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经

诗经《君子于役》原文、翻译及鉴赏

2021-07-21 08:59:59

        君子于役,① 丈夫服役到远方, 
        不知其期。  不知日子有多长。 
        曷至哉?②  几时才能回家乡? 
        鸡栖于埘,③ 鸡儿栖息窝中藏, 
        日之夕矣,  日落西山暮茫茫, 
        羊牛下来。  成群牛羊下山岗。 
        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到远方, 
        如之何勿思! 叫我如何不怀想! 
         
        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到远方, 
        不日不月。④ 没日没月岁月长。 
        曷其有佸?⑤ 谁知何日聚一堂? 
        鸡栖于桀,⑥ 鸡儿栖息上土桩, 
        日之夕矣,  日落西山暮茫茫, 
        羊牛下括。⑦ 成队牛羊入圈忙。 
        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到远方, 
        苟无饥渴。  愿勿饥渴苦难当。

         
        【注】 ①君子: 指丈夫。役: 服役。②曷: 何时。③埘(shi): 墙上挖成的鸡窝。④不日不月: 指归期未卜。⑤佸(huo) :聚会。⑥桀:鸡栖的木桩。⑦括: 到来,会合。 
         
        从《诗经》开始,“思妇”题材就成为诗人笔下的一个专题。《君子于役》就是这样的一篇佳作。朱熹说: “大夫久役在外,其室家思而赋之”。大抵不错。 
        全诗分三层。第一、二句为一层,写妻子盘算着丈夫服役的日子已经很长了,却杳无音讯,更不知道几时才能回来,内心实在牵挂; 最末两行为 一层,也是表现思念之情的。这前后两层都是写情,且运用了提问 (曷至哉?) 和反诘 (如之何勿思! ) 的方法来加重分量。 
        中间三句描写日暮黄昏时候“有意味”的一段乡村景色。插在抒情部分当中,成了 “情——景——情”的结构,而没有采用一般的先景后情的写法。诗中具体选取了三个景点: 近景——“鸡栖于埘”、全景——“日之夕矣”、远景——“牛羊下来”。这段景语对情感的抒发至关重要。诗中思妇想念久役不归的丈夫,以黄昏时候为最甚,原因就在于触景生情:太阳落山,鸡儿进窝、牛羊归圈,唯独那人不见踪影,也唯独思妇无所依傍。如果去掉这段景物描写,情感会变得空洞。这里,作者不是单纯写景,而是有意融情入景,让情感在眼前黄昏美景中自然流露出来。日暮时候迷茫的景色同思妇孤寂惆怅的内在情感总体上是和谐统一的。然而,在情景交融中又存在对比因素,轻松淡薄的田园场景写思妇内心的煎熬凄苦; 落日归山,禽畜归窝归圈与 “君子”的归期未卜,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对比映衬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这段景物描写虽然仅只三行,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很显著,对后世创作影响较大。唐宋诗词中一些描写日暮乡村景色的句子便是由此变化而来。有的稍加点化、翻新,如杜甫的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扉” (《日暮》) 、王维的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 ;有的进行了再创造,赋予新的意义,如张孝祥的 “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六州歌头》) ; 如辛弃疾的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踏落行》)等等。 
        诗的前后两章基本上是叠咏,反复构成唱叹。后章结句以 “苟无饥渴”,衬托妻子对丈夫忧虑关切的深情,也反映了当时征人生活的困苦,意味更深。此诗民歌味儿很浓,有乡土气息。意境优美,语言却本色,并无惊人之处,只是 “劳者歌其事”般地以口头语学身边事,表现一位饱受生活磨难的普通劳动妇女对远行丈夫的忧思之情。构成景物的意象 (鸡牛羊·夕阳西下的景象) 也多取自于劳动生活中。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