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扎,巴卜扎,
小阿哥啊,睡觉吧,
你阿玛出兵发马了,
小阿哥在家等着吧!
大花翎子啊,亮白顶子啊,
挣下功劳是咱娘俩的啊!
演唱:张育生
记录:辽大采风队
——《中国少数民族作品选》第一分册
在近代史上,沙俄帝国经常入侵我国领土,残酷杀害我国人民,就如同列宁所揭露的那样:“它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中国的战争》)。这不能不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因此,在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满族民间文学中反对沙俄侵略的作品也就比较多,比如民间故事、传说中就有《萨布尔将军的故事》、《神威无敌大将军》、《吉林二将军炮打奥德萨号》和《毛子坟》等。
民歌《悠悠扎》即产生于这个历史环境之中,流传于当时抗击沙俄的北方重镇宁古塔地方(今之黑龙江省宁安县)。这是一首“摇篮曲”,它从出征士兵的妻子给婴儿催眠这一特殊角度,深刻反映了那个年代北方边陲劳动人民抗俄立功的思想情绪。
我国古代歌谣中的征夫、怨妇之情,常常被表现得哀怨凄苦,但这首《悠悠扎》却有些不同。诗歌中的妻子怀着对丈夫杀敌立功的渴望。她摇着儿子的摇篮,一切都在摇篮的晃荡声中趋向宁静,宁静之中,不免想起出征的丈夫。 “你阿玛出兵发马了,小阿哥在家等着吧!”叫儿子等着爸爸,潜台词是说自己等着丈夫。逗着儿子,她思念丈夫的感情会由于儿子的天真活泼而得以消释,儿子是她和丈夫共同创造的啊!但是,她的精神是乐观的,因为她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大花翎子呵,亮白顶子啊,挣下功劳是咱娘俩的呵!”她渴盼丈夫在抗击沙俄的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功劳,获得花翎顶戴,荣归故里。她沉浸在幸福的期待之中。当然,希望丈夫获得花翎顶戴,即希望丈夫获得官爵,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似乎不怎么高尚了。如果真这样提出责难,那将陷入空想。因为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心声,它也必然会把劳动人民的历史局限性反映在里面。更何况,在那个历史条件下,杀敌和受勋是统一的,抗击沙俄体现了民族的要求,在这场斗争中受勋也是对杀敌功劳的确证。因此,当妻子渴望丈夫获得花翎顶戴的时候,她其实也表示了对那场战争的态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了劳动人民在中华民族面临宰割时神圣的历史主动精神。那个士兵之妻,她摇着她那个小家庭的希望,她又何尝不是在摇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呢。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