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马致远《汉宫秋》主要内容赏析

2021-11-22 13:59:20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这是一个抒情悲 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的无比憎恶, 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思念。全剧用爱国还是误国,抑或叛国,这 一思想红线贯穿始终,构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一)

  《西京杂记》中有一段关于照君出塞和番的记载,说的是 汉元帝时宫妃极多,不能一一相见,元帝便命画工把宫妃画成 图形,按照图形召幸。许多宫妃用五万甚至十万金钱贿赂画 工,只有王墙不背贿赂,所以见不了君王之面。匈奴王派人向 元帝求婚,元帝按图形所画,决定派王嫱(昭君)前往匈奴和 亲。到了动身的那一天,元帝召见昭君,发现昭君容貌为后宫 第一,而且善于应对,举止婉雅,元帝后悔不该派昭君和番。 但要对匈奴国讲信用,便不再更换他人。事后元帝追查此事, 把画工全赶出宫去了,没收画工家资巨万。画工中有一人便是 杜陵的毛延寿。

  《汉宫秋》作者对昭君出塞的故事进行了根本改造,用古 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现马致远自己的爱国民族情绪。当然 作者既用元帝之名,也并非完全“出师无名”。首先,元帝时汉 朝已历十代,中央集权削弱,权奸势重,险象丛生;汉元帝一 反汉宣帝“霸” 、“王”之道杂用,而采用儒学治国。这些情 况在剧中都有反映。其次,《汉宫秋》中爱国主义主题和历史 上昭君和番所起的爱国进步作用相一致。历史上昭君出塞的原 因是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归汉称婿,汉元帝以后宫王嫱赐之, 结束了自武帝以来与匈奴的连年战争,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当然没有汉武帝时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也就不会有呼韩邪单 于的主动归汉;而呼韩邪单于主动归汉称婿,也不必象关羽对 待孙权求婿那样断然拒绝,招致汉匈不睦。经过楚汉相争,人 民需要安定,汉初与匈奴和亲符合人民愿望; 但匈奴却视汉为 软弱可欺,越来越骄横,不断侵扰边郡,劫掠人口畜产,在汉 朝国力强盛时,汉武帝向匈奴发动反侵略战争也符合人民过和 平安定生活的愿望。经过对匈奴连年战争,一方面巩固了边界 安宁,使匈奴力量衰竭,不敢犯汉。另方面汉朝的人力财力消 耗也非常大,武帝晚年便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时匈 奴呼韩邪单于引众迁徙于阴山附近,归汉称婿,元帝恢复和 亲,以王嫱嫁单于,使北部疆土六、七十年“边城晏闭,牛马 布野” ,这也是符合人民愿望的好事。

  《汉宫秋》作者借昭君出塞一事反映的是爱国的民族感 情。但却对具体历史事实做了重大改造,主要表现在: 把历史上 元帝没有宠幸昭君改为元帝宠幸昭君; 把历史上昭君嫁给呼韩 邪单于,呼韩邪单于死后又嫁给了他的儿子,改为昭君在匈汉 边界投江殉汉;把历史上毛延寿贪贿作弊,改为不仅贪贿作弊, 并且投敌叛汉,最后又被匈奴押送汉朝就刑。所有这些改动, 强化了作品的爱国民族感情。

  (二)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是个有爱国民族气节的女性。她生 在成都秭归县庄农王长者家,家道贫穷,但是“光彩照人,十 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她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很有节操。毛 延寿为元帝刷选宫女,看中了她,向她索取贿赂,她“全然不 肯”。毛延寿老羞成怒,将她影图点破,使她不曾得见文帝, 退居永巷(禁锢宫女的宫中长巷) 。她在夜深孤闷之时,弹琵 琶消遣,被元帝发现,受到宠幸。匈奴呼韩邪单于为了索求昭 君,以武力威逼汉元帝。在这国势危急之际,王昭君虽然对元 帝万分留恋,但“怕江山有失”,便挺身而出,对元帝说: “妾 既蒙陛下厚恩,当效一死,以报陛下。妾情愿和番,得息刀 兵,亦可留名青史”。寥寥数语,表明昭君不是一个一般有正 义感的女性,而是能够割舍个人情肠,顾全民族大局的光辉女 性。番王封她胡阏氏,坐正宫,拔兵北行。至黑龙江,昭君望 南奠酒,说道: “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 毅然跳入江中,以身殉汉。比起元帝周围那些只顾个人安逸不 顾民族安危的文臣武将,王昭君简直是耸入云端的高山。作者 对这个人物的正面描写不多,但却能抓住她关键时刻的表现, 再加上元帝对她容貌的倾倒以及分离后对她的思念,使这个外 表美心灵更美的女性,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和昭君相对立,作者又写了几个丑恶的奸臣形象。一个是 中大夫毛延寿。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 “为人雕心雁爪(心 狠手辣) ,做事欺大压小; 全凭陷佞奸贪,一生受用不了。… …因我百般巧诈,一味谄谀,哄的皇帝老头儿十分欢喜,言听 计从。朝里朝外,那一个不敬我,那一个不怕我。我又学的一 个法儿,只是教皇帝少见儒臣,多昵女色,我这宠幸,才得牢 固”; “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 财,死后那管人唾骂”。他的特点:一是奸,怂恿皇帝遣官遍行 天下,选择宫女,“不分王候宰相军民人家,但要十五以上, 二十以下者,容貌端正,尽选将来,以充后宫” ; 二是贪,利 用选妃之机,搜刮民财,所得金银不少; 三是狠,王嫱不愿行 贿,他本待不选,但想到 “狠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不 要倒好了也” ,于是“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到京师,必定 发入冷宫,教他受苦一世” ; 四是叛,元帝发现他画图作弊, 要加刑斩首,他便拿着昭君图影投奔匈奴。正在寻找借口准备 侵汉的的匈奴呼韩邪单于,便趁此机会以取昭君为名,用武力 威胁汉朝。和一切叛贼都没有好下场一样,毛延寿最后被呼韩 邪单于解送汉朝处治,落了个可耻的结局。

  剧中的尚书令五鹿充宗 (权臣石显党羽)是另一种类型奸 臣形象。匈奴以索取王昭君为名,用武力威胁汉朝,五鹿充宗 不敢对匈奴道半个不字,劝元帝献出昭君,“以息刀兵” , “咱这里兵甲不利,又无猛将与他相持,倘或疏失,如之奈 何! 望陛下割恩与他,以救一国之生灵” ,“陛下割恩断爱, 以社稷为念,早早发送娘娘去吧”。这个奸臣,平时“卧重 裀,食列鼎,乘肥马,衣轻袭” ,只知道“山呼万岁,舞蹈扬 尘,道那声诚惶诚恐” 。一旦边关有事,“似箭穿着雁口” , 一声也不敢咳嗽,既无拒敌之策,又无抗战之勇,只能迎合番 帮,欺侮昭君软善。最无耻的是五鹿充宗等文武百官妻妾成 群,荒淫无度,丝毫也没有意识到 “女人祸水” 、“女人误 国” ,现在他们却以此为据催促元帝献出昭君,说什么: “他 外国说陛下宠昵王嫱,朝纲尽废,坏了国家。若不与他,兴兵 吊伐。臣想纣王只为宠妲己,国破身亡,是其鉴也”,“不是 臣等强逼娘娘和番,奈番使定名索取;说自古以来,多有因女 色祸国者” :毛延寿怂恿元帝沉溺酒色,所谓“田舍翁多收 十斛麦,尚欲易妇;况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怎能不广选 美女以充后宫?”五鹿充宗现在又以“女人祸水”为据,强逼元 帝献嫱和番,他们对待女人的态度表面上完全相反,其实质则 是一致的,都把女人当作牺牲品,或诈钱,或保官,内心深处 隐藏着非常卑下的肮脏的利己目的,而丝毫也不顾及民族的尊 严。他们在投江殉国的王照君面前黯然无光,在汉元帝面前也 显得非常渺小。

  (三)

  《汉宫秋》是一个抒情悲剧,汉元帝是贯穿全剧的抒情主 角。但剧中的汉元帝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封建帝王汉元帝了。 在《汉宫秋》中,汉元帝主要是作为汉民族的象征而出现在观 众面前的。

  作者极写元帝的善良多情。他深夜巡宫,听到琵琶声,命 昭君接驾。一见昭君有倾国之色,便神魂颠倒,喜出望外,禁 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当他得知因为毛延寿从中作粜,使他不得 宠幸昭君,立即下令“拿毛延寿首级报来” 。昭君为其远在秭 归的父母求取恩荣,元帝欣然答应,并封昭君为明妃。自从得 幸昭君,他“如痴如醉,久不临朝” ,见文武无心,离明妃悲 秋。明妃在他眼中如月里嫦娥,“体态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温 柔,姻缘是五百载该拨 (注定)下的配偶,脸儿有一千般说不 尽的风流”。奸臣逼他献嫱和番,这对他来说简直是睛天霹 雳,他坚决不肯,斥责奸臣: “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空有 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都是些畏刀避箭的,恁不去 出力,怎生教娘娘和番?” 奸臣以纣王因宠妲已而亡国相逼, 他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辟护: “俺又不曾彻青云高盖起摘星 楼” ,训斥奸臣: “你须见舞春风嫩柳宫腰瘦,怎下的教他环 佩影摇青塚月,琵琶声断黑江秋! ”他质问奸臣: “昭君共你 每有甚么杀父母冤仇?”他要求文武们商量对策,以退番兵, “免教昭君和番” ; 他揭穿奸臣,“大抵是欺娘娘软善,若当 时吕后在日,一言既出,谁敢违拗! 若如此,久已后也不用 武,只凭佳人平定天下便了! ”昭君挺身而出,请求和番,以 息刀兵,元帝只得忍痛割爱,他提出要亲去霸陵桥,送饯一杯 去,“怕娘娘觉饥时吃一块淡淡盐烧肉,害渴时喝一杓儿酪和 弼。我索折一枝断肠柳,饯一杯送路酒。眼见得赶程途,趁宿 头,痛伤心,重回首,则怕他望不见凤阁龙楼,今夜且则向霸 陵桥畔宿。”霸陵饯别,作者写元帝与昭君的别情感人肺腑。

  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 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旗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 苍, 人搠起缨枪, 马负着行装, 车��运着粮, 打猎起围 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 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 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 过宫墙,绕回 廊; 绕回廊,近椒房; 近椒房,月昏黄; 月 昏黄,夜生 凉; 夜生凉,泣寒螀; 泣寒螀,绿纱窗; 绿纱窗,不思 量!

  ……

  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 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 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我只索大臣行说一个推辞谎,又则怕笔尖儿那火编修 讲。不见他花朵儿精神,怎趁那草地里风光?唱道伫立多 时,徘徊半晌,猛听的寒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却原来 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

  这一段曲子把元帝忧伤恍惚,凄切缠绵的心里状态表现得 淋漓尽致。面对眼前深秋苍凉的旷野,想起回宫后寂寞空虚的 秋夜,怎不叫他痛苦悲伤!车声使他心碎,雁声使他断肠,难 见的昭君啊,再也不会回到身旁。

  明妃和番去后,元帝一百日不曾设朝。一天,夜景萧条, 好不烦恼,挂起美人图以解闷怀。在他疲倦困睡时,昭君从北 地逃回汉宫,刚叫一了声“陛下,妾身来了也” ,便被番兵抓 走了。元帝从梦中惊醒,呼唤娘娘,无人答应,抬头一看,“却 原来是画上的丹青”。正在悲痛惆怅,传来几声雁鸣:

  多管是春秋高,筋力短;莫不是食水少,骨毛轻;待 去后愁江南网罗宽;待向前,怕塞北雕弓硬。

  伤感似替昭君思汉主,哀怨似作薤露哭田横,凄怆似 和半夜悲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

  这失群的孤雁和离开明妃的他一样可怜;这失群的孤雁和 远去番邦的明妃一样进退两难;这孤雁是不幸的象征,令他同 情。但这孤雁的叫声又给他带来无穷的烦恼,使他因思念明妃 而“神思不宁”的心境更加恶化。他马上想到,远在番邦的明 妃听见这“寻子卿,觅李陵”的雁叫声,心中也一定不会好 受。她“虽然薄命,不见你个泼毛团,也耳根清净” ,于是他 对孤雁的叫声便由同情变成讨厌,希望大雁快快离开。可是大 雁偏偏不愿离去,呀呀哀鸣:

  又不是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冷冷。我只见山 长水远天如镜,又生怕误了你途程。见被你冷落了潇湘暮 景,更打动我边塞离情。还说甚雁过留声,那堪更瑶阶夜 永,嫌杀月儿明!

  ……汉昭君离乡背井,知他在何处愁听?

  孤雁呀呀飞过,檐间铁马丁丁,宝殿御榻冷清,落叶萧 萧,长门烛暗,“一声儿绕汉宫,一声儿寄渭城” 。明知忧思 过度添白发,还只是思念昭君劝不醒。

  总之,作者用梦会、雁声表现元帝的孤凄心情和对昭君的 思念,其多情如此,能不感人?!

  《汉宫秋》没有孤立地表现元帝的多情与善良,而是把它 与思念忠臣良将和斥奸骂佞结合在一起来写的。他怀念为刘家 创江山立下十大功劳的韩信,斥责身边文武: “太平时,夸你 宰相功劳; 有事处,把俺佳人递流 (流放) 。你们干请了皇家 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他揭露这些逼他献出昭君的文官武 将和拿美人图叛汉投匈的“忘恩咬主贼禽兽” 毛延寿是一丘之 貉,他后侮自己“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 ,到头 来,一个站出来为君分忧的也没有。他对文武众卿的言语,都 答应照办; 关键时刻,他的话文武公卿一句也不依。他痛 感“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 ,今日“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 见守玉关征西将。那里取保亲的李左车,送女客的萧丞相” 。

  《汉宫秋》中元帝的多情善良、爱憎分明以及对和平安定 生活的向往和依恋,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而不仅仅 是封建帝王的性格特点。汉元帝和昭君的关系,既是封建帝王 的爱情,也是中国人民要求和平安定生活的生动反映。呼韩邪 单于以武力相威胁索取昭君,是对封建帝王个人爱情生活的破 坏,更是对整个汉民族安定生活的挑战。尚书五鹿充宗力主割 爱献嫱,也不是什么爱国和番的行为,而是和毛延寿遥相呼应 的可耻行径。元帝的勉强献嫱和对奸臣的斥责、对昭君的依恋 和对忠臣的思念,有着特定的政治背景,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的 生活需要。正是在作者所描写的典型环境中,昭君投江和历史 上的昭君出塞,元帝的不愿献嫱和历史上的守信赐嫱一样,都 具有爱国的性质。而剧中尚书逼迫献嫱和历史上的元帝赐嫱也 有了带根本性质的区别。《汉宫秋》这一抒情悲剧的主要意义 就在于: 它不仅表现了元帝和昭君为了爱国而生离死别,同时 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牺牲个人幸福乃至 生活而保卫国家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节操。

  《汉宫秋》既然是抒情悲剧,所以不以人物个性鲜明和剧 情曲折取胜,而以浓郁的抒情色彩取胜。这一特点首先表现在 全剧曲词优美,哀婉动人。其次,作者用唱词节奏由缓变急, 情调由欢变悲,道具由琵琶变孤雁来表现元帝与昭君欢会与分 离前后感情的变化,自然贴切,富有诗意。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