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月辛卯。 本月初一是辛卯。
日有食之, 出现灾异有日食,
亦孔之丑。① 这也真是大坏事。
彼月而微, 那月亮,昏无光,
此日而微; 这太阳,昏无光,
今此下民, 如今不幸众黎民,
亦孔之哀! 无比哀痛怨难伸!
日月告凶, 太阳月亮显凶兆,
不用其行。② 不合法度不循道。
四国无政, 普天之下无善政,
不用其良。③ 不用良臣用奸佞。
彼月而食, 这月食,虽不好,
则维其常; 它比日食算平常;
此日而食, 这日食,更不好,
于何不臧!④ 奈何坏事突然降!
烨烨震电, 烈电闪闪雷隆隆,
不宁不令。⑤ 天下受灾不安宁。
百川沸腾, 百河千江洪波涌,
山冢崒崩。⑥ 崇山峻嶺尽碎崩。
高岸为谷, 高高崖岸陷为谷,
深谷为陵。 深深山谷升作陵。
哀今之人, 可叹今日众奸佞,
胡憯莫惩!⑦ 何不惩止这暴政!
皇父卿士, 皇父为首是卿士,
番维司徒, 番氏担任司徒职,
家伯维宰, 家伯宰夫是总管,
仲允膳夫, 仲允膳夫掌馐膳,
聚子内史, 聚子内史管人事
,蹶维趣马, 蹶氏司马管马匹,
楀维师氏。⑧ 楀氏官职为师氏。
艳妻煽方处。⑨ 列居高位,美妻势正炽。
抑此皇父, 哎呀,这皇父,
岂曰不时?⑩ 为何役民不以时?
胡为我作, 为何调我去服役,
不即我谋?(11) 事前不跟我商议?
彻我墙屋, 撤毁我的墙和屋,
田卒汙莱。(12) 积水长草田荒芜。
曰“予不戕, 却说: “不是我为害,
礼则然矣。”(13) 礼法这样是应该。”
皇父孔圣, 人家皇父是大圣,
作都于向。(14) 建都向邑土木兴。
择三有事, 自选亲信有三卿,
亶侯多臧。(15) 他们真是大富翁。
不慭遗一老, 一个老臣也不要,
俾守我王。(16) 使他保卫我王朝。
择有车马, 车马富豪被选去,
以居徂向。(17) 迁往向邑定新居。
黾勉从事,(18) 尽心竭力去从公,
不敢告劳。 不敢叫苦献赤诚。
无罪无辜, 没有罪,没有辜,
谗口嚣嚣。(19) 众口交谗将我诬。
下民之孽, 黎民百姓受灾殃,
匪降自天。 灾殃并非从天降。
噂沓背憎,(20) 当面欢合背后恨,
职竞由人。 祸患都因有坏人。
悠悠我里, 悠悠绵绵我心伤,
亦孔之痗。(21) 积忧成为大病恙。
四方有羡,(22) 四方之人乐康宁,
我独居忧。 我独深陷愁海中。
民莫不逸, 人家无不享安逸,
我独不敢休。 我独不敢稍休息。
天命不彻, 天命不循法度行,
我不敢效我友自 我不敢独自逸乐效众卿。
逸。
(袁 梅译)
《小雅·十月之交》是周王朝一位大夫所作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反映了奴隶主统治集团内部由于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而出现的社会阵痛与精神痛苦。二千七百多年前写成的这首诗,结撰清爽,笔力健举,具有滂沛的感情,通体流贯着一种孤独感,即使今天读起来也不能不心动。
诗起笔于周幽王六年十月一日发生的日食,一开始就把一个探究于天人之际的抒情主人公凸现在我们面前。基于周人的天命观,在自然界的反常同政治上的无道之间,他看到了必然联系,不管是日食或者地震,他认为都是为政者逆天背德,激怒了上帝 (“天”)所致,是天降灾异以“示凶”,而直接承受大痛苦的则是现今的“下民”。起笔视域开阔,有情感。既叹曰 “亦孔之哀”,复申以 “哀今之人”,正见出感情的强烈。
接下去的四章,承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而来。就 “不用良”讲,诗人公开点了七位大员的姓或字,那就是 “男士”皇父、番、家伯、仲允、聚子、蹶、楀,另外还有一位 “女士”即当今天子的 “艳妻”,并且指出他们同时受到宠幸,目前威势正炽。事态既已弄到公开地点名道姓,从诗人方面观之,自然是忍无可忍了。就 “无政”讲,其荦荦大端,约略为三。一是不使民以时,“彻我墙屋,田卒汗莱”,破坏了生产和生活。二是作都向邑,擢拔亲信做三卿,把天子身边的老臣排除得一个不剩,还徙国中富户以实新京。周人特别看重宗庙,迁都自然非同小可,你居然让老祖宗的祭享都受到影响,诗人怎么会接受得了? 三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越来越糟,谗口销金,好人受气。并且,诗人明确指出,所有这些全是人为的灾难,而不是上天的肆虐。所谓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职竞由人”,不唯扣合篇首又翻出新意,结构上显得紧密,同时还把 “胡憯莫惩” 一语进一步坐实,增强了感情的力度。古罗马人说 “愤怒出诗人”。《十月之交》的这位诗人,指斥政敌亮名亮姓,列举罪状斩金截铁,揭示病根直言不讳,真是个须眉奋张的金刚呢。
卒章转到诗人自己,他清楚地意识到,他只能选择忧愁和孤独。两个“独”字,加上一句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把选择的痛苦与坚毅作了准确的揭示。
这首诗是由两组意象支撑着; 一组是日食、地震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其中大地震尤其写得惊心动魄;另一组是政治上的动乱,内中以迁都向邑写得最悲愤。二者互相补充,互相生发,把诗的境界推向更深的层次。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一但被诗人纳入笔底,就由于社会的大动荡而人格化了,简直成了社会变乱和诗人忧愤的一种外化手段,因而把诗的抒情效应和形象性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于诗人笔下的社会震荡,则由于有了关于自然现象的生动描摹做映衬,尽管通体出之以赋,而赋在这里实际上已经发生转化,变成了一种特殊方式的抒情,那呼告直白的句子不但不再显得叫嚣和浅露,而且刚好表现出诗人肝肠的激烈。诗人,作为统摄两组意象的抒情主人公,面对自然灾异的可怕,面对幽王因了宠幸褒姒和七个奸佞所导致的政治灾难,他既惶惑又愤懑,但最终还是勇敢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
于是,在我们面前浮现出这样一位诗人: 他一方面呼天抢地,敬畏天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发出“天命不彻” 的怨怼;他一方面坚决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维护礼,另一方面眼见着皇父等人的政治措施如“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急剧地改变着原有的一切,却只能被动接受,是那样的无力,甚至连同一圈子的朋友也离开了他;他一方面主张厚民,对“下民”怀有相当的同情,另一方面是那些“下民”并不领情,“民莫不逸”,仿佛把他遗亡了……
他是痛苦的,更是孤独的。
他,浓缩着历史的巨变。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