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古代民歌《炀帝幸江南时闻民歌》原文及赏析

2021-10-15 12:23:37

  我儿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十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烂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隋炀帝是历史上荒淫残暴的君主。隋王朝统一天下,社会上百废待兴,百姓贫困。当此时隋炀帝即位,征兵出战,荒淫游猎,劳役频繁,民不聊生。这首诗写隋炀帝下江南,龙舟行在运河之中,夜听挽舟人歌唱此诗。隋炀帝派人抓捕唱歌人,没有抓到。内心彷徨,一夜未能入睡。这首诗却流传千载。至今人们读它,仍会感到心酸。

  民歌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自述自己的遭遇,以及所见所闻所想的事实与感慨。

  诗的前四句,自述一家人的悲惨境地,爱子被征兵,饿死征辽东伐高勾丽一战。老来伤子本已令人悲痛至极,家庭残破,爱子抛尸青山荒野,无人掩埋。可是老人在家,仍然难逃徭役之苦,被征发去为龙舟拉纤,饥寒交迫,困顿在运河的隋堤道上,危在旦夕。这种进层的描写,勾勒出两个悲惨画面,一为青山暴白骨,一为饥饿挽龙舟。从一家人的惨境反映出天下百姓都处于死亡、饥饿线上。

  民歌作者由此生发,联想出令人心酸胆寒的悲惨场面。当今天下人饥寒交迫,自己路途吃粮又少。可是今后行程遥远,此身性命难保。这句诗夹叙、夹议,拓展自己的视野与空间,由己及人,由现在到未来,暗示出隋炀帝荒淫残暴,不恤百姓生命。

  总之前两节八句诗构成了诗的第一段,以小见大,展示整个社会百姓家家户户都陷于极度破坏和死亡境地,愤怒之情蕴含于形象描写之中,谁能不为此而流下同情之泪呢?

  诗的第二段,共八句。前四句写人鬼同悲,可又两处茫茫皆不见。死者尸枕荒沙,寒风刮骨,只有一点幽魂,哭泣在衰草寒烟之中,哭声随风荡游。生者在家,老妻依门,望断关山,不见亲人形影,容颜瘦损,心灵死灰。暗示其不久追死者于地下。在生死同悲的关照中,揭示百姓死亡的不幸命运。于此深化了前段的诗意。

  诗的后四句,转写自己的感慨,愤怒控诉,义男儿却变成了无主的溃烂尸体。死者不能复生,只有招引死者孤魂,背负其尸骨,带回家乡埋葬,以实现孤魂返乡的无法实现的愿望。

  这首长歌,以实显虚,以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悲愤尽蕴其中,言有尽而情无限。由于民歌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自述手法,更增加了诗的亲切感、逼真感。使人感到这位老人悲愤填膺,血泪俱下,令人心酸。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