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红楼梦 > 红楼研究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究竟是谁?

2021-06-17 10:33:41

  《红楼梦》与南明小朝廷关系之考证(三)

  红学研究

  三、 《红楼梦》文学背景考证

  任何文学作品,都必然打着创作时期文学背景的深刻印记,《红楼梦》虽然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决定的,古今中外,盖莫例外。有些红学大师拼命宣扬曹雪芹是“天才”,《红楼梦》是“超越时代”的作品,这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说法,不足为训。

  任何作家创作小说,都必然习惯性地使用当时的习惯语言、流行诗词,完全独创的文章是没有的。其实,如果小说的语言完全是作者杜撰的,与时代语言完全脱离关系,这样的小说大概是天书,是谁也看不懂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时代的,就越是永久的。《红楼梦》之所以流传到今天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众多的读者群,就越说明《红楼梦》创作当初是民族的、时代的作品。我们为了搞清《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不妨从对《红楼梦》的文学背景入手,去考证创作当时的蛛丝马迹。

  1、 关于“红楼梦”出处

  关于《红楼梦》三个字出处的考证,我们的红学大师可谓煞费苦心,在乾隆朝的曹雪芹身边找不到,就漫天撒网,一直考证到唐朝,结果发现唐朝有个诗人叫蔡京(与宋朝的奸臣蔡京同名,但不是一个人),诗中有一句“惊破红楼梦里心”,便如获至宝,硬是说曹雪芹受了蔡京的影响,方才为作品取名《红楼梦》的。

  蔡京这个诗人并不是一个名诗人,其作品影响很有限。我们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曹雪芹读过蔡京的诗,更无法解释蔡京所说的“红楼梦”与小说《红楼梦》有什么意义关联之处。所以,红学大师们这种所谓的“考证”在方法上是不科学的,在结论上也是不可信的,绝对属于胡适先生丑诋的“猜笨谜”范畴!

  我们说《红楼梦》是以南明小朝廷为背景,以柳如是与钱谦益、陈子龙的爱情婚姻生活为主线创作的,《红楼梦》三个字的出处,就必须与南明时代、与柳陈钱三人有直接关系。在这个范围内果真能搜寻到“红楼梦”三个字么?还真的让笔者不小心找到了——

  柳如是与陈子龙在嘉兴“小红楼”同居期间,曾写下一首记叙二人幸福感觉的诗,题目是《春日早起》:“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诗的大意是,在春天的一个早晨,我一个人早早起身(她还在甜蜜的梦乡),看见小溪的春水越过小桥流向东方,发现昨天夜里千万树桃花怒放,我们就像睡在桃花丛中一样。

  陈子龙的诗意境很美,充分表达了陈柳二人同居的幸福感受。诗中出现的“红楼梦”三个字,不仅与小说《红楼梦》在意思上直接关联,而且意境息息相通!我们说,这是《红楼梦》书名的直接出处,不仅有字面意义的关联,而且陈柳故事本身就是《红楼梦》作品中“绛珠还泪”故事的原型!由此,我们可以毫不忧郁地说,这才是《红楼梦》三个字的真正来源!

  2、 关于《题帕三绝》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黛玉红着眼睛去探望,宝玉赠送黛玉一方旧帕子表示爱情的坚定,黛玉在帕子上题写了《题帕三绝》。且不说这三首七绝诗写的如何,人们不仅要问:这诗是《红楼梦》作者原创的么?我们的红学大师们不加考证,便写了多少狗屁文章,赞扬曹雪芹的诗写得如何高明。岂不知,这诗根本不是《红楼梦》作者原创的,而是剿袭的南明时期“秦淮八艳”的诗!

  看过《桃花扇》的朋友,都知道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清军下江南时,李香君曾怀疑侯方域变节事敌,曾表示要和他断绝关系,写下一首《诀别口占》:“眼空蓄泪泪空流,苦苦相思却为谁?自诩豪情今变节,转眼无目更伤悲!”

  回过头来我们看黛玉的《题帕三绝》第一首诗:“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二者的剿袭关系一目了然!李香君不可能剿袭《红楼梦》,只能是《红楼梦》剿袭了李香君!

  我们做此考证,并非说《红楼梦》是描写的李香君、侯方域爱情故事。李香君与柳如是同属南明时期名妓,《红楼梦》虽然是以柳如是爱情故事为主线的小说,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把同时代的李香君的诗信手拈来,写入书中,是十分自然的事。而一百多年后的曹雪芹,却绝没有引用南明时期妓女诗的道理,就像今天的作家,绝不会引用一百多年前北京“八大胡同”的妓女诗,冒充自己的作品一样!

  3、 关于《菊花诗》

  《红楼梦》中姐妹们在大观园赛诗,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概要数分题做《菊花诗》了。其中宝玉做了《种菊》,湘云做了《对菊》,黛玉做了《问菊》,其他姐妹们还做了《忆拘》、《访菊》、《对菊》、《供拘》、《咏菊》、《画菊》等题目。

  这些姐妹们的菊花诗,是《红楼梦》作者原创的,还是从什么地方引用的?我们的红学大师们,也从来没有认真地加以考证,便异口同声地鼓噪曹雪芹的诗才如何了不起,当大师们见了本文之后,千万不要羞愤得无地自容!

  南明时期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爱情故事,红学界诸君当不陌生。有一年秋天,冒辟疆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从菊花,与董小宛一起种在地里,晚上下了一场小雨,菊花不仅成活,而且顶着霜花开放了。夫妻二人十分高兴,于是各自做了一首咏菊诗。

  冒辟疆的诗是:“携锄别圃试移来,篱畔亭前手自栽。前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竟喜戴霜开”。董小宛的和诗是:“玉手移来霜露经,一丛浅淡一丛深。数去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夫妻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的朋友杨龙友,他也凑趣和了一首:“尚有秋情众莫知,联袂负手扣东篱。孤标傲世偕卿隐,一样花开故故迟。”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中姐妹们的菊花诗:怡红公子的《种菊》诗是:“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戴霜开。”这是剿袭的冒辟疆诗!

  枕霞旧友的《对菊》诗是:“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这是剿袭的董小宛诗。

  潇湘妃子的《问菊》诗是:“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是剿袭的杨龙友的诗!

  当然,《红楼梦》作者在书中所写的菊花诗,每首都从七言四句改造成了七言八句,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其从董冒的菊花诗幻化而来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这组菊花诗,是《红楼梦》作品南明背景的铁证!

  4、 关于《海棠诗》

  《红楼梦》中姐妹们第一次起诗社是咏白海棠,限韵“门盆魂痕昏”。我们可以推断,姐妹们的这些咏海棠诗也是从南明时期柳如是的诗友那里剿袭来的。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原诗已经失传了,但仍然有蛛丝马迹可循。

  柳如是嫁给钱谦益前,有一次与谢三宾、程松圆等老名士聚会,大家就曾经赋《海棠诗》,有当时诗人汪岂《题湖上草》诗为证。《湖上草》是柳如是的作品集。汪岂说:“灵山湖上斗修眉,风雨西泠十首诗。却笑松圆老居士,但叫人和海棠词”。可见当时确实有咏海棠的十首诗。可惜的是这些诗今天都失传了。

  但应该庆幸的是,谢三宾的《一笑堂诗集》中却侥幸保留下一首:“春归何处最销魂,飞絮闲庭昼掩门。幽绪只应归燕觉,愁怀难供落花论。天涯人远音书断,斗室香消笑语存。无限情怀消折尽,不堪风雨又黄昏。”

  我们拿《红楼梦》中宝姐姐的诗来比较一下:“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濯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正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两首诗不仅韵脚相同,意境相近,而且“昼掩门”等特殊用语完全是剿袭关系。由此,我们推断《红楼梦》中姐妹们咏白海棠的四首以“门盆魂痕昏”限韵的诗,是从“松圆老居士”与柳如是等人所做的十首海棠诗幻化而来,不是没有根据吧?

  5、 关于《红豆曲》

  《红楼梦》中描写宝玉与冯紫英、蒋玉函、薛蟠等人与妓女云儿相聚时,宝玉咏了一首情深意切的《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关于这首曲子的出处,至今红学界所有大师们无一人考证清楚,有人说这首曲子与乾嘉年间流行的《马头调》相似,但《马头调》的流行在《红楼梦》问世后,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红豆又名相思豆,产于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王维诗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偕,此物最相思。”是迄今为止最有名的咏红豆诗。《红楼梦》的作者是否见过红豆,《红楼梦》故事的主人公是否与红豆有联系,是需要认真考据清楚的事情。一个根本不知红豆为何物的人,是写不出《红楼梦》中那回肠荡气的《红豆曲》的!

  红豆这种植物,不仅我国北方不能生长,长江流域历史上也没有自然生长的,可以说,我国古代绝大多数文人,口中都说红豆,却未必见过红豆。很有意思的是,笔者考证的《红楼梦》原型人物柳如是,却有幸亲自栽种过红豆,并与友人写下了大量歌咏红豆的诗词!

  柳如是与钱谦益缔结“金玉良缘”后,为了继承昔日“木石前盟”情人陈子龙的遗志,竭力怂恿钱谦益联络抗清力量,争取恢复明朝江山。为了与东南海上义军联络方便,他们夫妻二人从常熟城里搬到距海很近的“芙蓉庄园”居住。“芙蓉庄园”是钱谦益继承舅父的一处别业,雕梁画栋之外,还有一个很漂亮的园子。

  很巧的是,在“芙蓉庄园”中,居然生长着一棵百年树龄的红斗树!枝繁叶茂,但从来不结果实。就在钱谦益八十大寿这一年,奇迹出现了——百年老红豆树绽开了满树繁花,居然结下了一颗红豆,而且仅仅只结了一颗!在钱谦益寿诞之日,亲友们送来了数不清的贵重礼物,但钱老先生最珍视的礼物,还是相濡以沫的妻子柳如是赠送的礼物——唯一的一颗鲜艳的红豆!

  钱谦益陶醉了,柳如是陶醉了,亲友们也陶醉了!他们趁着酒兴,唱和了几十首歌咏红豆的诗词。柳如是在红豆诗中,不仅歌颂了自己与钱翁深沉的爱情,也隐约表达了对昔日恋人陈子龙的深沉怀念,说自己的思绪像“青山绵绵,流水潺潺”,说自己“为伊消得人憔悴”。诗中意境,与《红楼梦》中之《红豆曲》完全相同。我们说,《红楼梦》之《红豆曲》,就是从钱柳的红豆诗中幻化而来,不为无因吧?

  6、 关于《芙蓉诔》

  《红楼梦》中最奇特的一篇文字,大概非《芙蓉诔》莫属了。晴雯是一个丫头,当不起如此郑重之诔文。红学家们都知道,《芙蓉诔》明诔晴雯,实诔黛玉。“茜纱帐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搞的黛玉满腹疑惑,心中充满了不祥之感。

  但仔细想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也当不起《芙蓉诔》文。为什么?因为文中有“闺闱恨比长沙,巾帼惨于羽野”字样!何谓“长沙”?就是汉朝的贾谊,为了王朝的统一,含恨死于吴楚七王之乱!什么是“羽野”?就是大禹的父亲鲧,因在天下治水的重大问题上刚直自命,被舜殛于羽山。这两个题目太重大了,如果不是为国为民为天下冤死的仁人志士,无论如何是当不起这样的比方的。

  晴雯当不起,黛玉也当不起,但她们的生活原型却完全当得起!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黛玉,生活原型是南明时期的秦淮名妓柳如是。柳如是虽然是卑贱的妓女,但确实位卑未敢忘忧国。南明小朝廷覆亡时,她劝时任礼部尚书的丈夫钱谦益自杀殉国,钱谦益不肯,托词怕水凉,她急怒之下,自己奋身投水,由于抢救及时,方为殒命。

  其后,她又一力鼓动丈夫投身反清复明军事活动,与丈夫居住在临海的芙蓉庄中,策应海上抗清武装,并策划了东南沿海与西南桂王武装在长江会师的重大军事计划。她曾把自己一生积蓄的全部首饰捐献出来,武装抗清的“八百罗汉军”,还曾经亲自到崇明岛去慰劳义军。

  柳如是最后上吊自杀了,她自杀的直接原因,是丈夫死后发生了家难,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勇敢地死了。其实,她自杀的原因远不止这样简单,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各路抗清力量相继失败,抗清义士相继殉国,情人陈子龙投水了,丈夫钱谦益病死了,朋友张煌言就义了,海上“娘子军”全体战死了,此时的她,已经了无生趣,一死是最好的归宿。

  柳如是自杀后,当时的文人写了很多诔文,吊唁这位乱世奇女子。这些诔文中,不乏把她比喻为忧国忧民的长沙贾太傅和羽野之鲧的。柳如是生前以“芙蓉”为号,又居住在“芙蓉庄”,《红楼梦》中的“芙蓉诔”,本来就是诔这个忧国忧民的末世奇女子的,诔文中表达的是她内心的恨,内心的忧,同长沙的贾宜,羽野的鲧去类比,这位“芙蓉”是否当得起呢?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7、 关于《葬花词》

  《红楼梦》中黛玉的形象应该是一个清醇少女吧?事实也不然。请看她的代表作品《葬花词》:“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诗中以燕喻人,难道刚刚十四五岁的黛玉,以前就曾经与人组建过“香巢”?由于“燕子无情”,导致了“人去梁空巢也倾”的爱情悲剧?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绝对的一副美人迟暮,归依无人的悲怆情绪!须知,此时的黛玉刚进荣府不久,只有十四五岁年纪,也就像今天刚上初中的女孩子吧,何至于产生这样一种急不可待的“红颜老死”的恐惧啊?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备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小小的黛玉,难道会产生期盼情人“温被”以御寒冷的念头么?难道会在睡梦中听到情人在庭外所发的“悲歌”么?难道会因为情人不至而产生“花落人亡”的感叹么?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黛玉虽然寄人篱下,但有外祖母的宠爱,宝玉哥哥的呵护,凤姐等人的关心,丫头们的尊敬,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风刀霜剑”的感觉,更不会产生洁身自好而死,胜于落入污秽沟渠的感觉。

  从“葬花词”中我们可以推测,《红楼梦》中黛玉这个人物的原型,进入大观园前,曾经与心爱的情人组成过一个“香巢”,后来由于“燕子无情”,结果“人去巢空”了。离开“香巢”后,过着一种漂泊无依的生活。由于社会上的黑恶势力逼迫,使她产生一种“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觉。由于年龄渐大,没有归属,“美人迟暮”的心情越来越严重,以致于产生何处“净土掩风流”的悲怆感。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究竟是谁?我劝朋友们认真阅读一下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撰写的《柳如是别传》。林黛玉在《葬花词》中表达的心情,绝对就是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在离别情人陈子龙后,漂泊在杭州西湖西溪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此前,柳如是曾与陈子龙在“小红楼”构筑了“香巢”,过了一段双飞双栖的幸福生活。后来由于陈家家庭的干预,柳如是不得以离开“小红楼”,造成了“人去巢空”的悲剧结局,为此连续以《望江南》词牌写了二十首题为“人去也”的艳词。柳如是带着对情人的无尽思念,在江南各地凄苦漂泊,受尽了谢三宾等恶势力“风刀霜剑”的逼迫。在西湖西溪漂泊时的柳如是,大概是二十二岁,美人迟暮的心情十分沉重,在她此时的诗词中每每流露。《红楼梦》中的“葬花词”,应该是作者根据柳如是的这段人生经历,按照柳如是在杭州时的心情创作的。

  柳如是一生有很多雅号,例如“杨柳”、“蘼芜君”、“潇湘妃子”、“柳儒士”、“女史”、“河东君”、“美人”、“桃花”等等。多数都被《红楼梦》作者原封不动用到了宝钗、黛玉身上。宝钗的号是“蘅芜君”,“蘅芜”就是“蘼芜”;河东既是柳姓的郡望,也是薛姓的郡望。“桃花”、“潇湘”同是黛玉与柳如是的象征。《红楼梦》书中,表现黛玉总是面带潮红,鲜艳压倒桃花,并说黛玉病由此起。生活中的柳如是,确实是经常艳如桃花,据说妓女为了保持面部鲜艳,经常服用一种类似砒霜一类的药品,服用时间久了,往往引起内脏的病变,而导致吐血;柳如是就是因此而“多愁善病”,在小红楼和绛云楼生活期间都曾经吐过血。今天的读者往往根据现代医学,推断黛玉得了什么肺结核,其实《红楼梦》作者是根据柳如是的真实生活描写的,他判断黛玉的病根源在于“面如桃花”,说的是当时妓女美容方法,并非什么肺结核。

  8、 关于“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

  《红楼梦》故事的主线是“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这正是根据柳如是的“三角恋爱”经历创作的。柳如是先前与几社名士陈子龙在嘉兴小红楼中由恋爱而同居,过了一段十分幸福美满的日子。柳如是自然是“阆苑仙葩”,是绛株仙子;陈子龙就是“美玉无瑕”,是神瑛侍者。为什么这么推断,因为陈子龙确有“无瑕词客”的别号,并曾用这个别号署名,与柳如是多次酬唱。“无瑕”就是玉,就是瑛,就是“赤瑕宫神瑛侍者”。陈柳后来无奈分手了,“心事终虚化”,但旧情不断,两地相思之情更加浓烈,见两人的诗作。这种分手后的相思,不正是《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么?而柳如是在分手后所抛洒的无尽泪水,不正是《红楼梦》中的“绛珠还泪”么?

  “金玉良缘”的故事,应该是取材于柳如是同钱谦益的婚姻生活。陈柳分手后,柳如是在“风刀霜剑”的逼迫下,无奈嫁给了江南老名士钱谦益。钱柳二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由于对知识的共同爱好,夫妻之间酬唱切磋,感情还是很好的,时人也很艳慕,誉之为“金玉良缘”。钱谦益家中正堂名为“荣木堂”,《红楼梦》中是“荣禧堂”;钱谦益为了迎娶柳如是,特意修建了“绛云楼”,《红楼梦》中表现为“绛云轩”;钱柳二人后期,曾长期生活在“红豆庄”,庄中确实有一棵江淮一带难得一见的红豆树,夫妻二人以红豆为题做了很多诗,《红楼梦》中的宝玉就大唱其“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这么多的雷同之处,用偶合是不能解释的。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红楼梦》的爱情生活,取材于柳如是亲身经历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9、 关于“东山雅事”

  《红楼梦》中大观园姐妹们起“海棠社”的发起人是“带刺的玫瑰”探春,发起的方法是由探春给姐妹们逐一发“邀请函”。书中没有描写探春发给别人的“邀请函”,只写了她发给二哥宝玉的“邀请函”。

  这份“邀请函”写得很别致,文绉绉的,总的说,是打算效仿“东山之雅事”,邀请姐妹们聚在一起作诗。姐妹们都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于是,“海棠社”诞生了,随后,又陆续结了“菊花社”和“桃花社”,大观园中的“雅事”极一时之盛。

  问题来了:探春“邀请函”中提到的“东山雅事”,究竟是什么意思?红学界好多患了考据病的学者,考据出来一大堆“东山”的证据,但是都同《红楼梦》本身不搭边。中国国土可谓大矣,可称作“东山”的地方何止成千累万!中国历史可谓长矣,发生在“东山”的事情大概罄竹难书。这么漫天撒网式的考证可以休矣。

  我们研究一部文学作品,单纯考证“东山”两个字恐怕不成,还必须同这两个字的前后文字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对探春所说的“东山雅事”,不仅要考虑“东山”这个地点,还必须考虑“雅事”这个事件。文人的“雅事”很多,琴棋书画都是雅事,探春说的是什么雅事呢?这一点不难搞清。因为探春是邀请姐妹们聚会作诗,是提议姐妹们结成女子诗社,所以,这个“东山雅事”必然与结社作诗有关。

  经过这样分析,这个“东山雅事”的典故就很清楚了。它既非魏晋雅事,也非汉唐雅事,同清朝的曹雪芹也不搭界,而是发生在明朝末年的一件著名“雅事”!

  前面说过,明朝末年,柳如是与钱谦益结成“金玉良缘”后,钱谦益的门生故旧都赶来祝贺。钱是东林领袖,海内人望,门生故旧满天下,并且均为饱学之士。钱柳结缡后,两大诗人之间经常唱和,就是必然的事情了。在钱柳唱和的基础上,钱的十一个门生故旧,纷纷附和。钱柳把这些诗汇集起来,编辑出版了一本诗集,名字就叫《东山酬和集》。

  为什么要取名《东山酬和集》呢?因为钱柳与门生故旧酬和作诗的地点就在东山。东山是常熟城东一座并不著名的土山,钱谦益的别业就在这里,酬唱的地点就是这里,所以诗集如此命名。《东山酬和集》在当时诗坛名声很大,对后世诗风影响也很大,至今犹存,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到图书馆找来一读。

  《红楼梦》中探春的请柬中说的姐妹们要仿效“东山雅事”,就是仿效钱柳与亲朋们一起尽情酬唱的雅事,这个典用得是十分恰当的。从《红楼梦》作者信笔使用“东山雅事”这个典故来看,作者当然应该十分熟悉钱柳之间的“金玉良缘”,再从“东山雅事”和“红楼梦”这些典故的出处综合考虑,《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是以陈杨(杨影怜,其时尚未取柳如是之名)爱情和钱柳姻缘为原型,是有可靠根据的。

  10、关于“警幻仙子赞”

  《红楼梦》中那些爱情悲剧的“撮合山”是“警幻仙姑”一出场,作者就以骚体写了一篇赞颂警幻的赋。赋虽然写得不怎么着,但读后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近日翻了一下柳如是的《东山酬和集》,集前的“东山酬和赋”中写道:“揽人间之俪傀“,“望北渚兮帝子”,“列屋兮粉黛,满堂兮罗绮”,“乍离乍合,若信若疑”,“来朱鸟于窗前,情绸结以泮奂”,等等,不一一照录了,朋友们可以自己找来看。这篇赋的作者是孙永祚,乃钱柳夫妻的门人。《红楼梦》的“警幻赋”,似乎就是在此剿袭来的。这也从一个侧面间接证实了林黛玉的原型就是柳如是。

  再举一例:据《陶风楼藏书画目》记载,有一首出自河东君手笔的赋,“吐属清妙,”“以为红楼佳话”。赋中有云:“玉楼催促,学士英年;金谷飘零,佳人薄命。恨绵绵其无已,意郁郁而欲伸。”“屈子离骚,咽残湘水。珠沉渊而有泪,花落地以无声。千古寸心,寂然灭矣。所以多情佛子,发无限慈悲;好事神仙,做绝大游戏。欲订盟于今古,爰撮合夫幽明。返魂之香一烧,补天之石重炼。珠玑错落,满盘皆梦幻之沙;锦绮缤纷,寸木即生花之笔。”“于是花间月下,酒半茶初,偶有遐思,遂成幽契。燕斜飞而似识,月直上而无猜。唤出真真,书来咄咄。则有词宗闺彦,羽士高僧。世有未名之人,人有未传之作,咸得留姓名于身后,寄衷曲于人间。”“苏小情深,托同心于松柏;麻姑年少,感浩劫于沧桑。”“落花为美人小影,芳草乃王孙断魂。”“尘心未尽,勿登四大禅林;绮语纷来,又是一重公案。”如果说这首赋说的就是《红楼梦》创作,确实十分形象传神;但柳如是不可能是《红楼梦》作者,只能理解为《红楼梦》创作本身,受柳如是影响绝大!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