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 “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
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 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鼓吹 曲辞·汉铙歌》
这是汉铙歌十八曲中唯一叙写战事的一首诗(“铙歌十八曲”最早著录于南朝沈约《宋书·乐志》。),然而所叙战争的时、地和性质,却无可考查。诗歌通过战场惨象的描绘,和对阵亡战士的哀悼,表达了强烈的反战厌战的主题思想。
诗篇的起始即描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战场上死尸狼藉,成群的乌鸦在盘旋啄食。(“战城南,死郭北”是互文,说明城郭南北都发生了激战,都有大量的战士伤亡。)这残忍的景象触引了诗人无限悲愤的情怀,他竟然大声地向无知的乌鸦发出了斥喊:“且为客豪(嚎)!野死谅(想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要求乌鸦先为死者号哭招魂,然后再吃他,这奇特的构思,渲世了诗人难以遏制的激动心怀。“水深激激(清澈),蒲苇冥冥(幽深),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诗人悲愤的目光移向广漠的沙场,只见流水深湍,芦苇幽暗,在死寂凄幽中,唯听得驽马在声声悲嘶。四个整饬的对偶句,浓烈地渲染了战后沙场气氛的惨酷阴森,从而为这幅图象抹上了最后一道沉郁的油彩。
诗的后半部分由叙事抒情转为愤激的议论。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在桥梁上修工事的役夫们,何以也像兵士被南征北调呢?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丁壮战死,田园荒芜,禾黍不收,士兵用什么果腹?愿作忠臣为国力战又怎能办得到? (“君”在此可作“君主”或“战士”解。)一连三个严厉责问,尖锐地揭示出连年战争给整个社会和生产所造成的深重灾难。诗的最后,以对死难战士的深深悼念和感叹作结: “思子(你)良臣(指士兵),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本诗叙事绘景凝炼生动,议论则愤激中含带幽默,风格古朴冷峻。体式上三、四、五、七言交错运用,具有汉铙歌句式灵活参差的杂言诗特点。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