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红楼梦 > 红楼研究

王熙凤与子贡

2021-07-06 12:02:30

  “孔门十二哲”与“金陵十二钗”

  红学研究

  曹雪芹将其“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的“千古未有之奇书” 《红楼梦》(总名) “题曰《金陵十二钗》” ,十二钗在书中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然而十二钗之角色意义,却并非那样简单、易懂。除在野史小说层面代表“金陵十二女子”( “十二冠首女子” )外, 从明清兴亡史之角度看, “绛洞花主”===十二钗之“王”是汉家天子,十二钗则是明末清初满汉诸大臣① ,自“反面《春秋》”方向观,“宝天王”是周天子( “天王”乃周天子专称), 十二钗则是春秋十二公② 。若《春秋》还可视为“亘古第一人”孔夫子的“自传” (《孟子·滕文公》载夫子语:“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红楼梦》— — “拟《春秋》” 之传主、“千古第一奇人”贾宝玉便是孔夫子③ ,从而金陵十二钗之喻指对象亦将随之而转换。通常认为金钗十二人之出处与宋入沈立《海棠百韵》有关, 至此则可寻出取义之因:“金钗人十二, 珠履客三千 的“背面” 正是“贤哲人十二, 弟子众三千”, 在回回“有本” , 无一字无“出处”, 无一人无“来历”之《红楼梦》书中,“金陵十二钗”恰与“孔门十二哲” 相对应。

  一、林黛玉与颜渊

  林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 (脂砚语),贾宝玉平生第一知已,颜渊乃孔门最得意之弟子,被尊为“复圣”。林黛玉与贾宝玉人生取向最为一致, 身处“天下无道” 之“末世” , 她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之类的“混帐话” , 不追求“不义而富且贵”,只愿在竹影月窗下吟诗读书以求精神之乐。“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 (《芦雪庵即景联句》), 记录着她曾经有过的安贫乐道的日子。《论语·先进》(凡出自《论语》者以下只标注篇名)云: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雍也》云“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飘饮, 在陋巷, 入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林黛玉是汉家天子之“潇湘妃子”;《孔子家语·弟子行》载夫子评颜渊诗则云:“媚兹一人,应侯慎德” ,王肃注曰: “言颜渊之德足以媚爱天子” 。黛玉天生有“不足之症” , 自幼“怯弱多病”。东风销魂香土葬花之日,竞从其口中说出“短命” 二字, 《芙蓉女儿诔》“黄土垄中, 卿何薄命? ”一句亦曾引起她“无限的狐疑乱拟” 。据前八十回推测,她的确是早亡之“短命”人(与“红”有关的女儿在十七岁上或死或嫁,亦可理解为黛玉“短命”之“侧笔” )。《先进》云:“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贾宝玉曾多次发誓要与林黛玉及众女儿同生死,女儿亡, 即中华亡. 斯文亡, 故有“天崩地陷” 之苦;《先进》载:“颜渊死。子曰: ‘噫!天丧予!天丧予!’”同是“天之将丧斯文”般之痛。

  二、史湘云与子路

  史湘云与子路之对应关系。笔者在过去的文字中已作过考论, 这种关系乃是“反面《春秋》” 说的最有力证据之一。子路在孔门,以“好勇”、“尚勇”称,证据如:“子曰: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子路为夫子充当“侍卫” )。“子曰: ‘由也, 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 “子路曰: ‘君子尚勇乎? ’ 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子路“为人果烈而刚直”(《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与子路性格一致,史湘云在大观园,亦是“霁月光风耀玉堂” 之豪爽刚烈人物, 《十二曲》明说她“幸生来, 英豪阔大宽宏量” 。《宪问》云: “子路宿于石门,” 无独有偶,湘云亦曾“醉眠” 于“石板”之上。子路有过仕“卫” 之经历, 据脂批, 史湘云亦曾与“卫” 若兰有瓜葛。夫子“在陈绝粮” ,有子路相随, 同受饥饿, 《子罕》云: “子疾病, 子路使门人为臣”;据“割腥啖膻” 一节,湘云在宝玉贫困潦倒——成为讨饭的“花子” 之末日,亦曾与其相依为命。“西狩获麟, 孔子曰: ‘吾道穷’ 。” (《公羊传》鲁哀公十四年) “道穷” 又何如? “子曰‘道不行, 乘桴浮子海。从我者, 其由欤!’ ” (《公冶长》)依周汝昌先生的考证而推测, 佩麒麟之史湘云, 在国破家亡之后 亦将“从”宝玉“乘槎”(锦按:此“槎”亦即太虚幻境之“木筏” ) “浮于海” 。

  三、薛宝钗与子夏

  笔者曾有“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四季纪年说, 认定夏冬两季为满洲纪年之标志。薛宝钗作为满洲“公主” ,其性自然属“夏”,故有“胎带的” “热毒”在身, 需用“冷香丸” 医治。宝钗之“夏”正与子夏之“夏” 相对。子夏名卜商,与宝钗出身“皇商”之家亦吻合。夫子之后, 孔门弟子分裂成传道传经两大派, “多学而识” 之子夏, 即是“博学”、 “切问” 之传经派代表人物。《子张》篇云: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此言即反映了子夏一派之追求。与子夏身份相同, 宝钗在大观园中亦是“传经”之人。第四十二回,林姑娘(实为“宝玉”)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故事“撮”、“删” 、“润色” 而成为“拟《春秋》”之作, 宝姑娘则是“注解”传考“《春秋》” 之人。与子夏重“学问” 、 “学力”相似,宝钗在十二钗中同样以有“学问”著称。《红楼梦》第四回, 雪芹言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第十七八回“绿蜡” 一节, 为显其胸中“典故”多。第四十九回,她曾以“有学问的人”之口吻, 讥讽湘云香菱之“高谈阔论” 。第五十二回,众人曾讥讽她以《太极图》、《易经》入诗(以“学问” 为诗)。第七十九回香菱说得更明。 “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呢。” 《子张》篇云:“子夏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惊人的是,宝钗的言论中竟有与此完全一致之论调。第五十六回,宝钗与探春因“小事”而“对讲学问” ,受到李纨讥刺后,宝钗即分辩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此“市俗”与“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意同,宝钗此论,亦可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看)。子夏之传经派.过份强调了外在的“学问” ,“学而不思” ,失去夫子之真传, 其“学”成为徒具形式的“术” ; 旺调礼仪艾字之末,失去仁义道德之本,故为重内在之“思” (德)的儒家遭 派所不齿。宝钗之“学闷”, 由于只是“窃尧舜之词”而“背孔盂之道”,亦变成失去孔门心传之表面文章。《子张》篇云:“子夏曰 ‘仕而优, 则学; 学而优, 则仕。’” 此处清楚地表明,在子夏一派,“学问” 乃为“仕” 之门径(此种读书价值论,亦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御用读书派”之人生信条)。大观园中读书极多“学问”极高之薛宝钗, 同样用多种方式劝宝玉为“上进”而“读书” , 劝他用心于“仕途经济的学问”。子夏之为人,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朱子则注日: “俨者貌之庄, 温者色之和,厉者辞之确。”宝钗之为人,肃穆端庄, “稳重和平” ,而其温和中带刺锋,切中要害坚守己见之“厉”言, 连“挟风雷之性”的夏金桂都无法压制。《荀子·非十二子》篇云:“正其衣冠,齐其颜色, 喋然而终日不言, 是予夏氏之贱儒也。” 此子夏氏与“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罕言寡语” 之薛宝钗何其相似? 《颜渊》篇有子夏劝司马牛文, 《红楼梦》中恰有薛宝钗劝黛玉不必“作司马牛之叹” 一节,且黛玉听宝钗之劝后,竟真得记住了“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一语。

  四、王熙凤与子贡

  荣国当家之人王熙凤,与孔门子贡最为相似。据《论语》,子贡在孔门弟子中属“言语”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其“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 “利口巧辞”,常受孔子 “黜”。《孔子家语》言其“有口才著名” 。王熙凤在十二钗之中,亦最是“言谈爽利”之人,其“好刚口” 连以“说书”为生的女先儿都自愧弗如。 说捧人能捧到天上,说骂人能骂得一钱不值。因有一张“利口”, 故子贡一出, 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同样因靠一张“覆邦家”之快嘴,王熙风相荣国,协宁府,纵横驰骋,逞尽英雄。“子贡问士。……曰:“敢问其次。’ 曰: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路》)凤姐“协理宁国府”, 威重令行 ,不也是言信行果? 《先进》篇云:“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意则屡中’”,朱子注:“货殖”曰:“货财生殖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曰:“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云:子贡“家富千金”。荣国之当家人王熙凤, 亦是“不受命”之人, “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 迟放月钱以生息, 包揽词讼以图利, 抓住一切机会聚财,从而成为荣宁两府中之“铜商”——巨富, 家私超过“石崇邓通” (见第七十二回)。子贡为“方人” , 王熙凤同样是“放诞无礼 ”之人。生当春秋“末世”, 子贡不只违礼以求富,更 卖身 以求荣。先矗相鲁卫 , 卒终于齐。 王熙风在江山鼎革之际, 以荣国之当家人而露“终久”去往“那边”——东夷 之国, 从而亦成为“大观园的反叛”。《子罕》篇云: “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 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朱子注曰:“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据脂批, 王熙风与贾雨村同属莽操一类“大奸巨猾”, “钗于奁内”静相时而飞之心机与应变策略,恰是她于江山易代之时投靠新主之行径写照,而葬花时节献“红玉” 之举(笔者已有考论)及后几十回中的“扫雪拾玉” (据《左传》, 此“玉”拾于“五父之衙” )等情节亦正是求高价于“市” 之证。《公冶长》云:“子贡问曰: ‘赐也何如?’ 子曰: ‘女器也。’ 曰: ‘何器也? ’ 曰: ‘瑚琏也’ 。与“瑚琏”之琏相契合, 王熙风之犬正好取名贾“琏” , 且这位“琏爷”同其妻一样, “也是不肯读书, 予世路上好机变, 言谈去的” 。

  五、秦可卿与宰予

  《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梦中托瞄王熙凤一节,可见二人之关系很不一般。以“言语” 相告凤姐之可卿, 正是与子贡同列一科的宰予的“影子” 。宰予“能言而行不逮”(《公冶长》篇朱子注),属言行不一之“非毁礼乐”者,可卿表面观“温柔和平”背地里却有乱伦之丑行, 亦里外不一之人。《公冶长》记曰: “宰予昼寝。子曰: ‘朽水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也)何诛!’” 《红楼梦》第五回,恰有秦可卿“当昼而寐” 之文。 “神游太虚境 , 即以睡“中觉” 引入。东府上房西间所挂之《燃藜图》, 画得是汉刘向通宵苦读故事, 有画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甲戊本眉批曰: “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此图此联前不得入梦, 于是便有了秦氏屋内之《海棠春睡图》。与刘向中夜不寐苦读相反,海棠春日眠而不觉,正为影射可卿“昼寝”之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 “宰我为临淄大夫, 与田常作乱, 以夷其族……”可卿身为“家住江南” (“汉南”)之荣国女儿,却甘心为“东夷”男人服务, 结果死于“非命”, 其父与弟亦接连亡故。一门死绝, 与“夷其族” 命运正同。

  六、妙玉与冉求

  大观园之中的女尼妙玉,似与孔门冉求相对应。妙玉出身吴地“读书仕宦之家” ,本是多才多艺之闺秀。她所下的“帖子”, 曾难倒“每日家杂学旁收” 、“有知识”的宝二爷, 中秋即景联句, 聪颖如黛玉, 快捷如湘云, 都要对她以师相称。与妙玉多才艺相一致, 《雍也》、《宪问》诸篇均有“求也艺” (朱子注“艺”曰“多才能” )之评语, 《孔予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亦云, 冉求“有才艺” 。妙玉性情高洁, 以春闺秀女皈依佛门,其人生路向属于向后返一类;冉求在孔门,亦以进取心不足为夫子所不满, “求也退,故进之” (《先进》)正是孔子因材施教之例证。前人曾指出, 妙玉在明清灭亡史层面, 影失节文人吴梅村,对此我亦有过考论;冉求在乱世之表现, 同样能寻出不义之迹。《季氏》篇记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 “求, 固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锦按:“虎兕”逢取义之源)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吾恐季孙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冉求在国难当头之际“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虎兕(虎狼)出 于柙,龟玉(明玉)毁于椟中” ,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梅村辈愉是“异时则同” 之人。对于失节之事, 妙玉一再“袭、表白” 由于外力强迫所致, 实出于无奈, 梅村晚年所为诗,凄丽苍凉,颇多故国江山文物之思, 审典苦衷,不无洗刷垢病之意。与此心此情相似,冉求对自己之行为,亦一再说是出于无奈。“非不说(解)子之道,力不足也。” (《雍也》)是辩解, “弗能救 ”(《八佾》)更是在求自我开脱。

  七、元春与冉雍

  贾府大小姐元春,与孔门冉雍对应。冉雍字仲弓,元春之命运册上偏“画着一张弓”。冉雍在孔门属“德行” 科,元春以“贤孝才德” 入选凤藻宫,并“加封贤德妃”。《颜渊》篇云: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犬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雍也》载:“仲弓曰: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筒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一回,元妃之“出门”、“使民”、“临民”之场面,其繁礼缛节, 与夫子对冉雍之要求及冉雍对人之解释毫无二致。同上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朱子注: “南面者, 人君听治之位。” 与冉雍独得“南面”二字相同。元春在十二钗之中,亦唯一享人君之尊者。大观园正殿(金銮宝殿)即第三十九回原有“明玉”小姐之“破庙” ,其门“是朝南开” 的,元妃于此“升座受礼”, 正是在行“南西”之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 “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何晏《集解》曰:“犁,杂文。辞,赤色也,角者,角周正, 中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犁而不用, 山川宁肯舍之乎?言父虽不善, 不害于子之美。”元妃生于“诗礼簪缨之族, 钟鸣鼎食之家” ,省亲一回,其父贾政却含泪说出几乎同上引之语完全相同的话:“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 岂意得征风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政老此话语, 明显是为应冉雍身世而发。

  八、迎春与曾参

  贾府二小姐迎春, 与孔门道统派传人曾参对应。迎春浑名“二木头”,喜读“道”家《太上感应篇》, 《先进》云; “参也鲁” ,朱子引程子语注曰 “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 乃质鲁之人尔。” 迎春“温柔沉默”, “老实仁德”,“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曾子“刚毅木讷” (《子张》引朱注)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泰伯》)。迎春心慈面软, “忠” 以侍上“恕”以待下, 《里仁》云: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迎春乃“赦老爹前妻所出”, “从小儿没了娘” , 贾府四位小姐中, 唯她有“后母” 一一邢夫人。夫人一再对迎春声言:你不是“我身上吊下来的”, “你又不是我养的,” “你虽然不是同他(琏)一娘所生, 到底是同出一父” , 其意均在强调自己是“后母”。这位“后母”对迎春“无恩”——误嫁中山狼受尽折磨,她却“不在意” ,但“懦小姐”却待之极孝。再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 ,可知迎春之命运与曾参一模一样。

  九、探春与子张

  贾府三姑娘探春,对应孔门子张。《先进》篇云:“子日:‘⋯⋯师也辟’”, 朱子注曰:“辟,便辟也。谓习于容止, 少诚实也。”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载:子张“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 博接从容”。贾府三姑娘“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仪态从容,落落大方。与“质鲁”之二小姐比是另一种风采,却同予张辈之风神气质极其相似。《吕氏春秋·尊儒》篇谓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 三姑娘探春, 在四姊妹中唯一是“姨娘养的”,为“庶出”。《先进》云: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子张》云:“子游曰: ‘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朱子注曰: “予张行过高,而少有侧恒之意”。《为政》篇云: “子张学千禄。”《颜渊》载: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何哉, 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 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与子张学干禄求闻达之才志相同, 薄命词谓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 。第五十五回探春对众人说: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去了, 立一番事业, 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一样是有才有志, 也要干一番事业, 显身扬名(关于《不自弃文》一段, 意亦在此)。子张之才志, 用于何时? 《子张》篇云:“子张曰:‘士见危致命⋯ ⋯,其可以矣’” ,朱子注: “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锦按-:《乡党》篇之“见危授命”正可参看)。与之相同, “生于末世”之探春,亦授命于危难之际,从《红楼梦》“羽调商声”转出, 家道趋于艰难之日(下半部)始,她即代替王熙风而操持起荣国家业。《尧曰》篇载: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 可以从政矣?’ 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遵夫子之教诲,敏探春在大观园“兴利除宿弊”,亦正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之举。

  十、惜春与闵子骞

  四姑娘惜春, 与孔门闵子骞是一对。《韩诗外传》及《说苑》等书称闵子骞初见夫子有莱色,著芦衣, 四姑娘在开卷之初, “身量未足”,形容瘦小,入大观园,所住之蓼风轩,与“芦”雪庵一衣带水(“蓼花苇叶”、“蓼红苇白”是证)。《先进》篇云:“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问于其父母兄弟之言。’”(《泰伯》云:“子曰:‘吾无间然矣’”,朱子注:“间,罅隙也。谓指其罅隙而非议之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问于其父母兄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于君之禄。’”《集解》据此云:“陈群月: ‘言子骞上事父母, 下顺兄弟, 动静尽善,故人不得有非闲之言。’”关于闵子骞的“非闲之言” ,在《红楼梦)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一回亦有照应。为入画的不光彩事,惜春向尤氏声明不再与宁国“那边”的人相往来, 目的正是为不听“不堪的闲话”,为保持女儿的“清清白白”。同冉求辈不一样,闵子骞在乱世, 无道则坚辞,真隐。《雍也》云: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之惜春,处“末世弦”坚辞宁国府, 隐身大观园, 后遁入空门, 以青灯黄卷终身, 亦是不屈于邪恶之高人。

  十一、李纨与子游

  子游与子夏同列“文学”科,然二人之学风却有质的差别。《阳货》篇载, “子之武城,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此处显出子游对君子与小人“学道”目的不同之认识。《子张》篇载:“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 如之何?’”朱子注曰: “子游讥子夏弟子, 于威仪容节之间则可矣。然此小学之末耳推其本, 如大学正心诚意之事,则无有。” 由此办可知子游虽列“文学”科,却不以表面文章——“威仪容节”为 “学道”之要义,重视的是道德之本。十二钗中的“大嫂子” 李纨如何?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回写道: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 父名李守中, 曾为国子监祭洒, 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守中承继以来, 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 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贤嫒集》等三四种书, 使她认得几个字, 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 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因取名为李纨, 字宫裁。”可见李纨虽生丁弦诵之声不绝之门(亦“武城”也),有“文学”之天赋条件, 然其“尚德不尚才” , 并不视文章礼仪为第一义, 最看重的乃是“德”, 在“才”与“德”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与子张“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恰相反)。出嫁之后,她又是荣国府里出名的“辅仁谕德”者。“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 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雍也》)。前人据此称子游善“举贤”。与之相同, “稻香老农” 亦有知人“举贤” 之才。大观园起诗社,她身为社长, “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故其“评阅优劣”,无人不服。最令人震惊的还有: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载子游“尝从孔子适卫, 与将军之子兰相善, 使之受学于夫子” ,而李纨之独子亦名“兰”,共“入学读书”之余,颇好“演习骑射”, 恰有“将军” 后代遗风④。据前引,夫子适武城,有“割鸡” 之戏言,诗云“鸡唱稻香村”, 表明稻香村亦是“武城” (有“弦歌之声”), 亦有可“割” 之“鸡” 。 ’

  十二、巧姐与冉耕

  金钗十二人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是巧姐。研究者据前八十回推测。这位大家娇女在未来荣国府被抄,家亡人散之时将会“遇难呈祥, 逢凶化吉” 。被刘姥姥救出后,她嫁给“务农为业” 之人,终成为“村姑庄妇” (可与第十五回宝玉在村野所见之“二丫头”对看)。冉耕字伯牛,耕和牛亦均与农姑村女相关涉。《雍也》篇载:“伯牛有疾。子向之, 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子注: “有疾, 先儒以为癞也。牖, 南牖也。《礼》: 病者居北牖下, 君视之, 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论语》记冉伯牛事迹,仅此一章,“巧”的是,伯牛所患之“癞”疾与夫子“不入其室”, “自牖执其手”之情景均应在巧姐事迹上,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一节即专为应冉伯牛一章而写。书中道:“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 ‘替夫人奶奶们道喜, 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 忙遣人问: ‘可好不好?’医生回道: ‘病虽险,却顺, 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 风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这段文字表明,巧姐患了“痘疹” ,即痘疮。冉耕之疾,先儒以为是“癞” ,又释为麻风,.乃传染性恶疮, 与“痘疹”同属疫疮类疾病。巧姐“毒尽癍回”之后,在外“斋戒”的“贾琏仍复搬进卧室”,不料从外面带回的“情物”被平儿发现, 于是便展开一在“窗里”一在“窗外”之“调笑” 。“王熙凤走进院来,因见平儿在窗外, 就问道: ‘要说话两个人不在屋里说, 怎么跑出一个来, 隔着窗子, 是什么意思? ’” 此处一再强调“隔着窗子”, 与上面的文字联系起来看, “意思” 极为清楚: 它正为应夫子问疾冉伯牛“不得入室”,“自牖”相刘一章。

  以上之考证说明, 虽然由于《红楼梦》文本已成残卷, 由于在异族专捌淫威之下表达上不得不曲折隐晦, 加上有关孔门弟予的传世材料极少, 致使金钗人十二与贤哲十二人之一一对应关系从某些方面看还不能太明确, 但这十二色人物不仅整体上配合一致, 且每一对在身世、性情、行状等关键处几乎完垒契合。如此严整的人物系统决非“牵强附会” 、穿凿拼凑即能建构⑤, 更非“巧合”所能解释。作为“孔门十二哲”之影的“金陵十二钗”, 正是曹公雪芹为编纂“反面《春秋》”而苦心建构的一个特殊人物系统⑥。

  注释:

  ①满汉诸大臣. 当是“乱世”各色名公巨卿之代表,雪芹或许亦有以“十二卿”寓百官之意. 如《红楼梦》第十四回送可卿路上之。“官客”多的不计其数.脂砚先生却批曰“十二支寓焉”。

  ② 十二钗与十二公之关系大体是:元、迎、探、惜、巧应备、曹、燕、晋、郑,黛、湘、纨应陈、宋、卫、可、凤、钗、妙应秦、楚、齐、蔡. 俟详考.

  ⑤宝玉影孔夫子,我在以往曾作过提示,实际证据极多.概而举之,有下列三个方面: 其一. 家门身世.夫子之家乃衍圣公之府.贾宝玉出身之贾府,其宗祠门匾乃‘衍圣公’所书,而宝玉所处之“本朝”为“圣朝”.亦不是一般颂赞之语. 子曰“吾从周”,宝玉之父字。存周。.孔夫子为讲“仁”绛帐之主,贾宝玉则出身于“体仁院总裁”之家. 《论语·乡党》篇有孔宅“厩焚”之记载,荣国府亦有“马棚里走了水”之惊险. 其二. 本身之证.孔子以《春秋》而“知”名; 宝玉名字亦出自《春秋》。鲁定公八年“盗窃宝玉、大弓”.九年“得玉”(《谷梁传》 。宝玉者.封圭也,大弓者.武王之戎弓也.周公受赐,藏之鲁); 所谓“诗书”(锦按:即经典)并无记载”恰是反语.孔夫子为“素王”,贾宝玉是“玉虬”(“无角”的白龙).孔夫子字仲尼,排行第二,贾宝玉人称宝二爷. 《微子》有句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言楚狂过孔夫子车前.歌此比夫子为“凤凰”,潇湘馆“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此“宜待”之“凤凰”即是贾宝玉.第四十三回宝玉从“野井”归来. 玉钏则明说是“凤凰回来了.”众人亦“真如缛了凤凰一般”。“《春秋》成而凤麟至”—— 玉湘收尾. 亦证宝玉是“凤凰”。子不语怪“乱神”(《述而》),宝玉亦不愿看“神鬼乱出”. “妖窿毕露”之“热闹戏” (第十九回).孔夫子独创“仁”说. 力主“仁者爱人”。贾宝玉“独得”“意淫”讲“情不情”, 爱众生.孔夫子倡“尊王攘夷”之大义, “恶紫之夺朱”;贾宝玉明中华夷狄之区别, 演“反涛(絷)悼明(朱) ”.夫子“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宝玉亦“生”于“荣”华之国,终于“哀”公之时一一“春四月”.其三,旁人之证。夫子曾遇“歌而过之”之“佯狂避世”者. 宝玉同样“遇”曾唱《好了歌》之疯颠僧道.孔门有弟子公冶长,懂鸟语; 宝玉听见雀儿乱啼·,以师长之口吻道:“可恨公冶长不在跟前,不能问他。”《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有“匡人看见孔子,只当是阳虎”一段.从阳虎与孔夫子之对立中,亦可得到宝玉为孔予之佐证.查清代“文字狱”案, “悖逆”之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其义明显出自《论语·阳贷》篇“恶紫之夺朱”. 阳货名虎, 为季孙氏家臣.挟持季桓子. 以“陪臣执国命” (《季氏》). 鲁定公八年,阳虎带头发动叛乱。“将享季氏于蒲团,而杀之” ( “盗窃宝玉,大弓”即在此时,《公羊传》曰:“窃者孰谓?谓阳虎也”).此种“以下犯上”之暴行,无疑为夫子所反对. 《论语·阳货》曾载:“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在《红楼梦》书中,薛霸王为阳虎正是贾宝玉为孔夫子之最有力的旁证. 薛蟠之角色意义,先贤孙渠甫及今人霍国玲霍纪平等先生巳作过考释,我循“假作真时真亦假”之思路,亦对这位作为“贾府女婿”—— 皇上之影的“甄家女婿”之“真”面目作过考论. 若从“反面《春秋》”之文本立场观,薛文龙即是“盗窃”汉家天子传国“宝玉”。“大弓” (孔颖达曰:“宝玉、大弓,必是国之重宝.历世掌之”. 前人亦曾有“传国玉玺”说)的“叛臣”阳虎. 书中夏日之“日”阴阳之“阳”多涉及他.数十处的“虎狼”、 “狼虎”. “虎豹”、 “虎兕”字样无不与这位“满渊皇帝”有关.其中最典型的例证如:第九回言薛蟠起龙“阳”之兴. 第三十回端阳前后,“生”“离”“死”散好几次,“端阳佳节⋯⋯虎符系臂”, “阳”与“虎”竟同时出现. 第六十二回宝玉明对香菱说,薛大哥之嘴是“虎口”.第六十七回“南巡”带回的“薛蟠的小像”,是在“虎”丘山上捏的. 妙玉当年居住过“蟠”香寺。而据第七十六回中秋诗.其结局是“木怪虎狼蹲”。依任少东先生“蟠”香寺女尼后要遭薛蟠强暴说,“蟠”正是蹲于“怪木”之“虎狼”。 另据《论语·颜渊》“虎豹之蒋,犹犬竿之鞍”,可知与华夏相对之“犬羊” .亦正是“虎豹”.薛文龙既为阳虎.故有向宝玉——孔子“归豚”并“遇诸途”之经历. 第二十六回, 薛蟠即“归”宝玉“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 二人恰“遇”于从潇湘馆往怡红院之“途”中.周汝昌先生曾有“双悬日月照乾坤”之论,我也曾考证论说过这“双悬”之“日月”。《论语·子张》记子贡扬夫子之美,“仲尼,日月也。”夫子—— 宝玉为经天纬地之真“日月”,阳虎——薛蟠即遮天蔽地之假。“日月”,故雪芹有孔子阳虎貌似而实不同之论.此又可为“双悬日月”之另一解.

  ④ 第十四回有“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一段,卫若兰与“将军”之子同列.第二十六回庚辰本在“将军”之子一段眉批曰: “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 叹叹.丁亥夏. 畸笏叟。”同回甲戊本回后批云:“前回倪二、紫英、湘莲, 玉菡四样侠文.皆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 叹叹.”可见巳“迷失”的关于卫若兰的文字亦是“侠文”.第三十一回庚辰本回后批曰: “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膊, 正此麒薜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若兰与“挂金麒薜的姐儿”关系之不一般. 由此处可寻出蛛丝马迹.而上引这几段文字中反复出现之卫若兰均与“将军” “侠义”有关。此卫若兰与“卫”“国”“将军之子”贾“兰”定有特殊映照关系. 惜后数十回文字巳失.无从确考.

  ⑤实际上即使穿凿附会.在同情地了解雪芹所处时代之学术背景后. 亦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方法正是解经的辅助方法.雪芹的同时代人决不会像饱受西方理论、主义“殖民”后的某些现代人这样对此种方法口诛笔伐.严格按西方“四部”文学分类法,“小说”在中国传统中找不到一部. 中国的“小说”,在民间,为讲唱的文本,叫“野史”,是“正史”的通俗化教本.属“史部”. 在文人学士之笔下砚端,乃是借以消遣的不载“大道”的个人之“小言”( “小说”本即此义),属“子部”(即使以“文”为特色的“集部”之书, 亦与西方的“文学”作品有质的差异).雪芹之书.乃半用“史”笔.半用“子”法写就的“经部”之书—— 我考定为“拟《舂秋》”.故退一步讲,即使穿而凿之.附而会之. 站在以经学为学术主导的时代看, 亦是很正常的.其结果要比生硬地套用西方文艺理论教条更符合《红楼梦》及中国学术文化的实际.

  ⑥ 依此而推.大观园中十二正钗、副钗、众丫头连同十二个戏子会总起来.其数大体亦与“七十二贤人”相吻合.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