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古代民歌《妇病行》原文及赏析

2021-10-18 14:01:49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 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此诗通过叙述一个男子之妻临终托孤,及他和孤儿饥寒交迫的惨状,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对封建社会是一个有力的控诉和揭露。

  全诗可分为二层。前十句为第一层,叙述妇人连年生病,临终时嘱托丈夫好好抚养孩子,不要使他们受饥寒。这一层截取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妇人久病连年,在临终之际把丈夫叫到跟前,有句话应当说,还没来得及说,不知不觉地泪水已流淌下来:“把几个孩子托付给你,不要让我的孩子饿着冻着。他们有什么过失,千万不要用竹板打他们,我快要死了,你要常常思念我这番话。”可谓是声泪俱下。看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怎能不令人心酸悲叹!同时,这里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追溯的余地。“妇病连年累岁”,这开篇的六个字,就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由于缺衣少吃而折磨得久病不愈、骨瘦如柴的妇人形象。当她向丈夫托孤时,却“不知泪下一何翩翩。”“一何”、“翩翩”,都更加突出了病妇的感伤之情。通过她向丈夫托孤的五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她不是为自己的年轻早夭而泪下,而是为“两三孤子”而悲痛欲绝。与生人作死别,总有千言万语要诉说,许多遗憾要表达,但病妇只是向丈夫托付了两三孤子,其余则只字未提。从这里可以看到母爱胜过了一切,那又是谁夺去了两三孤子的母爱呢?意在言外,留给了读者思索的余地。

  “乱曰”以下为全诗的第二层,叙述了妻子死后,丈夫和孩子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困境之中。丈夫能否养活这“两三孤子”呢?这是读者首先要思索的问题。诗篇好像也在回答这一问题。这一层描绘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就是开始所写的四句:“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的画面啊!妻子死后,孤儿衣履不全,不能抱他外出,只好闭门塞窗,把他们留在屋里,自己到集市上去给他们买吃的。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凄惨的生活境况。第二个画面是:“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孩子的父亲在路上遇到了亲戚朋友,悲伤得哭倒在地不能起来,便向亲友乞求为孤儿代买点吃的。他面对亲友,流泪不止。说道: “我想不悲伤,但实在忍不住啊!”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从怀里拿出仅有的几个钱来交给亲友。这里将孩子的父亲为生活所迫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凄怆之情再现了出来。第三个画面是: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孩子的父亲急急忙忙赶回家中,推开门一看,孩子正哭着要妈妈抱。他急得在屋里走来走去,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想道: “不久这些孩子也会像她妈妈一样,还是不提吧。”这些画面真实而又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家庭的遭遇及悲苦的生活境况,读之令人心酸泪落。

  诗歌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叙述事情。如写病妇临危时,“传呼丈人前”,“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接着嘱咐丈夫说:“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将病妇的形象,真实生动的母爱描写出来了。描写丈夫则是:抱孩子时看到孩子无衣,便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友,泣坐不能起。”以及求亲友为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又写他 “探怀中钱持授交”,并且说道: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等等。这些动作、语言极富有真实感、形象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在目前。

  此诗质朴、自然、真切,毫无雕琢的痕迹,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