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经

诗经《鸿雁》原文、翻译及鉴赏

2021-07-22 14:08:47

        鸿雁于飞,①   大雁大雁远飞翔, 
        肃肃其羽。②   振动双翅沙沙响。 
        之子于征,③   那人远行服役去, 
        劬劳于野。④   郊野做工累又忙。 
        爰及矜人,⑤   劳役加给穷苦人, 
        哀此鳏寡。⑥   可怜鳏寡更惨伤。 
         
        鸿雁于飞,    大雁大雁远飞翔, 
        集于中泽。⑦   成群落在湖沼上。 
        之子于垣,⑧   那人服役筑墙垣, 
        百堵皆作。⑨   一时筑起百堵墙。 
        虽则劬劳,    虽然忙累受苦辛, 
        其究安宅?⑩   究竟安身在何方? 
         
        鸿雁于飞,    大雁大雁远飞翔, 
        哀鸣嗷嗷。    嗷嗷哀鸣多凄凉。 
        维此哲人,(11)  只有这些明白人, 
        谓我劬劳。    说我辛苦累又忙。 
        维彼愚人,    那些愚昧昏庸者, 
        谓我宣骄。(12)  说我骄傲又纵放。

         
        【注】 ①于: 语助词。②肃肃: 鸟飞拍翅声。③之子:这些或那些 人,服役者自指。征: 远行。④劬 (qu) 劳:辛苦劳累。⑤爰: 语助词。及: 到,加给。⑥哀: 怜。鳏 (guan):老而无妻。寡: 寡妇。⑦集: 停聚。中泽: 泽中。⑧垣: 墙,此指筑墙。⑨百: 泛言其多。堵: 指一堵墙。⑩究:究竟。安: 何、何处。宅: 此指居住。(11)哲人: 明智之人。(12)宣骄: 骄傲、放纵。 
         
        《鸿雁》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历代解诗者意见纷呈。《毛诗序》说是赞美周宣王安集离散“万民”,使得其所; 朱熹 《诗集传》说是流民作歌咏其 “虽劳苦而终获安定也”;方玉润 《诗经原始》说是 “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而 “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等等。今世学者持论与上述观点大同小异的不乏其人,但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诅咒徭役或者说是倾诉徭役痛苦抒发内心不平的诗,诗中抒情主人公就是应征服役的民夫。细品诗意,这种看法很有道理。 
        诗分三章,章含六句。首章因物起兴,抒写被驱远行、奔劳旷野的苦景苦情。远飞的大雁,勾起役民们流离之感,触发了对劳瘁生活的嗟叹。他们四处飘流,不安其居;他们辛苦劳碌,连鳏寡之人也难幸免。一腔苦情,化作哀怨的倾诉,倾诉中透露出深沉的思索,思索里饱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怨尤之情。其声苦,其情悲,读来令人动容。次章承上而来,具体描述役民们服役筑墙的情景。他们象鸿雁落集泽中一样,群居作息,辛勤劳累,筑起了一堵堵墙,造好了一幢幢房,然而,到头来自己竟无一席安身之地。对此,他们深感痛苦和不平。“虽则劬劳”二句,旧说多训为虽然辛苦,但终能安居,这是不确切的。试想如果役民们都有了安居之所,理应喜不自胜,怎么会发出嗷嗷哀鸣呢?第三章写役民们哀诉自己的悲惨命运,冀求得到同情和理解,可是却横遭责难。充塞他们胸臆的是难以尽言的哀苦和对愚顽暗昧的统治者的怨愤。诗章末尾对“愚人”的指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这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作。前人曾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概括《诗经》的现实主义特征。可以说,《鸿雁》就是一首饥者劳者歌咏其苦难生活的哀怨之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意义。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颇有值得称道之处。最突出的一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具艺术匠心。此诗三章均以鸿雁发端,有着丰富的形象意义。鸿雁是候鸟,居无定处,南来北去,随季节的更移不断迁飞,这与役民们被驱使服役、奔走四方的景象何其相似! 以之作比兴之物,是非常恰当的。更值得指出的是,三章虽都以鸿雁为歌吟之始,但在比兴关系上又不尽相同。一、二两章正如陈子展先生所说,是“以鸿雁肃羽,兴之子于征”、“以鸿雁集泽,兴之子于垣” (《诗经直解》) ,都是兴中含比,义类相贯,颇有象征意味;第三章则是“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 (朱熹《诗集传》) ,是比而兴者,其喻意直接而鲜明,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役民们哀诉苦难的情景。通过比兴手法的交融互渗,诗歌的形象更为丰满,韵味更见深长,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后世常以“哀鸿”作为流离失所、哀伤痛苦之人的代称,可以说就是 《鸿雁》 一诗成功运用比兴手法的极好证明。 
        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也富有特色。三章句数相等,句法相近,兴物相同,且“劬劳”这一表达中心意思的词语在三章中反复出现,这就使诗篇具有重章叠唱的某些特点,形成往复咏叹的韵调。但具体内容又各章有异,首言出行,次咏劳作,末表哀诉,三章内容逐层发展,连属而下,深化主题,可谓得结构艺术之妙。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一曲役民的哀歌,但又带有一定的叙事成分,展现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画面,且能做到叙事、抒情和议论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此诗为人们称道的一个原因。 
        这首诗形象鲜明,感情浓烈,语言朴素,音韵谐畅,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因此高亨先生说: “此篇当是一首民歌”,这是很有见地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