来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自缢而死,后删掉部分情节改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是病死的。所有这些人们都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对秦可卿这一人物也进行了极大的关注,刘心武就创立了一门“秦学”,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
秦可卿在太虚幻境中的歌词为:“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秦氏是贾府败落的关键人物。太虚幻境中的红楼梦曲有一段[好事终],讲的也是秦可卿,其中就点明了贾府结束的原因, [好事终]讲:“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这里说得很清楚,宁府的混乱是贾府败落的开端,而宁府中的混乱又与秦可卿这一风流人物脱不了干系。书中原来有一回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就是与这些暗示相对应的。可流传的红楼梦与以上的各种说法是不相符的,秦可卿在宁府的混乱之前就早早的去逝了。
书中在说到秦氏姐弟时有一脂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是梁刘缓咏倾城人中的诗句,是讲一位绝色美人的形象。最后两句是:已倾荀奉蒨,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是说倾城人能使为妇殉情的荀奉蒨倾倒,能使为爱丧命的石祟着迷,让人只看到美貌而看不到横卧的身体。说二语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正说明秦可卿是贾府中的一个焦点人物,由于她的存在才引起宁府的混乱和贾府的败落。在贾府中可卿是受人宠爱的角色,也是一个牺牲品,进一步说是贾府的祸水、克星。有人说可卿就是“克清”,从猜测的意义上讲“克星”“克清”也有一定的道理。汉乐府中有一首《陌上桑》:“月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结合上面的《咏倾城人》中的诗句:“来时本姓秦”,说明了可卿姓“秦”的艺术来源。一个女人起一个这样怪怪的姓名,这也是最好的解释。
书中还有一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对于书中的批语我们要区别对待,前期的批语是作者交往的身边人,而以后的批者就不知书外的内情了,前期的批语值得重视。)在前面的几篇文章已经分析,秦可卿与宁府贾氏父子都有关系,结合秦可卿的死因以及贾氏父子的形象,感到秦可卿有历史人物杨玉环影子。“作者用史笔也”可否就是说明了这点呢?在红楼梦中还有引用李白的一句诗“双悬日月照乾坤”,说的也是杨玉环遭遇马嵬坡兵变的事件。马嵬坡兵变,杨玉环被逼自缢,唐玄宗从此失政,在唐玄宗没有退位的情况下,儿子就登基做了皇帝,所以说是:“双悬日月照乾坤”。内乱使唐朝由盛变衰。从历史上看朝代政权的更迭,大都是因为皇家内部荒淫无,耻造成的,很多的美女人物都成为其中的牺牲品,红楼梦的故事就朝着这方面发展。从这里分析这一情节是仿照历史的艺术虚构,仿照历史更能起到影射的效果,历史是一面镜子。
根据分析:“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为仿照历史的写法,这一回应该是书中的关键章节,应该不是在现在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一位置。按原来的顺序判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回应在全书的中间部分,即前半部的结尾。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书的中间部分,特别是尤氏姐妹几回,贾府出现较大淫乱,同时贾府开始出现危机的信号。“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在此位置顺理成章。2、“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贾府败落的一个转折点,不应该在前面。3、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秦可卿与元妃存在着影子关系,她的死应该是与元妃相继去世。4、根据太虚幻境中的红楼梦曲,《恨无常》是讲元妃死的;《好事终》是讲秦可卿死的;《好事终》接下来就是《飞鸟各投林》的结局。从曲名“好事终”来理解,就是贾家的好日子结束了,这应该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可见“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就应该是在后面的。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中自缢的形象太过、太露,对自己家族而言形容太过,对暗喻皇家而言又太露,既然将整部红楼改为半部红楼,作者索性就将红楼梦的关键章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也一起删除了。将可卿之死改放在目前的位置,显然也是经过了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这样一来在贾府中象征妃子形象的秦可卿一死,正面说的贾元春的贵妃地位就诞生了,这是假去真来。虽然如此,改动仍然会让人感到衔接上的问题。如前所述,在书的前面写贾府的混乱还比较少,直接放在前面是不妥的,所以作者就将“淫丧”改为“病死”。改写后叫做“死封龙禁尉”,龙禁尉是皇帝的近前侍卫,对秦可卿来讲是十分不妥的,可仔细一想,一个女性的“龙禁尉”不就是妃子的形象吗?这样一来,作者可能感到满意了,这也是迫不得已。可从顺序上进行调整后,整体上的种种不符是就明显存在了。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红楼梦修改到最后又经过了作者较大的顺序调整,起码有关秦可卿的部分章节是经过作者较大顺序调整的。
(三)、一点蛛丝马迹
对于红楼梦经过的调整改动,在衔接上肯定还会存在一些问题,至少会找到一些明显的蛛丝马迹。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秦氏死后,贾蓉正值年少,作为贾府的长子长孙,作为书中的主要人物,其续妻再娶应该是一个较大的事件,可为什么书中就没有对贾蓉的娶妻进行过描写呢?秦氏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贾蓉之妻”“贾蓉媳妇”“尤氏婆媳”等字眼。可见秦氏在原书中的这部分时间里是一直活着的,这个“贾蓉之妻”“贾蓉媳妇”“尤氏婆媳”应该就是秦氏。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写为“死封龙禁尉”并搬到前面后,只简单地将后面的秦氏改为“贾蓉之妻”“贾蓉媳妇”“尤氏婆媳”等,因而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试想,红楼梦的主要人物都有名有姓,连一些丫头、仆人都写得很清楚,对宁府的长子长孙之妻怎会以“无名氏”来代替呢?这是作者改写留下的痕迹。
如果你不得不认可这一点的话,请你回过头去再仔细分析。如果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放在书的中间,是否与预示的结局、书中的暗示以及一些批语相吻合呢?
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红楼梦目前流传的前半部分是在作者反复修改整部书之后又进行调整的结果。至于还有哪些其它调整,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红楼难续,这也是一个根本原因。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