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 大报仇》。情节梗概是这样的: 晋国大将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 和,常有害赵盾之心。他先遣勇士钽麑执刀越墙刺杀赵盾,钽 麑触树而死; 又训练西戎国进贡的神獒在朝廷上追咬赵盾,提 弥明金瓜劈犬,曾受赵盾一饭之恩的灵辄救了赵盾。屠岸贾诡 称赵盾为不忠不孝的欺君之人,将其满门三百口良贱诛尽杀 绝,逼死晋国驸马都尉、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前,给公主腹 中婴儿取名赵氏孤儿,叮咛公主养子成人,为赵门雪冤报仇。 公主被囚府中,生子赵氏孤儿,委托门下草泽医生程婴装入药 箱救出。为使保护婴儿的程婴无后顾之忧,公主自缢身亡。屠 岸贾麾下的下将军韩厥,原是赵盾提拔起来的,对屠岸贾残害忠 良、搅乱强晋非常不满。屠岸贾派他严守府门,以防有人递盗 婴儿出门。程婴藏孤出门,韩厥三次搜箱,发现孤儿,放程婴 抱孤出逃。程婴不放心,两去两回,跪求韩厥拿他与孤儿请功 受赏。韩厥嘱咐程婴将孤儿隐入深山,“教训成人,演武修 文,重掌三军,拿住贼臣,碎首分身,报答亡魂,也不负了我 和你硬踩着是非门,担危困” 。为使程婴放心保孤,韩厥自刎 身亡。屠岸贾发现孤儿被救出府门,下令拘杀全国半岁以下婴 儿。程婴保护孤儿来到因对昏君奸臣不满而归隐太平庄的公孙 杵臼家中,两人商定了救孤之策,程婴把孤儿当做亲子抚养, 而把亲子当做孤儿送入公孙杵臼家,然后向屠岸贾首告公孙杵 臼私藏孤儿。屠岸贾逼死了公孙杵臼,残害了搜出的“孤 儿” ,认程婴为心腹之人,将程婴所藏孤儿作为义子。二十年 后,孤儿长大,程婴给他取名程勃,屠岸贾给他起名屠成。他 白日在屠岸贾前演武,夜晚在程婴前习文。屠岸贾无子,打算 让他“杀了灵公,夺了晋国” ; 程婴却将屈死的忠臣良将画成 “手卷” ,讲与孤儿,教孤儿杀贼报仇。最后屠岸贾被除,忠 臣得封。
赵氏孤儿的故事,《左传》、《史记·赵世家》、刘向的 《新序》、《说苑》中均有记载。纪君祥基本依据史实写成杂 剧《赵氏孤儿》,但也有许多改动: 故事发生的时间,由晋景 公时改为晋灵公时; 人物关系方面,韩厥本来是孤儿长大后为 其请封者,杂剧中改成放过保护孤儿的程婴后而自杀身亡。程 婴、公孙杵臼原是赵盾门客,杂剧却把程婴改为受赵朔青目的 草泽医生,把公孙杵臼改为不满奸臣屠岸贾、同情忠臣赵盾的 老宰辅; 在情节方面,把在宫中藏孤改为被程婴救出,把孤儿 在山中长大改为在屠岸贾家中长大; 在细节方面,增加了程婴 逼迫行杖栲打公孙杵臼一事,还把程婴以他人婴孩代替孤儿, 改为以自己婴孩代替孤儿。这些改动,有助于深化主题、表现 人物、加强戏剧冲突。
这个杂剧表面上看是表现忠奸斗争的,实际上忠奸斗争只 是造成全剧冲突的开端,整个杂剧表现的是为保护复仇火种不 被扑灭而毅然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也就是剧中反复强调的 “义” 。全剧情节围绕孤儿而展开。先写忠奸斗争,给孤儿出 生后的戏剧冲突作铺垫,这是所谓“凤头” ; 接着写护孤与搜 孤的斗争,作为全剧的中心和重点,这是所谓“猪肚” ;最后 写争夺孤儿之争,这是全剧的余波和“豹尾”” (我国古代文 学创作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为救孤儿而献 身的公主、韩厥、公孙杵臼是作者歌颂的忠臣;程婴则是作者 全力表现的贯穿全剧的义士。他是剧中的主要人物。
程婴是在赵氏一门三百余口皆已被屠岸贾所杀,公主囚在 府中,所生孤儿眼看就要遭到残害的危难之际出场的。他的地位 不高,是个草泽医生,因在驸马门下受到不同常人的优待而对 赵家充满同情之心,接受了公主的嘱托,将孤儿藏在药箱之 中,忠臣韩厥以死相助,使他顺利地把孤儿救出府去。可是这 并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问题变得复杂严重的开始。屠岸贾得 知孤儿被救出府去,为了斩草除根,下令把全国半岁以下的所 有婴儿拘摄到帅府,不管其是否孤儿,都要亲自剁为三段。屠 岸贾的凶残面目进一步暴露了出来,孤儿的处境也变得十分危 险起来。这场搜孤与救孤的斗争也带上了害民与护民的斗争色 彩。如果说程婴救孤出府还只是出于一种同情与报恩的思想, 开始接受公主之托还有许多顾虑,那么现在屠岸贾为了不放过 一个孤儿宁愿杀尽天下所有婴儿的残酷做法,一下子把程婴推 向了舍生取义的道德高峰,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 和自己那未经满月的婴儿生命,拯救孤儿,拯救全国半岁以下 的幼小生命。这里的“义” 已经不是传统封建道德中那种内容 狭隘的“义” 了,而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 民族的广大人民所共同追求和赞誉的一种崇高美德。而这正是 《赵氏孤儿》能够长期广泛流传的根本原因,是它取得震撼人 心的艺术效果的秘密所在。
太平庄上隐居的老宰辅公孙杵臼与程婴有着同样的侠义心 肠。请看他两人的一段对话:
(正末云)程婴,你如今多大年纪了? (程婴云) 在 下四十五岁了。(正末云) 这小的算着二十年呵,方报的 父母仇恨。你再着二十年,也只是六十五岁; 我再着二十 年呵,可不九十岁了?其时存亡未知,怎么还与赵家报的 仇?程婴,你肯舍的你孩儿,倒将来交付与我,你自首告 屠岸贾处,说道太平庄上公孙杵臼藏着赵氏孤儿。那屠岸贾 领兵校来拿住,我与你亲儿一处而死。你将的赵氏孤儿抬 举成人,与他父母报仇,方才是个长策。(程婴云)老宰 辅,是则是,怎么难为的你老宰辅?你则将我的孩儿假妆 做赵氏孤儿,报与屠岸贾去,等俺父子二人一处而死吧。 (正末云) 程婴,我一言已定,再不必多疑了。
(程婴云) 老宰辅,你好好的在家,我程婴不识进 退,平白地将着这愁布袋连累你老宰辅,以此放心不下。 (正末云) 程婴,你说那里话? 我是七十岁的人,死是常 事,也不争这早晚。
末了,公孙杵臼还对不放心的程婴说: “我从来一诺似千 金重,便将我送上刀山与剑峰,断不做有始无终” ,“程婴, 你则放心前去,抬举的这孤儿成人长大,与他父母报仇雪恨, 老夫一死,何足道哉” 。这里,虽然可看出公孙杵臼和程婴在 救护孤儿的思想基础上有明显的不同,程婴舍生取义的“义” 比公孙杵臼舍生取义的“义” 内容更广,境界更高。但他们义 无反顾的共同牺牲精神却象一曲悲壮高昂的二重唱,一起拨动 着观众的心弦。他们的对话是那样的平凡,但感情又是那样的 真切。感情愈真切、话语愈平凡,则愈能在观众心中唤起经久 不息的情感共呜。
公孙杵臼以平凡真诫的理由说服了程婴;程婴又以平凡似 乎合于人之常情的理由使狡狯的屠岸贾相信了自己的话: “我 一来为救普国内小儿之命; 二来小人四旬有五,近生一子,尚 未满月。元帅军令,不敢不献出来,可不小人也绝后了?我想 有了赵氏孤儿,便不损坏一国生灵,连小人的孩儿也得无事, 所以出首” 。“告大人暂停嗔怒,这便是首告缘故; 虽然救普 国生灵,其实怕程家绝后”。本来是为他人牺牲自己,却要说 为自已牺牲他人; 分明是一片真诚救人,却要说满怀私心为 已。这种“骗人”的语言艺术来自舍己救人的大智大勇。这种 说话艺术使本来嗔怒的屠岸贾得意地笑了,观众的心稍微放松 了,但也更加为程婴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了。因为程婴说话的 “欺骗性”愈大,表明他舍已救人的心愈诚。
相信孤儿的下落并不等于相信程婴本人; 首告成功也不意 味着全部计谋的实现。舍己救人,由思想变成事实还要经受严 重的考验。公孙杵臼早就做好了遭受酷刑的思想准备,轻而易 举地招认自己掩藏孤儿,会使屠岸贾生疑,生疑则可能使救孤 计划落空; 矢口否认倒能够使屠岸贾以假当真,但却要遭受残 酷的折磨。公孙杵臼选择的是后者。屠岸贾在公孙杵臼虽被毒打 却不招认的情况下,暴跳如雷,连说; “可恼! 可恼! ”但他 马上又心生一计,命“出首” 的程婴对公孙杵臼亲自行杖,这 样既可能逼迫公孙杵臼交出孤儿,又可进一步“考察”程婴这 个出首者的真面目。这出乎意外的考验突如其来地降临在程婴 头上,程婴开始想以草泽医生腕弱不能行杖作借口拒绝,屠岸 贾却不让步,逼他说: “你不行杖,敢怕指攀出你么? ” 这正 是护孤的要害,程婴只好答应行杖。他拣了根细棍子,屠岸贾 说; “敢怕打的他疼了,要指攀下你来?”他拣了根大棍子,屠 岸贾又说: “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个死无招对” 。程婴 说; “好着我两下做人难也” ,表现了在突然而至的袭击面前 一时不知如何应付的被动心理。屠岸贾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继续 进攻,一方面命程婴拿那中等棍子打,一方面告诉公孙杵臼: “行杖的就是程婴” 。这一着煞是厉害,大出公孙杵臼所料。 他禁受不住程婴的杖打,几乎吐露真情。程婴本不愿行杖,但 为了取信于屠岸贾,又不得不行杖,而且棍子越下越密,口里 越喊越凶: “快招了者! ”这样以来,矛盾变得空前复杂尖锐 起来,形势变得空前严重危机起来。要知道,公孙杵臼是年已 七十的老翁,身体的耐力、思惟的敏捷远不及中青年人,一旦 因对程婴行杖承受不住而生悔恨之心,一切计划都将告吹。可 是公孙杵臼经受住了肉体折磨的考验,话到舌尖又咽下去了。 因为他发现程婴虽然高声喝招,举棍毒打,而一旦觉察到他在 霎那间几乎泄露真情时,显得非常不安和慌乱,“唬的腿脡儿 摇” ,他似乎省悟程婴行杖的原因。公孙杵臼在这关键时刻挺 住了,否认了刚才顺口而出的两人合谋的说法。虽然他被打得 “皮都绽,肉尽销” ,却没有指攀程婴一个字。屠岸贾狂叫; “你还不说,我就打死你个老匹夫” ,听起来气势汹汹,实际 上等于宣告了自己阴谋的破产,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正在这时,军卒报告土洞中搜出了赵氏孤儿,屠岸贾又一次 得意地笑了。他急于斩草除根,亲自动手,怒不可遏地把小儿剁 做三段。公孙杵臼目不忍睹,撞阶而死; 屠岸贾以为目的达到, 称了平生之愿; 只有程婴,眼看着亲骨肉被剁为三段,既不能 象公孙杵臼痛斥屠岸贾那样发泄自己的仇恨感情,又不能象公 孙杵臼撞阶那样以死为快,他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 剧作者写程婴“掩泪科” ,“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 抛,背地里揾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愈是这种无声之 泣,愈使观众感到撕肝裂肺的内心绞痛。公孙杵臼忍受肉体折 磨使人动心,程婴承受精神折磨更使人感愤。程婴的亲生子被 凶残地砍做肉泥了,程婴那舍已救人的道德丰碑也在不同时代 不同国度的人民心目中高高地树立起来了。
屠岸贾将程婴作为心腹门客收在家中。将赵氏孤子作为义 子抚养成人,教赵氏孤儿在他跟前习武,在程婴跟前学文。他给 孤儿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生长环境,却也给程婴造成说明事情真 相的困难。但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假的压倒真的只是 表面的暂时的现象,真的战胜假的才是内在的永久的归宿。程 婴二十年前拯救的是一颗复仇的火种,二十年后点燃的是复仇 的烈火。屠岸贾本来打算教义子弑君夺权,万没料到被二十年 前追杀的赵氏孤儿毙了贼命。程婴那舍已救人的道德之花结出 了惩恶扬善的胜利之果。
此剧极写屠岸贾杀人的残酷本性,却不使人有恐怖之感; 极写一大批义士相继牺牲,但不使人生绝望之心。原因即在于 孤儿尚在,救护孤儿的程婴尚在,复仇的希望尚在。剧中的赵 氏孤儿已经不是史书中那种封建宗法观念的象征,而是铲除邪 恶、保护良善的正义力量的化身。在当时条件下,忠臣义士把 惩恶扬善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孤儿苦大仇 深,一旦成人,与奸臣便无调和的余地,与那些无深仇大恨的 忠臣是有所不同的。剧中的孤儿还象一根把许多耀眼的然而却 是零散的珍珠串连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闪光的令人目眩的 整体的金线一样,把许多忠臣义士悲壮牺牲的动人场景联结成 了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作者对反面人物先扬后抑,对正面人 物光抑后扬; 全剧以悲壮动人为先,以大快人心作结。
《赵氏孤儿》自清中叶以来,先后为许多剧种改编演出, 在国内盛演不衰。早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就传到法国和英国。 英国剧作家赫察特在他根据《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 献辞中这样写道: “这里有些合情合理的东西,就是欧洲最有 名的戏剧还是赶不上的” 。可见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