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东汉桓帝元嘉中期,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凉州羌人不断侵扰中原地区。汉王朝为了抵御羌人的反叛,不得不调动大批的兵力投入战争,这样,沉重的负担压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头上。这首民歌就是对这场战争后果的写照,表达了劳动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意愿。
这首民歌的前三句是以设问设答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 小麦的穗子还泛着绿色,大麦已经成熟了,颜色金黄金黄的。这一句作为领起,交代小麦已经成熟,夏收即将开始。下一句接着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谁当收获者?在人们的情理之中收获者自然是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但是,回答却是:妇与姑。“妇”是指媳妇,儿子的妻子。“姑”,媳妇的婆婆。那么,媳妇的丈夫,婆婆的儿子、丈夫哪里去了呢?“丈夫何在?”又是一问。一答是:西击胡。至此,问题得到了解决。原来丈夫都和羌人打仗去了。这样的问答方式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是民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接下来民歌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继续为战争而忙碌,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社会现实。“吏买马”,是说官吏们在置买马匹;“君具车”,是说官吏们在备办车具。他们忙忙碌碌地准备这些干什么呢?无非是继续为战争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不由得愤怒了,本来庄稼熟了都没有男劳力去收割,如果再继续打下去,又有准来种庄稼呢?停止战争吧!这似乎是人民心底的呼声。但是,话到嘴边,又不敢大声说出来,只好咽了下去:“请为诸君鼓咙胡。”“鼓”是动一动的意思。“咙胡”即喉咙。要大声疾呼的话,却只能动一下喉咙咽了下去,压迫何等沉重,痛苦何等深广。最后一句,将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逼真形象,颇有幽默情趣。
这首民歌于诙谐之中透出讥讽,于幽默之中溢出愤怒,极好地体现了民歌讽刺的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