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平面图的研究(1)
红学研究
《 红楼梦》 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
二百多年来,《 红楼梦》 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脍炙人口,传诵不绝。人们反复阅读它,评论它,研究它,还用诗画戏曲等其他艺术形象再现它。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已围绕着贾府及其亲戚史、王、贾、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它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生动地塑造了两个封建礼教的反叛典刑。笔锋所及,它还刻画了五、六百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了若干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栩栩如生,似见其人。
这么多的典型性格,是在一定的时间背景,一定的空间环境,和一定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来的。喜读《 红楼梦》 的人,无不叹服伟大作家曹雪芹的惊人艺术才能。他在人物塑造、情节提炼、结构剪辑等艺术创造过程中,把环境描写、人物关系和时令季节都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情景交融,以景托情,不仅孕育出映衬性格的艺术气氛,而且环境、时令也同样具有至深的感染力,使读者难以忘怀。例如,人们由衷同情在风刀霜剑相逼下偷弹血泪葬落花的林黛玉,与此同时,也对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翠竹茜纱的潇湘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有着诗画一样的意境,有着与主人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抒写环境的卓越范例。
为什么作品能有这样的魅力,调动千万读者的想象力呢?我们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在十年艰苦的创作中,为了塑造出艺术典型,必须构思那典型性格所赖以展现的典型环境,即是,在人物关系上,应有谱可循;在时间季节上,应有历可依.在空间环境卜,应有图可按。胸有成竹,腹有底稿,然后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
先看人物关系。根据《 红楼梦》 的叙述,鲁迅先生作了《 贾氏谱大要》 发表在《 中国小说史略》 之中,在此基础上,有人列出《 人物总诱》 来。这是囚为这部小说对人物关系,无论房分、字辈、嫡庶、主奴、官绅、僧尼等,都一一交代清楚。列谱在旁,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再看时间序列。《 红楼梦》 前八十回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春秋时令,年月交替都有清楚的记载。例如,第18 回到25 回写元宵省亲,桃花树下读西厢等整个春季之事;第26 到36 回写苦种饯花、端节撕扇、仲夏梦兆等夏季之事;第37 回到第47 回写海棠结社、菊花咏诗、祭奠水仙、秋窗风雨等秋季之事,第48 回到第53 回写芦雪红梅、晴雯补裘、除夕祭祖 等冬季之事。平均每九回写一个季度。整整一年,季节月令,井然不紊。因而有不少人据之编排“红楼梦年表”。
“贾氏诸系”、“红楼年表”的排比成功,启示我们,既然人物关系、时序先后在作者似有谱表在案,则在空间背景上,想来作者当也有蓝图在胸,才能写得那样引人如亲覆其境。人们能用诗、画将作者通过小说艺术形象深深印在脑海中的红楼梦人物连同其府第花园,一并凝聚再现出来。充分说明了,大观园已经建造在千万读者的心中了。
关于荣国府和大观园,曾有人研究过。周汝昌同志《 红楼梦新证》 绘有“荣国府院宇示意图”,大体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个别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
大观园的图,过去现在部有绘制 刊印的。如嘉庆本《 痴人说梦》 ,光绪广百宋斋铅印本《 增评补图石头记》 有大观园图及图说(亦见商务本);光绪同文书局石印本《 金玉缘》 也有园图及图说。1964 年清华大学《 建筑史论文集》 发表“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一文,也对大观园作了研究,但其所附的《 红楼梦大观园鸟瞰示意图》 仍有不足之处。过去的大观园图虽然绘制工细,景色秀丽,但是某些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却不尽符合原著。
大观园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环境,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描绘出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想模型。他总结了江南园林和帝王庭苑的建筑特色,对后世园林的建造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我们对这样一个人人喜爱的理想胜地,作一些探讨,找出各处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制成平面布置图,以助于读者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应当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然而要绘制平面图,却困难重重。小说中虚构的园林,不比实际园林可以据实物测绘,挥笔可以画成,必须从小说前后文对大观园的片段描述中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各处建筑之间来往路径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加以研究想象,才能得出图景与小说两相符合的正确布置图。这已不容易办到,因为对作者艺术加工过的文字叙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欲判定取会,难免不有主观臆断之嫌。何况这部小说,是尚未完成的半部书,在八十回以后的大观园将有什么样的描写,不得而知。即是前八十回中,由于版本异文,也不乏自相矛盾,难以兼顾之处。
我是一个学工的,既不懂园林和建筑,又缺乏历史文学的修养,是红学的大外行。仅仅业余喜欢看看《 红楼梦》 和有关的几篇文章,竟然冒昧来钻研大观园这个难题,自然错误百出,贻笑大方。本文所附《 大观园平面示意图》 ,不过业余把玩于案头而已。打倒“四人帮”后,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派大好形势下,友人力促我广泛征求同志们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力臻完善。我谨将业余千虑之一得,当作一块不象样的砖,抛砖以引玉,向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份初学习作,恳切地希望得到同志们的不吝赐教。
一、 荣国府
从第2 回贾雨村的介绍和第3 回林黛玉初进贾府走的路径,我们知道,宁国府和荣国府在宁荣街(街名见第6 回)北,宁府在东,荣府在西,二宅相连,不过一箭之遥,中有小巷界断。林黛玉在轿中路过宁府大门“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 照栏也蹲着两个大石狮子(第6 回)。
1 、荣国府房舍分为三路
《红楼梦新证》正确地蒋荣国府房舍分为三路:西路为贾母院,东路为贾赦院,中路为贾政院。林黛玉依次拜见,先到贾母院: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 …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采复抬起轿子,众婆子在步下;刹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超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指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内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青雕粱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若各色鹦鹉顶岩等雀,台矶之肚坐着儿个穿红着绿的丫头。(第3 回,脂本,下同)
从贾母院出来到贾赦院,必须出门上街。邢夫人和黛玉出了垂花门率上一辆翠幄青釉车,
命小厮们怡起拉至宽处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 … 黛玉度其房尾院宇必是荣府中之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
这是贾赦邢夫人住院,它与贾母院,贾政院似乎完全隔断,没有内门可通。第24 回宝玉、凤姐去探望贾赦之病,要出门骑马或上车。
贾赦院内部房舍布局情形不详。
林黛玉到贾政院时,
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住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出,四通八达,轩昂壮丽……这方是正紧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拾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猛,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
荣府的中轴线,从三间兽头大门起,经仪门,向南大厅,以一条大甬路贯穿到荣禧堂。
2 、荣府中路的贾政院又分为三路
为了安排好王夫人的住处,经过仔细分析,贾政院本身又应当分成三路。
林黛玉进了荣禧堂,未见着舅父贾政,应当由舅母王夫人接见,但王夫人居住在那里呢?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王堂中,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 第3 回)
所以,荣禧堂堂屋东西两侧各有耳房3 间,由堂屋出来,进东房门来到东耳房内。但此刻王夫人却不在此房里。
只见一个穿红绞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环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第3 回)东廊三间小正房既然不是东边三间耳房,却又是正房,应当设在何处呢?很费斟酌,经几番考虑。我们认为,书中明说“东廊”和“后廊”。既有东廊,当有“西廊”, 东廊与西廊可以合称前廊,正房的前廊向东延伸,就是东院三间小正房的前廊,简称“东廊”。东廊三间小正房应该说是东院坐北向南的小正房。这样一来,第4 回中说的“王夫人正房的东院”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于是,我们可以合理地设想,贾政院内部划分为三路,呈扩大四合院的布局。荣禧堂是贾政院的中路。“王夫人正房的东院”和“东廊三间小正房”构成贾政院的东路,称为东院或者“东小院”。西路呢?为了对称,西路亦有类似的西院和西廊存在,不过书中没有交代,平面图上不好注明。如此设计,就使黛玉眼中所见的“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等情形得到落实了。
3 、凤姐院应该在贾政院的后院内
《 红楼梦新证》 将凤姐院设在贾母院之后,是值得商榷的。凤姐的住处,在第a 回中有清楚的叙述。王夫人和黛玉在东廊三间小正房谈完话,往贾母院吃饭去的路径是: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宇。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 … ”,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第3 回)
注意,穿过了东西穿堂才到贾母后院。穿堂应在贾母后院以东,有西门通贾母后院,有东门通凤姐院。王熙凤毒设第一相思局,就在这个穿堂内,凤姐叫贾瑞“在西边穿堂儿等我”。及贾瑞从荣府钻进穿堂后,“往贾母那边去的门户已倒锁,只有向东的门未关”,旋即关上。这里“南北皆是大房墙”。这证明了凤姐院必在贾母后院的东边,而非北边。
凤姐院还应位于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以北。这三间侧座抱厦厅,我们认为,就是迎春、探春和惜春的住处。周瑞家的送宫花的路径是:
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头来,原来近日贾母… … 只留宝玉黛玉二人在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如今周瑞家的因顺路先往这里来。……一回,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遂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 … 这才往贾母这边夹,穿过了穿堂,便到黛玉房中去了。(第7 回)
送宫花路径提示我们:迎、探、惜三春所住的三间小抱厦,是在贾政王夫人正房的后院。而凤姐院与倒座三间小小抱厦厅,隔着南北宽夹道相望,所以凤姐院、南北宽夹道和三间小抱厦都位于王夫人正房的后院,把它们安排在荣府中轴线上是适当的。夹道是南北向的,南边是三春抱厦,北边是凤姐院。三者构成了贾政院的后院。
在这后院中还有李纨的住所。《 红楼梦新证》 将李统与兰春都安排在抱厦厅中居住,是不恰当的。一因三间厅住不下四户人家,再则与送宫花路径不相符合。送宫花之路,须先离开抱厦厅,走过夹道,才到李纨的后窗。然后越过西花墙,出一个西角门,始进入凤姐院。由此可见,李纨院实居于抱厦与凤姐院之们。我们没想,它就在南北宽夹道之东。宽夹道的东墙即是李纨院的西花墙,墙上角门即是西角门,出西角门就靠近风姐院了。
4 、贾母南院的穿堂应该在二门以外
脂砚斋对贾母院南北两个穿堂很重视。北面的东西穿堂的位置已经确定了。南面的东西穿堂前面引文已提到过。林黛玉到贾政院去所走的路径是:进荣府、下车、往东转弯、穿过东西穿堂、向南大厅、仪门。在那里下车,在那里转弯?没有明说,估计是在二门以外。这从探宝钗的路径得到证实。宝玉趁贾母午睡想去探问宝钗的病:
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他父亲)……宁可绕远路,……(宝玉不换衣服)仍出二门去了… … 到了穿堂,便往东向北,绕厅后而去……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第8 回)
这条路径清楚地说明穿堂在二门之外。穿堂在二门以外,与黛玉下车也不矛盾。下车处就是歇轿的一射之地,向东转弯是穿堂,不转弯便进二门。
5、荣府内几个地名
马硼刘姥姥正信口开河,突然“南院马栩里(失火,贾母)出全廊下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
(第39回 )这个马棚按照贾母所见的方位,似乎距荣府大门不远。《 红楼梦新证》 所示的马棚位置,与“东南”方向不尽相符。
绮霰斋 贾芸受宝玉之命,“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霰斋书房里来”等他,结果却遇着遗帕惹相思的红玉(第24 回)。绮霰斋在仪门外。
梦坡斋 宝玉在探宝钗去的途中“到了穿堂,便往东向北绕厅后而去。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他们说)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歇中觉。”(第8 回)梦坡斋在贾政院。
荣庆堂 贾母八十大寿时,在此拜寿入席(第71 回)。从前后文看来,此堂似在类府内,不在大观园内。
暖阁 除夕祭宗祠后,贾母“来至荣府……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便转匆向西,至负母这边正厅上下轿”。(第53 回)暖阁在贾政院,大厅附近。
倒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叫小丫头到倒厅上悄悄的打听打听老太太屋里摆了饭没有……(回话后刘姥姥)随着周瑞家的逶迤往贾琏的住处来,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先过了影壁进了院门”。(第6 回)这倒厅是贾母院的倒厅,在贾母正房之后,不能理解为迎探惜所住的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
新花厅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祭过金钏后,宝玉打听得凤姐庆寿设席“在新盖的大花厅上”, “刚至穿堂那边,遇着玉钏,而后才到新花厅(第43 回)。新花厅在贾母后院中。
黛玉初见凤姐,凤姐向王夫人说“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后楼假定在贾母后院。
后门 看门人告诉刘姥姥,“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第6 回)荣府有后门通后街。
西街门 元妃归省时, “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迎接,见“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第18 回)西街门在宁荣街上,荣府大门以西。
二、宁国府
《 石头记》 正文中对宁国府的描 写,语焉不详,难以绘图,只能大致定出中轴线、贾氏宗祠和会芳园的位置。
1 、宁府中轴线
宁国府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 …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育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第3 回)除夕祭宗祠时,“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二门、内仪门并内准门(杨本作内垂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第53 回)这一路的各层门,就构成宁国府的中轴线。
在中铀线以西,有会芳园和宗祠。
3 、贾氏宗祠
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巨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石是“贾氏宗词”四个字……进入院中,白石甫道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钢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 … 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 … “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矶上矶下,两丹挥内”,都挤满了。(第53回)
3 、会芳园
在修建大观园以前,宁府后花园称为会芳园(第5、11 、13 回)。会芳园中有“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 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第11 回),但都是泛泛描写,不能为据。园中有天香楼、凝曦轩等。
天香楼 宁府在此排家宴庆贺贾敬的生日,凤姐吃酒点戏( 第11 回)。秦可卿淫丧大香楼,在此另设一坛,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第13 回)
凝曦轩 与风姐点戏同时,爷们在此带了打十番的喝酒。(第11 回)
登仙阁 可卿、丫头瑞珠触柱而亡,与可卿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 第13 )回),凤姐在此哭灵(第14 回)。
会芳园有便门通宁府,凤姐由此入园遇贾瑞;还有临街大门。第13 回说:“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旋(甲戌本作现)在两边起了鼓乐厅……更有两面朱红硝金大字牌位竖在门外。”这临街大门通什么街?暂假定是通宁荣二宅的界断小巷,经小巷到宁荣街。在修建大观园时,宁府的会芳园与荣府东大院连通,以便从会芳园引水过去,“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第16 回)。但会芳园似乎并不是全部并入大观园,有余存部分,余存的有天香楼、丛绿堂等。
天香楼 贾珍以射箭掩饰赌博,“在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 (第75 回)。
丛绿堂 贾珍八月十四夜“就在汇芳园中丛绿堂”里开夜宴,“忽听得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 … 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恍惚闻得祠堂内松成开合之声”(第75 回)。丛绿堂在会芳园(庚辰本、戚本、杨本都作汇芳园)中,靠近贾氏宗祠。
4 、宁府几个地名
逗蜂轩 秦可卿死后,贾珍在此为其子蠲官龙禁尉(第13回)。
三间一所抱厦 凤姐在此协理宁国府(第13 、14 回)。
月台 贾珍在此分发剥削所得的农副产品(第53回)。
三、大观园的位置、大门和大路
《 红楼梦》 以瑰丽的文学语言塑造出来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形象― 大观园,是小说人物宝玉、黛玉、宝钗等的活功舞台,从第23 同至79 回,为典型人物展现出典型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成为故事情节不可分割的背景空间。
大观园不同于般私家园林,是为贵妃省亲而侈建的行宫别墅。所以,大观园的布局不能不受封建体制的约束。元春才选凤藻宫贤德妃后,贾府为“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而修建大观园,作为贵妃的行宫。元春来到园中,首先在大观楼正殿升座受礼,接见她的祖母和父母等亲属。因而大观园是府中的宫,是荣国府中的独立王国。这是研究大观园平面布置的出发点。
封建王朝的体系,首先决定了大观园的位置、大门和大路。
1 、大观园位于两府之中荣府之后
建园初,贾蓉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二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第16 回)东府花园即是会芳园,北边是指荣国府的后花园。两府花园都在“后一带”(第2 回)建园时将两府花园拆墙连通,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第16 回)
拆去界断小巷的中段,并入会芳园的一半。荣府东大院是指贾赦院隔断墙北面的荣府旧花园,不是“王失人正房的东院”(第4 回),也不是“东小院”(第30 回)。大观园位于两府之间,但不是正中间,也不当街。它的主体在荣府的东北,形状不是整齐的矩形。它的大小难以确定,所谓“三里半大”恐怕有夸张。
2 、大观园的园门不向街
《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一文说:
园的大门位置如果要便于两府出入而又能直通外道,那么放在正对夹道处的可能性最大。第71 回说贾母八十大庆在园内大宴宾客,南安太妃要走,贾母送至园门坐轿而去,这正说明了大门位置是正对夹道,因为出了园门,经过夹道,即可以与外街相通。
正门通夹道外街,是错误的。大观园有门通荣府,但无门可通宁府。“两府出入”大观园是不符合小说原文的。宁荣“两府之间相隔没有一箭之路”(第75 回),但来往必定要出大门走宁荣街。例如,中秋节在大观园内的凸碧山庄赏月,贾蓉妻和邢夫人要各自回家,她们“一同至大门,各自上车回去”。为什么不走园内角门呢?因为大观园是为荣府贾政女儿修建的,不能设门以通贾赦院或宁国府。再说,南安太妃在园门上轿,并不能得出园门须通大街的结论。因为内眷上轿上车,从来都不在通街门,而是在二门以内。想想黛玉进府是在垂花门下轿,贾母祭宗祠是在宁府暖阁下轿,便可明白。大观园作为元妃的行宫,自然要有围墙,有门。在省亲后“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 (第23 回)以围墙与两府隔断,是毫无疑义的。它的大门、角门、后门等都应当向府内开,不应通街。
正门大观园的正门不是会芳园临 街大门,是贾政带着宝玉等试才题对额时,秉正所看的门: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福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徐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第17回)
这正门五间,应在荣府内部。证据之一是元妃省亲的路径:
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 … 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第18 回)
元春更衣院在仪门(据脂本,程本无)内东边。这条路径是省亲入府去行宫的大道。从更衣院到大观园正门的夹道,在赦政二院之间。我利用了第8 回宝玉探钗奔梨香院的那夹道,将南段改建为入园辇道,而将北段拆毁。
证据之二是议事厅的位置必须在府内。议事厅是省亲时太监休息的地方,后来成为探春、宝钗、李执三头执政的办事厅。它是“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第55 回)。园门口南边是指正门外的南边,不是园墙内靠近正门的倒座厅。若园正门通街,则探春等岂不临街办公么?议事厅的位置,在府内,在园外,一则三头住在园内,出园门即可上班,很方便,再则众仆来往请示不必出府入园,所以只能在荣府内的大观园正门旁边。后来薛姨妈在议事厅休息,让宝琴宝玉等在红香圃欢度生日(第62 回),也可以说明议事厅绝不会当街。
证据之三是宝干等换衣服的地方。宝王要去冯紫英家,在贾母外书房等着换衣服。先是“焙茗一直到了(贾母)二门前等人”,来了一个老婆子说:“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于是焙茗“一径往东边二门上来,可巧门上小厮在雨路底下踢球”,小厮跑了进去半日才出来(第28 回)。这东边二门是荣府贾政院的二门,进二门方可人大观园。若园门向大街,培茗为什么自己不跑到园门口找人传话呢?
有了以上三个证据,大观园正门向府内开,完全可以肯定下来了。
除了正门以外,大观园还有几个门:
园中前、后、东、西角门亦皆关锁,只留王夫人大房之后常系他姐妹出入之门,东边通薛姨妈的角门,这两门因在内院不必关锁。(第59 回)
东边通薛姨妈的角门薛姨妈原住梨香院,大观园建成后“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第17 一18 回),位置在大观园的东北角(以便有通街门薛家可以出入)。所以此角门当在大观园的东北角,是宝钗、香菱、薛姨妈等常出入之门。
此门设在东北角比较好,若设在东南角则薛姨妈院的布置有困难。第78 回宝钗却说.“自我在园里住,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等语。果然如此,则东南方向的薛姨妈院只能非常勉强地挤在贾赦院与梨香院之间。这个问题尚待研究解决。
王夫人大房之后姐妹出入门这是从园到内室的便门,经常出入,位于贾政王夫人的后院。
后门 “园子后门里头的五间大屋子”就是大观园的专用厨房。这园子后门是否通街呢?我们看苦尤娘赚入大观园的路径:
如今不去大门,只奔后门而来,下了车,赶散众人,凤姐便带尤氏进了大观园的后门,来到李纨处。(第68回)
先进荣府后门,再进园子后门,说明大观园后门也是向府内开的。
聚锦门 黛玉湘云生病,“有吴大娘和单大娘他两个在西南角上聚锦门等着”请大夫进园(第56 回)。此聚锦门不知是在荣府的西南角,抑或在大观园的西南角。由此可见,大观园所有的门,都向府内开,不通街。
3 、大观园中轴线土的布置
大观园既是府中的行宫,其布局必然体现封建时代的特色,反映帝王嫔妃的威仪。在大观园中心轴线上,首先布置大观楼和正殿,其次布置“平坦宽阔大路沙。行宫这是一群建筑。前面是月台和玉石牌坊,月台有东阶。行宫由正殿、侧殿及楼阁复道组成。
元春来时所见及其命名如下所述:
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 … “省亲别墅”四字。于是进入行宫… … 此系正殿……跪请升座受礼… … 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 … 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 … 退入侧殿更衣。
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级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
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纾,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第17 一18 回)
所谓“复道”是双层走廊,底下走廊通楼下,上层走廊通楼上。迢迢复道萦纡,意思是指从大观楼到东,西二阁有双层走廊联通。
行宫建筑群位置在大观园的中轴线上,背靠大山,南望全园,下了月台,一条平坦宽阔大路,直通园门。
平坦宽阔大路贾珍等从怡红院出来见大山阻路,“众人随他直由山脚边忽一转少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第17 回)一进大门,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脂砚斋也有此看法,脂批云:
可见前进来是小路曲。此云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之正甫路也,细极。(庚辰本372 页,己卯本戚本同)
想其通路大道自是堂堂冠冕气象,无细写也,后于省亲时已明知矣。( 庚辰本350 页,己卯本戚本同)
我1963 一1975 年所制平面图初稿中,没有这条大角路,而有大片池水占据园之中心,阻隔大观楼的通道。感谢周汝昌同志1975 年11 月的来信,他指出:“读《 红楼梦》 时没有中央大湖之感。省亲应制的府园不可能采用这种布局法”, “应制园正门大角路直达正殿,是定制”。根据他的意见,我经过反复钻研原著,几易设计稿,终于解决了这两个大问题。现在先叙述大雨路,下节再分析水池问题。
正门大角路欲直达正殿,首先必须架设桥梁。因为在园的东西部都有水流,水源在东北,最后汇流于东南出境。因此,桥梁至少要有两座。
一为沁芳亭石桥。由于此亭靠近园门,为出入要津,大抵四通八达。将它设在咽喉要道上,最为妥当。
另一桥须靠近正殿或蘅芜苑。我们选定了折带朱栏板桥。书上说“度过桥去,诸路可通”,符合于架设在大角路上的条件。
大观园中轴线由大主山、大观楼、正殿、月台、折带朱栏板桥、沁芳亭桥、平坦宽阔大路直到正门而成。
四、大观园的水系
大观园中的水流,是一个难题。过去的研究者或绘图者都没有确切地解决这道难题。主要的困难有两点:第一,大观园中有没有一个中央大湖?第二,园中水流路径有没有踪迹可循?
1 、大观园有池,但非中央大湖
《 石头记》 中直接写到池的有下列几处;
① 读西厢― 宝玉读西厢时落花满身,“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第23 回)
② 花溆——贾政等“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迁。池边两行垂柳”。(第17 回)
③凹晶馆― 黛玉湘云“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她们看见“池中一轮水月。联诗时忽见黑影,湘云道.“你看那河里怎么?”随手“向那池中”投石,惊起白鹤,飞往藕香榭去了。(第76 回)
注意,例③ 中池与河意义相同。
④ 藕香榭― “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又说:“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第38 回)
⑤ 元春舟中― “更兼池中荷若尧鹭之属”。(第玲回)
⑥ 沁芳亭― “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第打回)
⑦ 滴翠亭― 宝钗扑蝶“将欲过河”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这亭子“盖造在池中水上”。(第2 了回)
⑧ 潇湘馆― 刘姥姥“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 便向紫菱洲寥椒一带走来,未至池前”。(第40 回)
⑨ 荇叶渚― 贾母说:“虽不是河里,也有好深的。”那船“到了池当中只觉乱恍”,而“众丫鬟俱沿河随行。”(第40 回)
⑩ 祭晴雯― “八月时节,池上芙蓉正开”。(第78 回)
以上是记池的或池、河混用之例。十例中混用者有四例。下面摘抄专记河之例。
[11]芦雪庵― “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第49 回)
[12] 柳堤― 柳叶褚边嗔莺叱燕,“莺儿便赌气将花柳皆掷于河中”。(第59 回)
[13]栊翠庵― 宝玉说.“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 (第41 回)
[14] 彩云赌气― “来至园中,都撇在河内。" (第62 回)
由以上十四例,记池者十例,记河者八例,其中河池混记者四例的情况看来,可以肯定地说:大观园中只有细长的河,不大的池,不可能有广阔水面的中央大湖。
《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一文主观地断言,大观园的平面布局是以水为主的。他的证据很不足。所依据的只是两句诗: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李纨,
衔山抱水建来精― 元春。
就从这诗句中引伸出“以水为主”的结论。这推论是不合逻辑的。就以诗而论,两句诗都是山水并重的,第一句先说水后说山,第二句先山后水,并无轻重之分,怎么能解释为“以水为主”呢?何况用诗句来作证,不如文字描写的有力。该文似乎是事先拟定了一个原则,假定大观园是以颐和园为蓝本的。认为大观园的总体规划是与以水为主的颐和园相同,并说它们都“充分反映古典园林的传统布局”。因而进一步作出了“省亲别墅面向池水”的错误结论。该文所附大观园鸟瞰图中,水面无比宽阔,简直成了颐和园的昆明湖了。与我们读小说所得的印象大相径庭。
“中央大湖、绕湖一周,式的总体布局法是难以成立的。我们必须设法打破这种绕大湖的格式,重新根据原著研究水系的问题。
2 、大观园的三股水流
大观园内水系有源,有流,有汇。书中都有叙述。
水源在旧会芳园的北边:
会芳园本是从北角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第16 回)
在水源处建有水闸,问上有桥,贾政等:
行来,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问引泉而入者…… 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第1 7回)
沁芳闸和水源在大观园的东北隅,是大观园水系之源。
关于水流情况,贾珍在怡红院外转过花障有青溪前阻之处,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第17 回)
这段十分重要的话,似乎许多人都没有把它读懂。我们试分句注释一下。
① 原从那闻起流至那洞口― 这说的是旧会芳园的水流,故云“原”。那闸是指沁芳闸。水流故道原从沁芳闸流至某“洞口”。洞口似在沁芳亭附近。沁芳亭附近可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中”,石隙就是小石洞。水的干流由沁芳闸流至沁芳亭附近的洞口,与宝玉把沁芳泉的正源溯自沁芳闸,适相吻合。
② 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 这说的是第一条人工开凿的引水渠。村庄是稻香村无疑。稻香村附近分畦列亩,种植蔬菜,“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有稻田菜地。这些农作物自然需要灌溉。引水开渠,既可灌溉农田,又能增添溪流美景。东北山坳,正是园的东北角有山。元春说了,园子东北角上山坡上,叫多种些松柏树,派了贾尝经管种树的事。这渠就从种树的东北山坡引水到达稻香村。
③ 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 这说的是第二条人工引渠。西南是指园子西南部。潇湘馆在园的西南角。潇湘馆中果然有水流:“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星,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第18 回)。这尺许沟、一派泉,正与“引到西南上”的引水渠暗合。因此,第二支流是引向潇湘馆的。它在那里“开岔口 " ?我们不妨假定是在村庄引水渠上“又开一道岔口的,比较近捷。
④ 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这说的是三条水道的汇聚。这里是怡红院附近。主流和两条支流在怡红院附近汇合为一,然后从园子东南墙下流出去。这与旧会芳园的故道相吻合。
贾珍遥指时说的几句话终于弄懂了,他交代了水道的来龙去脉,并不是含混不清、泛泛而言者,似乎当真指点着山水而说的。
大观园中的水流,原来只有东侧的沁芳泉干流,建园时在适当的地方开挖池塘形成风景区。书上说山子野经管的事有“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等,其中凿池就是扩展水面,加宽河面而成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池”亦可称“河”。三股水流弄清楚了,也就打破了绕大湖韵布局。更重要的是,小说中的各种水景描述都能前后呼应,左右逢源。
本节的水路研究,与上节豹大路研究,解决了最大的困难。大观园的总体布局,已略具雏形。平面布置的轮廓,跃然于纸上了。
五,大现园的点线关联
现在进而探讨大观园中各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分析研究各处建筑之间极为复杂的相互关系的时候,采用一点数学的名词可以帮助思考,使概念清晰。
一个院落、一个个体建筑、一个地名都可以称为地图上的一个“点”。点与点之间的联接路径可以称为地图_卜的一条“支路”。支路可以编号,以便识别。支路可以画成直线段或曲线段,标上箭头可以表示行走约方向。从某点出发走过几条支路到达另一点,可以称为一条“路径”,路径也可以编号。例如潇湘馆可以看成一个点,沁芳亭也是一个点。连接沁芳亭与潇湘馆有一条支路。这条支路在小说中首次出现在第17 回试才题对额的路径中,行走的方向是由沁芳亭走向潇湘馆。
我们仔细阅读《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记下大观园中的所有路径,这是绘制平面图的原始资料。有了原始的各条路径,集中起来加以分析。为了便于找出点与点之间的相关性,第二个步骤是从路径表中摘录出与某一个指定点有关的路径和有关的地点。例如我们考察一下潇湘馆,看它与那些点有关联,记下来,画成联络图。第三个步骤是根据潇湘馆、怡红院、沁芳亭… … 等各自约联络图,开始全面布置各个点的具体位置。
以上是探讨点线关联的基本方法。下面举出几条主要约路径和一个点的关联情况为例。
1 、大观园中的主要路径
路径是顺次经过若干点的一条条支路串联而成。每条路径以小说中记述在第几回的同次数字来编号,并且在图中标上箭头。
第17 回(试才题对额)路径是:
正门― 翠嶂山口― 石洞― 沁芳亭― 潇湘馆― 稻香村― 茶靡架― 木香棚― 牡丹亭― 芍药圃― 蔷薇院― 芭蕉坞― 花溆― 盘山道― 折带朱栏板桥― 蘅芜苑― 省亲牌坊― 正殿― 沁芳闸― 清堂茅舍― 堆石垣― 编花牖― 长廊曲洞― 方厦园亭― 怡红院― 青溪― 大山脚― 平坦宽阔大路― 大门。
第40 回(刘姥姥进大观园)路径是:
沁芳亭― 潇湘馆― (船)― 秋爽斋― 荇叶褚― (船)― 花溆萝港― 云步石梯― 蘅芜苑一缀锦阁。
第41 回〔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路径是:
缀锦阁― 山下树下― 栊翠庵― 山石上― 省亲牌坊― 厕― 石子路― 怡红院。
第74 回(抄拣大观园)路径是.
上夜婆子处― 怡红院― 潇湘馆― 探春院― 李纨处― 惜春房― 迎春房。
以上是大观园中的主要路径,它们串联了许多地点,是我们分析研究点线关联的主要依据。当然,还要考虑到其余的路径,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第40 号路径十分重要,一方面它弥补了第17 号路径的不足,交代了秋爽斋的关联情况;另一方面它提供了水路的资料。兹将水路的原文摘抄以供参考:
说着已经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 … 便向紫菱洲、寥溆一带走来,未至池前,……(问)早饭在那里摆?•……(贾母)说你三妹妹那里就好… … 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超着近路到了秋爽斋,…… 出来走不多远已到了荇叶褚……(贾母等坐两船)…… 其余老嬷嬷众丫鬟俱沿河随行… … 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 …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 … 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 第40 回)
这两次水路以及元春归宁时的水路,是我们设计水运码头的依据。这条路径表明了从潇湘馆到秋爽斋有水、陆两条路径,陆路较近而水路迂回。《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所附大观园图上,秋爽斋与潇湘馆成了紧邻,并且其间还没有水路可通的布置,是不太恰当的。
2 、考察一个点(潇湘馆)的关联情况
第二步,我们把视线集中于大观园中的某一个点,考察它与其余各点的支路联络情况。以潇湘馆为例。粗略的统计,共有十条支路联到这个点,与九个点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关联。能确定有直接支路可通者画实线表示,不能确定者以虚线表示。于是,得到潇湘馆这地点的联络图(见第14 页)。
其中除了前已述及的17 、40 、74 号路径以外,几条路径略述如下:
第23 号路径。黛玉葬花正欲回房,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听艳曲警芳心,在山子石上遇着香菱,同回。
第25 号路径:红玉走上翠烟桥,抬头见贾芸,向潇湘馆取喷壶。
第27 号路径:宝钗往潇湘馆抽身回来,扑蝶,跟踪至滴翠亭。
第58 号路径:宝玉从池边走过沁芳桥一带堤上,遇杏子阴下假凤位虚凰,踱到潇湘馆。
第59 号路径:莺儿从潇湘馆出来,顺柳堤采叶,发生嗔莺叱燕事。
3 、平面图上各点的定位法
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布置各个点的平面位置。
这一工作,要在错综复杂的点线关联中,抓住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必须反复修改,多次变动方案。起初,用铅笔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感到不胜其烦。后来,改用下棋法,将大观园中各个点,先制成大小不等的小纸片,在图上布棋。每布成一局棋,就对照各点的联络图和各路径表,反复检验,如有不符,再作变动。
在总体布局时,还遇到一个问题。第17号路径由进门到出门,没有重复一条支路,虽然不是“绕大湖一周”的格式,却也是“一笔画”的结果。一笔画,就要解决是顺时针方向还是反时针方向的问题。在方案对比中,反时针方向一笔画和顺时针方向一笔画作了比较,比较结果,采用了顺时针方向试才题对额的方案。把潇湘馆放在西,而把怡红院放在东。由于大观园在北,所以第17号路径是由西向北,再转东的顺时针方向。理由是沁芳溪三股水汇流于怡红院附近,由东南墙流出,故怡红院应当在园的东南部。
主要路径上的点,以及关联支路较多的点,是我们首先要决定位置的。它们构成了大观园的骨架。其余关联很少的点和次要路径上的点,布置起来就不难了。不过,纯数学式的定位是不行的。还必须根据小说的描述,加以修改。例如怡红院和潇湘馆,还须在点线关联法所确定的位置上,调整它们的距离,因此在迁入大观园时宝玉曾向黛玉说:“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第23回)。书中男女主人公的话应当适当照顾。为此,把原来在大路西侧的秋爽斋,移到东侧,使两处靠拢些。
点线关联法只能解决主要地点间的关联情况,还遗留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画好平面图。这些问题有:各点围墙以内的详细情况,若干个风景点的定位;对互相矛盾的记述的抉择问题等等。以下分接简述之。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相关推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