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庄子·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1-09-24 14:01:09

  至乐

  所谓至乐,即最大的快乐。本篇探讨了人生快乐和死生态度的问题。谁不想要至极的快乐?但庄子认为世俗以富贵寿善作为“乐”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他提出“至乐无乐”的观点,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变化,是不以人的忧乐为转移的,只有将这些都统统看破,摒弃世俗的忧伤,安于所化,才能达到至乐的境地。我们选录其中的两段予以介绍。

  一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①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残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②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③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④,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hūn)惛⑤,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⑥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⑦。故曰:“忠谏不听,蹲循⑧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⑨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⑩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注释】

  ①活身:养身。②以:而。③外:外行。④善否:官场上的亨通与困顿。⑤惛惛:昏沉不清醒的样子。⑥为:被。见善:称善。⑦活人:使人活。⑧蹲循:逡巡,退却的样子。⑨举群:所有人。趣:趋,竞相追逐。然:追求快乐的样子。⑩诚乐:真正的快乐。几:将,接近。生:原本没有,据陈碧虚《庄子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补充。芒、芴:即“恍”“惚”。职职:繁多的样子。殖:繁殖、生长。

  【译文】

  天下有没有最大的快乐呢?有没有养活性命的方法呢?现在应该做什么?又依据什么?应该回避什么?要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安身?应该靠近什么?舍弃什么?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世界上人们所尊崇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美名;人们所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饮食的丰盛、服饰的华美、颜色的绚丽、乐声的悦耳;人们所鄙视的,是贫苦、卑微、短命和恶名;人们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得不到安逸、嘴巴和肚子吃不到美味、外表穿不上美服、眼睛看不到美色、耳朵听不到美妙的声音。假如得不到这些,人们就会非常忧愁和担心,这样来对待身体,实在太不爱惜了。那些富有的人,整日想着怎样保住官运的亨通,避免危机的到来,这样来对待身体,不是太疏忽了吗?人们生活于世间,便与忧愁相生相伴。长寿的人整日糊里糊涂,长久地生活于忧愁之中,这是多么痛苦啊!这样来对待身体,不是太疏忽了吗?壮烈之士被天下人所称颂,却不能保养自己的生命。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真善呢,还是真的不善呢?假如这样就是善,这种“善”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如果这样不是善,然而这“不善”却不能够保全他人的性命。所以说:“忠言不被采纳,闭口退步不争。”所以伍子胥忠心劝谏而遭到残害,假如他不努力去争谏,也不会成其美名。如此来看,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完美呢?

  如今世俗所追求的和所认为快乐的,我并不知道这种快乐是真的快乐,还是不快乐。我观察那世俗之人所认为快乐的,大家都争相追逐,那种拼死竞争的样子,好像无法平静下来,他们都认为的快乐,我不知道有何快乐而言,也不知道有何不快乐。究竟有没有快乐呢?我觉得无所作为就是真正的快乐,可是世俗之人却认为那是最大的痛苦。所以说:“最大的快乐是忘却快乐,最大的荣誉是忘却荣誉。”

  天下的是非果真是不能确定的。尽管这样,无为虚寂的态度还是可以确定是非的。最大的快乐能够养活性命,只有无所作为才能让最大的快乐存留。请让我说说这一点:苍天因为无为而清虚明流,大地因为无为而厚重宁静。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万物都能变化生长。恍恍惚惚,没有留下任何迹象!万物繁多,都是从无为的自然中繁衍生息。所以说:“天与地无所作为而无所不为。”世俗之人哪个能够做到无为呢?

  【智慧全解】

  远 离 贪 欲

  庄子认为人不可以有太多的贪欲,“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贵人已经拥有了厚禄和权位,却还整天忧虑,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实在是太疏忽了,哪里还有快乐可言?

  人没有贪欲时,往往会活得快乐,人一旦有了贪欲,即使你曾经是一个快乐的叫花子,也会走进贪欲的坟墓,不能自拔。正如《伊索寓言》里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人总是这样,有了钱,还想更有钱;有了房,还想房子越来越豪华;有了权,还想有更大的权;有了名,还想活得更长久……人总是欲壑难填,于是便产生了各种烦恼、障碍,甚至迫害。

  要知道,我们的生命之舟根本承载不动太多的贪念,所以我们要学会适时放下,让心放宽、放平,多看看自己当下所拥有的,而不要放纵自己的贪欲,做过度的非分之想,那样不但得不到你想要的,更会失去你本来已经得到、可以得到的一切。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

  “身外物,不奢恋”,说的就是知足,它是思悟后的清醒,更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还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胸襟。知足,才能常乐,才能免除恐惧与焦虑,才能把自己从贪婪的精神桎梏中解救出来。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阅读延伸】

  叫花子的快乐

  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有时甚至还能讨到一截香肠;我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有人羡慕他,皮克总是这样回答。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消失了。那是因为,一天,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一袋金币,准确地说是99块金币。

  捡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快乐得不得了。“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块金币!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块,哈!我得再数数。”皮克怕这是一个梦,不敢睡觉。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没有走出破庙,要把这99块金币藏好,还真的需要费一番工夫。“这钱不能花,我得攒着。我要是拥有100块金币就好了。我要拥有100块金币。”从来没有什么理想的皮克现在开始有了理想。他还需要一块金币,这对一个叫花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

  中午皮克才出去讨饭,不!他开始讨钱,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饿,他只讨了一点儿剩饭。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还差97分。”晚上他反复地数着他的金币,数得开始忘记了饥饿。

  一连几天,皮克都是这样度过的。这样过日子的皮克再也没有吃饱过,同时也再没有快乐过。讨饭越来越难。难的原因是别人愿意给剩饭而不愿给钱,还因为皮克用来讨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因为他不快乐了,别人也不愿再施舍给他了。

  “皮克,你为什么不快乐了?”

  “咱是叫花子,快乐个啥!”

  皮克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苦闷,也越来越瘦弱了。

  终于有一天,皮克病倒了。这一病让皮克好几天没有起来。在这几天里皮克就想着一件事:还差16分就100块金币了。

  “皮克,你没有收到我的金币?!”突然,一个富商找到破庙里的生命垂危的皮克。

  “什么?”皮克惊问。

  “皮克,你的快乐,是你的快乐救过我。三年前,我在一次买卖中赔尽了家产。我正准备自杀,我见到了快乐的你,我明白了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快乐地生活。后来,我就东山再起了,赚了很多钱。那一次,我带着99块金币出来游玩,见到你,就把钱丢到了你要走的路上。可是你现在为什么还做叫花子呢?为什么不快乐呢?生了病为什么不拿钱去看医生呢?”

  “我想拥有100块金币。还差16分,就差16分。”富商从腰里取出一块金币给他。皮克接过钱,把钱装进袋子里,然后又全部倒出来,很细心地数——他终于有100块金币了,对了还多出了84分。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

  这时一个游僧路过这里,见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问明了情况,便说:“这下完了!”

  “怎么了?”

  “因为他有了99块金币的时候,就会希望有100块金币。这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贪欲,贪欲赶走了他的快乐。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块金币,这样他或许有救。现在,你反倒满足了他的欲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撑下去的动力了。你开始时给他99块金币,你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你又给他一块金币,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

  富商探了探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么时候都不会快乐了。

  叫花子本无太多欲望,但是他一旦有了钱,就变得贪婪起来,因为他也是一个平凡之人。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人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获得快乐的最好方法就是拥有叫花子的快乐心态,不要被贪欲填满,做让自己快乐的事。

  二

  颜渊东之齐①,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②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 “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ɡěnɡ)短者不可以汲深。③’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④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⑤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luán)⑥,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随行列而止,委虵(yí)而处。⑦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náo)为乎!⑧《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⑨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⑩”

  【注释】

  ①东之齐:向东到齐国去。②下席:离开座位。③褚:装衣服的袋子。怀:包。绠:打水用的绳子。汲深:捞取深井的水。④内求于己:用三皇五帝的言论来要求自己。⑤御:迎。觞:名词作动词用,指用酒招待。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都具备的,称为太牢。⑥脔:切成块的肉。⑦坛陆:沙洲。:即鯈,白条鱼。委虵:从容自得的样子。⑧人言:人说话的声音。:嘈杂的乐曲。⑨张:铺陈。洞庭:广漠之野。还:通“环”,环绕。⑩条达:条理通达。福持:福气永久保持。

  【译文】

  颜渊东往齐国,孔子脸上显现出忧虑的神色。子贡离开席位,问孔子道: “学生斗胆问一句,颜渊东往齐国,先生面现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好啊。从前管仲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他说:‘小袋子装不下大的东西,短井绳无法汲取深井里的水。’这样的说法,正是认为生命各有其形成的道理,形状各有其适宜的用处,都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我担忧颜渊与齐侯谈论尧、舜、黄帝的主张,还推崇燧人氏、神农氏的言论。齐侯听后会用三皇五帝的做法来要求自己,可是又办不到,办不到就会产生怀疑,被怀疑的人就会面临死亡的危险。况且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从前有一只海鸟飞落到鲁国都城的郊外栖息,鲁侯为了欢迎它不仅在宗庙里款待它,还演奏美妙的《九韶》之乐给它听,并准备了古代帝王祭祀时才用的牛、羊、猪作为它的膳食。这只海鸟竟然目光昏乱,心怀忧凄,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口酒,三天后就死了。这是在用养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用对鸟有益的方式去养鸟,就应该让鸟栖息在深林之中,游戏于沙洲之上,飘浮在江湖之中,以泥鳅、小鱼为食,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息止,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海鸟最怕听到人的声音,为什么还要如此喧闹嘈杂的音乐呢?如《咸池》《九韶》这样的帝王之乐,在广漠的旷野演奏,鸟儿听了就会腾飞,野兽听了就会逃跑,鱼儿听了就会潜入水底,众人听了就会围绕过来欣赏。鱼儿待在水里就能够生存,人如果待在水里就会淹死。他们之间必定是有不同之处的,他们的喜好和厌恶也因之不同。所以,古代的圣明君王不强求才能的统一,不求都做相同的事情。名称要与实际相符,义理的设置要与人们的生活习性相符,这就叫作道理通达、福德常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