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红楼梦 > 红楼研究

由元妃真实的去世年份可推小说所叙故事背景?

2021-06-26 16:28:45

  破译红楼时间之谜(六)

  红学研究

  第六章 确定各回的真实朝代纪年(中)

  第五章以元妃真实的去世年份为确定不移的时间坐标,推定了前后多回的真实朝代纪年。由此可知,小说所叙故事起于1706年丙戌年(康熙四十五年),终于1724年甲辰年(雍正二年)。

  由第五章的论述可知,庚子年的情节有18回(第53回到第70回);辛丑年仅1回(第70回);壬寅年25回(第71回到第95回);癸卯年14回(第95回至第108回);甲辰年13回(第108回至第120回)。本章讨论的己亥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起于第18回的“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第243页),止于第53回的“至次日,更比往日忙,都不必细说”(第744页)。己亥年的情节所涉文字多达36回,几乎占据了120回小说的三分之一,其中不仅有重大事件的发生(如元妃省亲),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极为深入细致的刻画和充分的展示,并且文字精彩,妙趣横生,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因此确证这些情节的真实纪年事关重大,故本文拟用单独一章文字来详细讨论。

  6.1 “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第二十五回写到,三月中旬左右,马道婆作魔法弄疯了宝玉和凤姐,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来给宝玉治病。和尚拿着宝玉的玉施法术,并叹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第357页)

  联系第五十六回庚子年甄宝玉“今年十三岁”(第793页)和第一百一十四回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第1567页)两个情节来看,贾宝玉在己亥年必定是满实岁13岁。第二十五回和尚的话明确地提示了宝玉当年的实际年龄为13岁,因此证明当年必定是己亥年。

  从小说的叙述来看,从第十八回的“正月初八”到第五十三回的年关忙碌,这一年的时序非常清晰,首尾连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里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在这36回中,作者或明或暗地写到了3个重要的时间特征,即3个节气的交节日期,乃至交节时刻:

  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第373页)

  第三十回:“盛暑之时”,“赤日当空,树阴合地”(可见是夏至日),“原来明日是端阳节”(即端阳节在夏至后一日)。(第425页、第426页)

  第四十九回:十月十五日,宝玉的丫头说:“大奶奶(李纨)才打发人来说,下了雪,要商议明日请人作诗呢。”(第678页)

  第五十回:十月十八日,贾母说:“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第701页)(以上两回说明阴历十月中旬就已到小雪的节气)

  芒种、夏至和小雪日期明确,并且芒种还有具体的交节时辰。这些时间特征对于确证本文的年代推定至关重要。作者对这3个节气的描写是否符合己亥年的历法实际情况呢?以下详细分而论之。

  6.2 “赤日当空,树阴合地”与“明日是端阳节”

  第三十回写到,“盛暑之时,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之时”(第423页),宝玉调戏金钏,被王夫人当场逮住,“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第425页)。在园子里,宝玉碰巧看到了龄官痴痴地在地上画了几千个“蔷”字。宝玉正痴痴地看着,“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至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第426页)。下文又写道:“原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同前)。

  既然是“伏中”,当然是已经到了夏至。数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所谓“夏至三庚便数伏”。这就是说,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这就是所谓的“三伏”。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两个庚日之间是10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21天,最多是30天[1]。

  端午节的农历日期是固定的,即五月初五日。按照小说第三十回的描写,当年端午节已是“伏中”,那么最迟在21天前的四月十三日左右就是夏至了。可是第二十七回分明写到,这一年“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夏至出现在芒种之前,这是现实中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表明,作者关于当年端午在“伏中”的描写有悖于常理。

  如果作者是在暗示“夏至”与“端午”两日之间密切的关系,即“夏至”和“端午”相差一两天,或者竟在同一天,那么一切就好解释了。上文所引“赤日当空,树阴合地”一句,在笔者看来,就是作者对夏至日光学现象的刻意描写。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北回归线以北的物体在太阳照射下形成的影子为一年中最小,北回归线上的物体此时甚至会没有影子。笔者认为,所谓“树阴合地”,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树阴满地”、“树阴匝地”,而应该看作是“树”与“阴”“合于地”,即树的影子“合拢”、“聚拢”、“聚合”于树下。由此判断,作者是在暗示当天就是夏至日,端午节在夏至后一天。

  那么,己亥年的历法情况究竟如何呢?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己亥年夏至日恰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阳历6月22日星期四)[2]。查节气时刻计算网站,这一天交节时刻为:11时57分(法国网站)/12时11分(台湾网站)。恰好是“赤日当空”的正午时分交夏至。由历法天象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作者的描写必定是有意为之。

  那么作者对端阳节在夏至后一日的描写又该如何解释呢?笔者认为,这也许是作者记忆有误,也许是故意错开一日,而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例如,元妃真实的出生日期是“正月初二”,而作者在创作时则将其改为“正月初一”。

  6.3 “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

  第四十九回写到,宝玉对探春说:“明儿十六,咱们可该起诗社了。”(第673页)到了十七日,宝玉和黛玉正交谈时,宝玉屋里的小丫头子送了猩猩毡斗篷来,并说:“大奶奶才打发人来说,下了雪,要商议明日请人作诗呢。”宝玉和黛玉于是前往稻香村,商议起诗社一事。李纨说:“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第678页)十八日,宝玉因想着诗社的事情,天刚亮就爬起来,发现下了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第681页)。第五十回写到,贾母说:“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第701页)

  查气象局资料:“立冬以后,天气渐冷,强冷空气活动南侵频繁,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雪,平均初雪期与小雪节气时令一致。”[3] 由此来看,以上所引第四十九回和第五十回的文字说明当年十月中旬已到了小雪的节气。

  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己亥年小雪为农历十月十二日(阳历11月23日星期四)[4]。小说的描写完全符合历法的实际情况。

  6.4 “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

  上文通过文本辨析和历法考证,确证了笔者对有关年代的推定是正确的。那么己亥年是否“四月二十六日未时(13时至15时)交芒种”呢?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己亥年芒种是农历四月十九日(阳历6月6日星期二),交节时刻为:18时51分(法国网站)/19时05分(台湾网站),即酉时末或戌时初。不但日子不对,交节时刻也不对。“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究竟是在哪一年呢?

  周文康先生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生年月日考辩》一文中写道:“据推算,在《红楼梦》作者生活的康熙、雍正两朝及乾隆前半期,均无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的。因此,可确认这一历点决非如实照搬现实生活;但它是否透露了某种‘信息’,似未可轻易否定。”[5] 本文第一章已经讨论过,周先生自创的历法推算方法根本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因此他对交接时刻的判断也不能轻易相信。

  对“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这个难题进行准确判断的惟一方法,就是用恰当的资料和工具对“作者生活的康熙、雍正两朝及乾隆前半期”的芒种节作逐年查证和推算。本文已经确证元妃的真实出生日期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而目前所知小说最早的版本甲戌本诞生于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因此笔者将1692年作为查证推算的上限,将1754年作为下限。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和节气时刻推算网站,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交节日期 交节时刻(法国网站 / 台湾网站)

  壬申年四月二十一日 5时59分 / 6时14分

  癸酉年五月初二 11时46分 / 12时

  甲戌年五月十三日 17时38分 / 17时52分

  乙亥年四月二十四日 23时31分 / 23时45分

  丙子年五月初六 5时06分 / 5时20分

  丁丑年四月十七日 11时01分 / 11时15分

  午寅年四月二十七日 16时56分 / 17时10分

  己卯年五月初八 22时36分 / 22时50分

  庚辰年四月十九日 4时30分 / 4时44分

  辛巳年五月初一 10时16分 / 10时31分

  壬午年五月十一日 16时07分 / 16时21分

  癸未年四月二十二日 22时02分 / 22时16分

  甲申年五月初五 3时39分 / 3时53分

  乙酉年闰四月十五日 9时34分 / 9时48分

  丙戌年四月二十六日 15时29分 / 15时43分

  丁亥年五月初七 21时05分 / 21时19分

  戊子年四月十八日 2时54分 / 3时08分

  己丑年四月二十八日 8时40分 / 8时54分

  庚寅年五月初十 14时25分 / 14时39分

  辛卯年四月二十一日 20时16分 / 20时30分

  壬辰年五月初三 1时51分 / 2时05分

  癸巳年五月十四日 7时41分 / 7时55分

  甲午年四月二十四日 13时38分 / 13时52分

  乙未年五月初五 19时19分 / 19时33分

  丙申年四月十七日 1时13分 / 1时28分

  丁酉年四月二十七日 7时08分 / 7时23分

  戊戌年五月初八 12时57分 / 13时11分

  己亥年四月十九日 18时51分 / 19时05分

  庚子年五月初一 零时31分 / 零时45分

  辛丑年五月十二日 6时20分 / 6时34分

  壬寅年四月二十三日 12时17分 / 12时31分

  癸卯年五月初四 17时54分 / 18时08分

  甲辰年闰四月十四日 23时41分 / 23时56分

  乙巳年四月二十六日 5时31分 / 5时46分

  丙午年五月初七 11时16分 / 11时30分

  丁未年四月十七日 17时08分 / 17时22分

  戊申年四月二十八日 22时49分 / 23时03分

  己酉年五月初十 4时37分 / 4时52分

  庚戌年四月二十一日 10时34分 / 10时48分

  辛亥年五月初三 16时11分 / 16时25分

  壬子年五月十三日 21时57分 / 22时12分

  癸丑年四月二十四日 3时49分 / 4时04分

  甲寅年五月初五 9时35分 / 9时50分

  乙卯年闰四月十六日 15时27分 / 13时41分

  丙辰年四月二十六日 21时09分 / 21时24分

  丁巳年五月初九 2时59分 / 3时14分

  戊午年四月十九日 8时59分 / 9时14分

  己未年五月初一 14时43分 / 14时59分

  庚申年五月十二日 20时33分 / 20时49分

  辛酉年四月二十三日 2时31分 / 2时45分

  壬戌年五月初四 8时17分 / 8时32分

  癸亥年闰四月十四日 14时05分 / 14时19分

  甲子年四月二十五日 19时46分 / 20时01分

  乙丑年五月初七 1时30分 / 1时45分

  丙寅年四月十八日 7时22分 / 7时37分

  丁卯年四月二十九日 13时 / 13时15分

  戊辰年五月初十 18时41分 / 18时56分

  己巳年四月二十二日 零时33分 / 零时49分

  庚午年五月初三 6时20分 / 6时35分

  辛未年五月十三日 12时09分 / 12时24分

  壬申年四月二十三日 17时58分 / 18时14分

  癸酉年五月初四 23时49分 / 零时04分

  甲戌年闰四月十六日 5时47分 / 6时02分

  由以上数据可知,如果以台湾网站推算的交节时刻为准,从1692年到1754年间,未时(13时至15时)交芒种的年份共有6个:

  庚寅年(1710年)五月初十 14时25分 / 14时39分

  甲午年(1714年)四月二十四日 13时38分 / 13时52分

  戊戌年(1718年)五月初八 12时57分 / 13时11分

  己未年(1739年)五月初一 14时43分 / 14时59分

  癸亥年(1743年)闰四月十四日 14时05分 / 14时19分

  丁卯年(1747年)四月二十九日 13时 / 13时15分

  俞平伯先生认为,小说所写的“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这一特征时间就是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四月二十九日,他说:“曹雪芹的一生经历过四月未时交芒种节气的只有一个机会,即乾隆十二年丁卯。他正在写书,把它顺便写上,是很近情的。”[6] 天知道俞老先生是如何得出曹雪芹的一生“只有一个机会”经历四月未时交芒种节这个结论的。按照曹雪芹生于1715年说,他有4个机会经历四月未时交芒种节;按照生于1724年说,他也有3个机会经历四月未时交芒种节。经历的机会这么多,将未时交芒种“顺便”写进作品里,也是很近情的。

  从上文所列的检索和推算结果来看,“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的年份有3个:

  丙戌年(1706年)四月二十六日 15时29分 / 15时43分

  乙巳年(1725年)四月二十六日 5时31分 / 5时46分

  丙辰年(1736年)四月二十六日 21时09分 / 21时24分

  如果小说的作者就是生于1715年或1724年的曹雪芹,那么他有两个机会经历“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不但将这个特征日期写进作品是一件很“顺便”的事,将“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写进作品也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不过,事情还不止顺手加工这么简单。按照笔者对小说真实年代的推定,1706年丙戌年是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代,1725年是贾宝玉“遗腹子”贾桂出生的真实年代,丙戌年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的时间与小说所写的交节时间仅仅相差了半个小时左右,两者错开仅1个时辰!

  本文第二章讨论的曾次亮先生编纂的《四千年气朔交食速算法》,按该书第四部分第五章介绍的“夏历定节气交节日时检算法”推算1706年芒种节的交节时刻,可得出交节时刻为:15时29分。这一结果与法国网站的推算结果完全一致。

  由此看来,1706年丙戌年一定是四月二十六日申时交芒种。这个交节时间与小说所写错开了一个时辰,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1)也许因为计算交节时刻的方法不同,按清代的计算方法,小说作者经历的丙戌年芒种的确是未时交节;

  (2)也许是作者记忆有误;

  (3)也许是作者故意为之,隐瞒真实的交节时刻。

  上文已经谈到小说作者隐瞒真实朝代纪年的一个方法,就是将真实的日期与小说所写的日期错开一日,“正月初二”改成“大年初一”,“夏至与端午在同一天”改为“端午在夏至后一日”。从这一点来推断,只有第3种原因的可能性最大。

  无论是以上哪一个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小说所写的“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一定是影射丙戌年,含蓄地透露了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代!

  6.5 由宝玉的生年推断几个重要人物的年龄

  上文通过历法资料的查证和天象推算,论证了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份,进一步确证了前文对于有关年代的推定是正确的。既然已知贾宝玉生于1706年丙戌(康熙四十五年),自然令人想要探究其出生日期,同时根据小说文本的提示推算其他重要人物如黛玉、宝钗、贾母和凤姐等人的出生年份和日期。

  不过,贾宝玉、贾母的生日问题比较复杂,留待后文详细论述。本章主要讨论黛玉和晴雯的年龄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会旁及相关人物的年龄生日。黛玉和晴雯颇多相似之处,例如心直口快,尖酸刻薄,两人都是贾宝玉深情钟爱的对象。有研究者认为,小说第七十八回中贾宝玉为祭奠晴雯而创作的《芙蓉诔》,其实也是在祭奠后来悲惨死去的林黛玉。不仅如此,小说关于两个人年龄的描写也给读者留下了难解的谜团,给小说时序制造了不小的混乱。因此,本章将两人的年龄问题放在一起辨析。

  6.5.1 黛玉:“我长了今年十五岁”

  第三回写到,林黛玉进贾府后,听王夫人说起贾宝玉,便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第47页)第六十二回写到,探春和袭人谈论起每个月里的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第867页)

  既然贾宝玉生于1706年丙戌年,则林黛玉真实的出生日期是1707年丁亥年二月十二日(乙未日,公历3月15星期二[7]),在第九十八回1723年癸卯年二月死去,死时刚满16岁。可是,小说作者偏偏节外生枝,不仅搅混了她的年龄,还弄出了另外一个生日。

  第九十回写到,当年十月中下旬,贾母和王夫人论起宝玉和黛玉的婚嫁问题,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况且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林黛玉究竟比贾宝玉小几岁?

  笔者的答案是,按实岁算,黛玉比宝玉小一岁;按虚岁算,黛玉比宝玉小两岁。第五章讨论过“虚岁”的计算问题,不过,“虚岁”的计算按民俗一般只用于男性,女性的年龄照实岁计算,这就是所谓的“男进女满”[8]。

  按本文的推定,第九十回所写情节是1722年壬寅年,当年十月,贾宝玉虚岁为17岁,林黛玉实岁为15岁,因此“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

  第八十五回写到,九月中下旬,贾政升了工部郎中,贾府上下准备庆贺。小说写道:

  这里贾母因问凤姐谁说送戏的话,凤姐道:“说是舅太爷那边说,后儿日子好,送一班新出的小戏儿给老太太、老爷、太太贺喜。”因又笑着说道:“不但日子好,还是好日子呢。”说着这话,却瞅着黛玉笑。黛玉也微笑。王夫人因道:“可是呢,后日还是外甥女儿的好日子呢。”贾母想了一想,也笑道:“可见我如今老了,什么事都糊涂了。亏了有我这凤丫头是我个‘给事中’。既这么着,很好,他舅舅家给他们贺喜,你舅舅家就给你做生日,岂不好呢。”(第1225~1226页)

  由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生日竟然从“二月十二”变到了九月中下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案是:这不是黛玉真实的生日,所谓的“好日子”,是指“女子日子”,也就是说,这一节文字含蓄地写出了林黛玉月经初潮的时间,贾母等人准备为她举行“成人仪式”。

  第二十八回写到,袭人告诉宝玉:“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第399~400页)第二十九回又写道:“单表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那底下凡执事人等,闻得是贵妃作好事,贾母亲去拈香。”(第404页)所谓“作好事”,就是指作“女子事”,即月经。由这些情节可知,贾府兴师动众前去跪香拜佛打三天“平安醮”,是因为元妃痛经。

  女孩子作“好事”了,就表示已经成人了。马林英《凉山彝族传统性文化述论》一文谈及的彝族女子成人仪式,可以作为理解林黛玉成人仪式的一个很好的参考。马林英写道:

  作为彝族女子成熟的标志,需要举行公开的成人仪式。仪式的进行主要视女子发育情况即月经初潮期而定,一般在十五至十七岁,也有个别十三或十九岁时举行的,但不可太晚或过早。多在女子单岁时择吉日举行,通常由母亲或年长而子女多、漂亮、能干的女性主持,仅限成年女性亲友参加,不许男子在场。[9]

  按照本文的年代推定,第八十五回为1722年壬寅年,因此林黛玉初次月经的时间是15岁零7个月。当贾母等人为她庆贺时,的确没有男子在场:

  这日一早,王子腾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外头爷们都穿着公服陪侍,亲戚来贺的约有十余桌酒。里面为着是新戏,又见贾母高兴,便将琉璃戏屏隔在后厦,里面也摆下酒席。上首薛姨妈一桌,是王夫人宝琴陪着,对面老太太一桌,是邢夫人岫烟陪着,下面尚空两桌,贾母叫他们快来。一回儿,只见凤姐领着众丫头,都簇拥着林黛玉来了。黛玉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第1226页)

  如果真是过生日,实在犯不着“含羞”。在整个庆贺仪式过程中,贾宝玉根本没有出场,此前此后亦未致一词。可见,这个“生日”的的确确是林黛玉的初潮。

  不了解“虚岁”的计算和女子成人仪式,就很容易对以上两个情节产生误解,以为是“狗尾续貂”者肆意篡改前八十回的情节,违背作者原意。

  关于林黛玉的年龄,还有一处最大的疑点。第四十五回写到,当年九月初某日,黛玉对宝钗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第624页)庚辰本在“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后有夹批:“代玉才十五岁记清。”[10]

  小说的描写和脂砚斋的批语制造的时序混乱太大了,如果以此为准,对于小说时序以及人物年龄的推定必然出现前后矛盾,混乱不堪的结果。第四十五回与第二十五回同在一年,三月中旬左右,癞头和尚说:“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第357页)这说明宝玉当年才13岁,因此黛玉仅12岁。到了秋天,黛玉突然变成了“十五岁”,岂非咄咄怪事!

  笔者认为,这是小说作者与脂砚斋合谋捣乱,黛玉当年的确是“十二岁”,而作者故意将“二”添两笔改作“五”,搅乱时序。脂砚斋的批语实际上是一个标记,特别提醒作者乃至读者注意到真实的情况。

  前文已经讨论过作者改动日期和时辰以搅乱时序的情况,因此对数字减添笔画搅乱时序也并非不可能。在黛玉“十五岁”的年龄问题上,非如此理解则无法解释。关于作者对数字减添笔画搅乱时序的情况,后文还将继续讨论确证。

  6.5.2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

  第七十八回写到,当年八月十七日,宝玉祭奠晴雯,撰《芙蓉诔》,其中明确写到了晴雯的年龄和两人相处的时间:“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第1131页)这就是说,晴雯死时16岁,宝玉和她朝夕相处了5年零8个月。如果以作者所写的年龄为准,对于小说时序以及人物年龄的推定也必然出现前后矛盾,混乱不堪的结果。

  第六十三回写到袭人的年龄:“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第894页)。第六回写到袭人比宝玉大两岁:“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第93页)既然宝玉出生于1706年丙戌年,那么袭人、晴雯和宝钗必定生于两年前的1704年甲申年。

  香菱的情况不太一样,第一回明确写道:“(甄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第7页)因此香菱必定比宝玉大三岁,生于1705年乙酉年。为什么作者在后文将她与其他人写成同龄了呢?答案可以在第七回找到:

  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第110页)

  香菱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大小了,因此她在后文的年龄其实是大家估计的。

  既然晴雯、袭人、宝钗三人同龄,比宝玉大两岁,那么按照小说所写的年龄,宝玉在作《芙蓉诔》时才14岁多。可是,小说明明写到,宝玉在三年前的第二十五回就13岁了,此时肯定是16岁,而晴雯18岁。

  笔者由此断定,作者将“八”添两笔写作“六”,隐瞒了晴雯去世时真实的年龄。另外,作者还有另一个用意。林黛玉是第二年二月死去的,死时正好16岁,从这一点来看,作者将晴雯的年龄故意写成16岁,恰恰是在暗示这篇祭文同时是为林黛玉而作。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