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其不为大》原文及鉴赏

2021-09-13 16:05:06

  其不为大

  【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1]。

  物恃之而生而不辞[2],

  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3]。

  常无欲,可名于[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

  故能成其大。

  【注释】

  [1]汜:同泛,广泛。

  [2]辞:推辞,推让。

  [3]衣养:本作“衣被”,意为覆盖。不为主:不以为主宰。

  【译文】

  道广博无际,它能左右宇宙。

  万物依靠它而生存,而它不去管理。

  它生长万物的功已成,而不据为己有。

  它包容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

  永远没有私欲,可以称它为小。

  万物归依它,而不自以为主宰,

  可以称它为大。

  圣人不自认为伟大,

  所以才能成就他的伟大。

  【解析】

  此章老子借讲大道的人格化本性,而讲统治者怎样才能把社会治理成符合大道要求的社会。核心内容就是老子对小和大的阐述。老子认为统治者治理社会是与统治者的个人人格修为紧密相关的,个人人格修为是小道,而以个人人格修为的小道去治理社会则能成就出大道。“常无欲”是个人人格修为的核心,只要统治者个人没有个人的私欲,那么就不会把天下万物视为己有,从而也就会出现“万物归焉而不为主”的理想社会环境。老子的这一思想是与儒家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思想针锋相对的,可以说老子是对儒家的这一思想的批判,是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否定,其所追求的是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在老子当时的社会,老子此一思想的提出,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老子开篇就指出:“大道兮,其可左右。”什么是大道?事实上,老子在这里非常形象而具体地描述出大道的存在形态,在老子眼里,天地之间的大道像河水一般广泛流行、周延四方,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是如此存在的。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这两句话,老子把道的性质刻画得淋漓尽致,什么东西能够永远没有自己的欲望?我以为,只有大道永远没有自己的欲望,没有欲望便不需要追求名声,所以它在自然万物也包括人类的眼里,始终是微不足道的渺小存在。

  老子最后指出:“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古代那些成功的圣人们就是因为不认为自己伟大,才终成其伟大。

  我们人类却与大道的做法截然不同,我们认为我们是万物之灵,我们有思想和意识,我们可以创造事物,也可以改变事物,所以我们就自认为我们是万物的主人,可以任意命令和指使万物,主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可以想怎样奴役就怎样奴役万物。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这种心态是多么的可悲和可叹!殊不知我们是依靠万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我们也同样是从大道中衍生出来的。换而言之,大道是我们的主宰,万物为我们提供了生机和能量。如果我们真是万物的主宰,那么在我们肆意蹂躏万物的时候,它们就只有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但是为什么我们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比如我们大量砍伐树木,毁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结果是大地干旱,河流干涸,狂风肆虐,黄沙漫天。又比如我们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结果导致生态链被破坏,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

  从政之道

  王哲公而忘私为民申冤雪耻

  弘治十五年(1502年),明孝宗从大臣的奏章中得知:江西遭到大旱,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地,再加上盗匪横行,世风日下,冤狱更是不断出现。经过与群臣商议,便命监察御史王哲巡视江西。

  王哲领旨急速前往,所到之处,无不令人触目惊心。为了彻底治理好地方风纪,他每到一地,都要深入民间,体恤百姓的疾苦,还整修了大量先贤的祠堂坟墓,使世风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好转。当时正值天旱,难以耕作下种,劳动力严重不足。王哲开动脑筋,终于想出一个大胆的办法。他亲自审理监狱中的囚犯,释放了应该宽大或免罪的数百人,让他们回家种地。因为不久就降了雨,劳动力又得到了解决,这一年获得了好收成。

  王哲巡视江西这段时间里,还凭着他的经验和智慧,破获了一些疑难案件。

  一个百姓家的女仆自己逃跑,但其仇家知道这件事后,去官府控告,非说是这家主人故意杀害了女仆,虽没有什么证据,但屈打成招,使这家主人竟被问成死罪。此案本已了结,王哲却觉得有许多疑点,便提出复审。

  在堂上,王哲注意观察那位招认杀人者的举止表情,发现他不仅面带委屈,说话时的口气也有一股怨气,再听他供述的杀人时间、地点及动机,更是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王哲心想:他看起来是个本分人,像蒙受冤屈的样子,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杀人动机,何况办案关键是证据,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怎能单凭口供就断定他是杀人凶手呢?那位女仆完全可能藏匿在一个地方。对!只要想办法找到那位女仆,就能让案情水落石出。

  于是,王哲便派人秘密查访,结果找到了私自逃匿的女仆,使那位百姓的冤情得以洗清。

  又有一户人家被盗,失主诬告一位与自己有仇怨的人,说是他偷了东西,并贿赂镇守官,把他抓进了监狱。王哲知道这件事后,亲自到牢中审讯了“犯人”,经过进一步的核查,断定这是件诬告案,就释放了他。当时,镇守官非常恼怒,想告王哲贪赃枉法,众人也表示怀疑,但王哲很坦然,不去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过了很长时间,捕获了真正的盗贼,众人才由衷地感到佩服。

  后来,王哲离任以后,百姓都很怀念这位好官,还特意编了首歌谣说:“江西有一哲,六月飞霜雪;天下有十哲,太平无休歇。”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