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门,半里,经南门,转而西南上坡。一里,有桥跨溪上,曰南门桥。
《志》曰承恩。过桥,南上坡,一里,登坡,倚西山南行。三里,其坞自南来,有塔在坞东北山上,乃沿西山南下,半里,抵坞底。又半里,见有水贯坞中,石梁跨其上,是名土桥。即姚安水从西南峡中来,向东北峡去,桥北为大姚,桥南为定远,盖以是水为界也。
从桥南上坡,有村为定远屯。入峡渐上,一里东转,半里上坡,半里,由坡南转,一里,是为赖山哨。于是南下,一里,抵东南坡头。有岐,南行者为姚安府路,有海子在其东;东行者为赤草峰路。
逾坡东下一里,为赤草峰北村。
由村转南,溯溪行一里,度桥而南,半里,随赤草峰街子南行。一里,乃东上山。一里半,逾岭东南下,其东又有坞自西而北,甚遥。
下坡半里,由西山东麓南行。二里,村落傍溪左右,皆为仡老村。
此定远所属。又东一里半,始傍西水岸南行。半里,东度小桥,遂由东麓南行。二里至鹿家村后,遂东上山。山半有岐,路从歧入峡,半里,渡溪东北上。一里,至妙峰山德云寺。寺门西向,南望烟萝,后有梦庵亭。后五里,碧峰庵。
十一日待师未归,看《藏》。宗昘慧大师《西方合论》。
十二日饭,仍西下山。二里,南行。二里,随坞西转。二里,有桥跨溪上,曰梁桥。度其北,即仡老村尽处也,其水自南来入,路从村西上岭。一里半,逾坳西,行岭上。
半里,有岐从西南下,误从坡下直西。半里,乃改从岐西南行。
半里,渐下转南,又一里,乃南下,半里,抵峡中。随峡南去半里,有大路随东峡来,小水随之。西半里,入南峡。一里,有池在峡中。又一里半,峡分两岐,从西南者,倚东岭平上。一里,南逾坳。由坳转而西,始见西坞大开,西南有海子颇大,其南有塔倚西山下。是即所谓白塔也。乃西南下坡,二里,有村在坡下,曰破寺屯。于是从岐直西小路,一里,渡溪。稍西南半里,有一屯当溪中,山绕其北,其前有止水。由其西坡上南行一里,是为海子北堤。由堤西小路行半里,抵西坡下,是为海口村。转南,随西山东麓行,名息夷村海子。三里,海子西南尽,有路直抵大山下,半里,为高土官家。由其西南入峡中,上坡一里半,有神庙当坡峡间。
又上半里,活佛寺临其后。其西大山名龙凤山,又名广木山。
寺号龙华,僧号寂空。是日下午,寂空留止后轩东厢。其后有深峡下悬,峡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药栏花砌甚幽。墙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临深箐,外映重峦。是夜先订约订寂空,明晨欲早行,求为早膳。
白塔尚在寺东南后支冈上。冈东有白塔海子,其南西山下,又有阳片海子,其东又有子鸠海子,府城南又有大坝双海子,与息夷村共五海子。
十三日昧爽起,饭已久待,遂饭而下山。二里,仍出土官家后,遂转南行。一里,过格香桥,有小水自活佛寺后峡中来者,此峡正与白塔之冈,中格而对峙。
又南二里,有风自西界东突而出,路盘其东垂,则又一海子汇其东南。从海子北堤东向行,半里,随堤南转,一里半,抵海子东南尽处,遂东南行。四里,有冈自西而东突,是为龙冈卫,盘冈东皆大聚。半里,过聚东行。一里,复南。二里,曲度乾底。
复南二里,则西山一峰,复突其南,遂渐抵东山,则南北成两界焉。又南五里而入姚安府北门,歇青莲庵。
青莲碑记曰:“东烟萝,西金秀,南青蛉,北曲折。”
姚安府南随峡上一百四十里,镇南州;东逾大山一百四十里,定远县;西逾小坡一百二十里,北随大坞下一百二十里,白盐井。
姚安东西两界,皆大山夹抱,郡城当其南,西界最辟,直北二十五里,两界以渐而束,各有支中错如门户焉。中有小水,西自镇南州界北来,至郡北屡堰为湖,下流绕北峡之门而出,所谓青蛉川也。
十四日饭于青莲。日色已高,循城南一里半,为观音寺。转北过西门,共一里,抵旧西门。二里半,抵西麓,是为古寺山,以有古寺在山之东半也,即《志》所称祥龟寺也。
二里,逾顶下,其西环坞北口,则羊片湖在焉。西下一里半,行坞中。一里半,有坊当坞中,曰羊片屯。西过半里,转南半里,又西南半里,抵小山之麓。从其南坞西入一里半,又西上一里半,有岐焉:西北者,入山樵牧者所经;西南盘岭者,大道也。盘岭上一里半,逾其顶,是为当波院,而实无寺宇,乃南来之脊,北度而东,为古佛寺大山及大姚西界诸山也。于是西南下二里,有小水南流,随之南入箐。又东一里半,转而西一里半,峡始开。稍北盘坳一里,复西南下坡。
三里,峡中溪自南而北注,有桥跨之。度桥,遂循西山南向溯水行。二里,饭于村家。又南向行二里余,其峡自西来转,水亦从之,于是折而入,是名观音箐。管中止容一水,西溯之入二里,有观音堂,其前堰水甚泓澈,其侧石亦崡岈。又西三里,乃南上山,甚峻。二里,陟其脊,乃东南下。一里,抵峡中,遂循坡西南下,二里,抵景聚桥。桥上有亭,桥下水乃西来小流也。过桥三里,是为弥兴,居集甚盛。又南半里,转西一里余,有公馆神庙在冈上。由其前西南半里,转而西,于是连逾三坡,下陟三峡,共九里,有村悬西坡上,是为孙家湾,宿。
十五日昧爽,饭而行,霜寒殊甚。南上坡,溯小流入。五里,盘一坡,坡下有洞甚束,其东北人家,曰尾苴村。
稍西转南,是为龙马箐。三里,有哨当涧东坡上,是为龙马哨,有哨无人。山壑幽阻,溪环石隘,树木深密,一路梅花,幽香时度常常有香味飘过。又南一里,随峡转西。一里,有一峡自南来,甚深隘;一峡自西来。仍循北山行西来峡上,一里出峡,乃成坞焉。西向平下一里,有村当其西,是为大大苴村。西行二里,抵西山下,遂西上坡。半里,逾坳,北下陟坞,西北半里,是为小大苴村。
由其南半里,转而北上坡。
循西峡行二里,下渡涧中小水,即西上岭,甚峻。三里半,逾岭头。西行脊上,或南峡上,又临北峡,再平再上,三里余,则盘西岭之东,北转二里,逾其脊,此最高处也。东望烟萝东界尖山,在钱章关者,隐隐连妙峰,而西界南突之山亦见;惟北望活佛寺大山,反为孙家湾后山所隔,不可见。又西二里,当西突之处,有人守哨焉,是为老虎关哨。哨西下半里,行坡间一里半,是为打金庄牌界。又西一里半,逾坡,又西上一里半,是为绝顶,有公馆,东南之峡,至是始穷。其脉自南天申堂后,直北分支来,东度老虎关而北。于是西向稍下,半里,度一坡,半里,逾其巅。从巅西行一里,遂西望四十里外,层山一重西绕,又高峰一带南环者,皆大脊也,其东有小脊二重内隔,外有远峰二抹西浮有淡淡的两峰影子在西边浮现,不知为点苍为鸡足也。于是西下颇坦,五里下至峡中,是为五里坡,有水自南而北,小石梁跨之。度而西,盘西山南峡入,一里,又蹑坡而上,一里,凌其巅。一里半稍下,平行岭上。二里余,西向下,有溪自西南来,北向去,亦石梁跨之,是为普昌河。西上坡半里,为巡司。半里,复上一山脊。由脊西行四里,乃下,一里而抵普淜píng。
十六日由普淜西北行。二里,渡一水,一里,又渡一水,乃西上坡。二里,逾坡上,一里,脊上平行,三里,为金鸡庙。又西二里,为界坊,乃姚州、小云南界。又西行岭上五里,至水盆哨,乃西北稍下,即见南界水亦西流,出鼻窗厂而下元江矣。乃随北山临南峡西行。二里,山坑南坠峡,路随西脊过,有村当脊间,是为水盆铺。
盖老龙自西南来,从此脊北度,峙为一峰,其东南又折而南为水盆铺,惟中央一线,南流下元江云,铺西北上有关帝庙,就而作记,听听凭顾仆同行李先去。久之,乃随大道西二里,则岭北山下,亦下坠成西向之峡。于是循南峡之顶西径峡北所起尖山,是为青山,至是其西横拖而去。于是循南峡之顶西行。二里,忽见路北坠峡西去,路由其峡南岭脊行,于是与峡北之尖山,又对峡分流,西注云南,而北下金沙矣。始知大脊自九鼎南下,至洱海卫城南青华洞东度,又耸而南为水目山,其南又东转为天华山,即云南川坝子南兜之山也。从天华东北转,数起而为沫滂东岭,又东过公馆而度水盆铺,北耸为青山,其形东突而西垂川中,故自打金庄岭望之,仅为北尖峰,而至此又横夹而西。然是山西北二支,皆非大脊也;大脊即从东南水盆哨过脉,遂东南迤逦于天申宫南,又东至沙桥站分脊焉。
所过水盆哨、铺之南间,相去不过二里,忽度其脊南,又度其脊北,至由峡南岭稍上稍下,西南二里,公馆当其顶。又西下西上,再从岭脊西行八里,脊自西南来,至此稍突而北,乃转而北缘之。二里,又西南下,始追及前行行李。于是遂出山之西崖,见其西坞大开,于是直下,五里及麓,为沫滂铺。
西截坞八里,有二石梁东西跨,其下皆涸干,而川水实由之北注。又西二里,过大水堰塘。堰稍北,复西十里,抵西山下,为小云南驿,宿。
十七日昧爽饭。询水目寺在其南,遂由岐随山之东麓南行,盘入其西南坞中。
共五里,有水自山后破峡南出,即洱海卫青海子之流也,是为练场村,村在水西。渡桥西,复沿山而南,一里半,为温泉,其穴西向。待浴妇,经两时乃浴。
仍南沿而麓半里,又盘其山之南坞入,有溪自坞东出,即水目之流也,始见水目山高峙于西。溯水西入,见其西又大开南北之坞。横截其间,五里,抵西山麓,有村甚大,曰冉家屯。
由其后西向上山,于是有溪流夹村矣。
西上逾一岭,二里稍下,涉一涧。其涧自南而北,溯之南上。山间茶花盛开。
又二里余,为水目寺。
余误从其南大路,几逾岭,遇樵者,转而东北下,半里,入玉皇阁。又下,观倒影,又下,过普贤寺,又下,遇行李于灵光寺,遂置于寺中楼上。慧然乃西至旧寺访无住,方在上新建住静处,不值。旧寺有井,有大香樟,有木犬,有风井,有塔。由其后上无影庵,饭于妙忍老僧静室。暮过观音阁,观《渊公碑》,乃天开十六年(公元120年)楚州赵祐撰者。
十八日往无住处。
午过徽僧戒月静室,饭。
下午,观慧然新楼花卉。
十九日早,雨雪。
无住苦留,因就火僵卧。
上午,雨雪倏开,再饭,由山前东北下。五里,下山,过一村。北向二里,逾一坡。又二里,过一小海子,其北冈上有数家,曰酒药村。一里,越之,乃陟坞循东山北向行。五里,即青海子之西南涯也,遂与小云南来之大道遇,于是由青海子西涯西北向行。八里,则南山再突而北,濒于海,路或盘环绕之,或逾之。又五里,为狗村铺,坊名瑞禾,馆名清华。其处北向洱海卫城八里,西向白崖城站四十里。余从西路四里观清华洞。洞北有路西过岭,此白崖道;洞南有坞南过脊,此灭渡道。余出洞,循西山仍北行,六里,入卫城南门。顾仆亦至。出西门宿。
译文
初十日早晨很冷。从北门出去,走半里,经过南门,转向西南上坡。一里,有座桥横跨溪上,名南门桥。〔志书称承恩桥。〕过了桥,往南上坡,一里,登上坡,靠着西山往南走、三里,山坞从南边伸来,在山坞东北边山上有座塔,于是沿着西山往南下,半里,抵达坞底,又走半里,看见有条河贯穿坞中,石桥横跨河上,这桥名土桥。河就是姚安府的水从西南边峡谷中流来,向东北边的峡谷流去,桥北属大姚县,桥南属定远县,是以这条河为界。从桥南上坡,有个名定远屯的村庄。进入峡谷逐渐往上走,一里,往东转,半里,上坡,半里,顺坡往南转,一里,到赖山哨。于是往南下,一里,抵达东南坡头。有岔路,往南走是去姚安府的路,有片湖泊在路东;往东走是去赤草峰的路。翻过坡往东下一里,是赤草峰北村。顺村庄转南,溯溪流走一里,过桥向南走,半里•由赤草峰街子往南行。乙里,就往东上山。一里半,翻越岭往东南下,其东部又有山坞从西向北伸去,很遥远。下坡,半里,顺西山东麓往南走。二里,看到村落傍靠在溪流左右,都是讫佬村。〔这里是定远县管属。〕又往东走一里半,开始沿溪水西岸往南行。半里,往东过小桥,于是顺东麓往南走。二里到鹿家村的后面,于是往东上山。山腰上有岔路,从岔路进入峡谷,半里,渡过溪流往东北上。一里,到达妙峰山德云寺。寺门向西,往南看是烟萝山,背后有梦庵亭。往后五里、是碧峰庵。
十一日等候法师,他没有回来,阅读佛教经典。〔是宗录慧大师的《西方合论》。〕
十二日吃过饭,仍然往西下山。二里,往南行。二里,随山坞往西转。二里,有座桥横跨溪上,名梁桥。过到桥北,是讫佬村的尽头处,溪水从南边流来,道路从村西上岭。一里半,越到山坳西边,在岭上走。半里,有条岔路往西南下去,我错误地从坡上一直往西走。半里,才改成顺岔路往西南走。半里,逐渐往下转南,又一里,于是往南下,半里,抵达峡谷中。顺峡谷往南走半里,有条大路从东边的峡谷伸来,小河伴随而来。往西走半里,进入南边的峡谷。一里,峡谷中有一池水‘又走一里半,峡谷分成两边,顺西南边的走,靠着东岭平上。一里,往南越过山坳。顺山坳转向西,才看见西边的山坞十分开阔,西南有片比较大的湖泊,其南有座塔傍靠在西山下。这就是所说的白塔,于是往西南下坡,二里,有村庄在坡下,名破寺屯。从这里顺着一直往西岔的小路走,一里,渡溪流。逐渐往西南走半里,有一个村庄位于溪流中间,山环绕在村北,村前有停止不流的水。顺村西边的坡上往南走一里,这里是湖泊的北堤。从堤西的小路走半里,抵达西坡下,这是海口村。转南,顺西山东麓走,地名是息夷村海子。三里,走到海子酋南尽头,有道路直抵大山下,半里,是高土官家。从他家往西南进入峡谷中,上坡一里半,有座神庙位于坡谷中。又上半里,活佛寺对着神庙背后,西边的大山名龙凤山,又名广木山。寺名是龙华寺,僧人叫寂空。这天下午,寂空留我住后楼东厢房。楼背后有下悬的深谷,峡谷外是高高峙立的陡峰,庭院中种有芍药,台阶上放满花,十分幽雅舀墙外有一棵古梅,花很多,下临深谷,外映重峦。这天晚上和寂空事先约定,明天早晨准备一早启程,请求为我们早做饭。
白塔还在寺东南后面的分支山冈上。冈东有白塔海子,其南边的西山下,又有阳片海子,其东又有子鸡海子,姚安府城南又有大坝双海子,加上息夷村海子一共有五个湖泽。
十三日天亮起床板做好已经等候了很久,于是吃过饭就下山。二里,仍然出到高土官家背后,于是转向南走。一里,过格香桥,有条小河从活佛寺背后的峡谷中流来,这道峡谷正好把白塔所在的山冈从中分隔形成对峙。又往南走二里,有冈从西部往东突出,道路环绕其东垂,而且又有一个湖泊汇集在东南。顺湖泊北堤向东行,半里,跟着湖堤转南走,一里半,抵达湖泊东南岸尽头处,于是往东南行。四里,有冈从西向东突起,这是龙冈卫,围绕在冈东的都是大村落。半里,经过村落往东走。一里,又往南走。二里,绕过干枯的冈底。又往南二里,而西山的一座峰,又向南突起,于是渐渐伸到东山,就形成南北两边的分界。又往南五里就进入姚安府城北门,住在青莲庵。
青莲庵中的碑文写着:“东边烟萝山,西边金秀山,南边青岭Jl!,北边是曲折。,,
姚安府往南顺峡谷上一百四十里,是镇南州;往东越过大山一百四十里,是定远县;往西越过小坡一百二十里,往北顺着大坞下一百二十里,是白盐井……姚安府东西两边,都有大山环抱,府城位于其南,西边最开阔,直北二十五里,东西两边渐渐受到约束,各边都伸出支脉交错其中,如同门户一样。中间有小河,从西边镇南州界北面流来,流到府城北屡屡被堤坝隔成湖泊,下游绕过峡谷北口流出去,是所说的青岭川。
十四日在青莲庵吃饭。太阳已经升高,顺城往南走一里半,是观音寺。转北经过西门,一共走一里,抵达老西门。二里半,抵达西边的山麓,这是古寺山,因为有座古寺在山的东边,就是志书上说的祥龟寺。走二里,翻越山顶而下,山西边环绕着的山坞北口,是羊片湖所在的地方。往西下一里半,在坞中行走。一里半,坞中有片住宅,名羊片屯。往西经过屯走半里,转南走半里,又往西南走半里,抵达一座小山之麓。从山麓南边的山坞往西进去一里半,又往西上一里半,有岔路:西北边的,是进山砍柴放牧的路;西南边环绕山岭的,是大路。盘绕山岭往上走一里半,越过岭顶,这是当波院,而实际上没有寺庙,是从南边延伸来的山脊,往北走向东,形成古佛寺大山和大姚县西部的众山。于是往西南下二里,有股小水往南流,随水往南进入沟警。又往东走一里半,转向西走一里半,峡谷才开阔起来。逐渐向北绕山坳一里,又往西南下坡。三里,峡谷中的溪水从南向北流,有桥横跨溪流。过桥后,就顺西山往南溯溪水而行。二里,在村里的人家吃饭。又往南走二里多,峡谷转从西边伸来,溪水也跟着转,于是折进去,这里名观音著。警中只能容纳一股水,往西溯水进去二里,有座观音堂,堂前堤坝围着的水十分清澈,旁边的山石也很深。又往西走三里,于是往南上山,山很陡。二里,登上山梁,于是往东南下。一里,抵达峡谷中,就顺坡往西南下,二里,到景聚桥。桥上有亭,桥下的水是西边流来的小河。过桥后走三里,到达弥兴,聚居的人家很多。又往南走半里,转西走一里多,山冈上有公馆和神庙。从冈前往西南走半里,转向西,于是接连翻越三道坡,往下穿过三座峡谷,一共走了九里,有个村庄高高坐落在西坡上,这是孙家湾,在这里住宿。
十五日天刚亮,吃过饭就出发,霜冻十分寒冷。往南上坡,溯小河而入。五里,绕着一道坡走,坡下有个很狭窄的洞,坡东北有人家,名尾宜村。逐渐往西、转南,这是龙马著。三里,沟涧东边的坡上有哨,这是龙马哨,有哨所而没有人。山壑深幽险阻,溪流环绕,崖石狭隘,树木探密,一路上都有梅花,幽香不时地飘来。又往南走一里,顺峡谷转向西。一里,有一道峡谷从南边伸来,很深,很窄;一道峡谷从西边伸来。仍然顺着北山行走在西边来的峡谷中,一里走出峡谷,就是山坞。往西平缓地下一里,有村庄位于坞西,这是大大直村活往西走二里,抵达西山下,于是往西上坡。半里,越过山坳,往北下穿越山坞,往西北走半里,这里是小大直村。经过村南走半里,转向北上坡oJl匝西边的峡谷走二里,往下渡过沟涧中的小河,立即往西登岭,岭很陡。三里半,翻越岭头。往西从脊上走,有时顺南边的峡谷上,又对着北边的峡谷,两次走平路两次上坡,走三里多,就绕到西岭的东部,往北转二里,翻越其脊,这是最高的地方。往东看烟萝山东边的尖山,在钱章关一带,隐隐约约和妙峰山相连,而西边朝南突起的山也能看见;只有往北看活佛寺大山,反而被孙家湾背后的山所阻隔,不能看到。又往西走二里,位于西边突起的地方,有人在这里守哨,这是老虎关哨。从哨西往下半里,在坡间走一里半,这是打金庄牌的边界。又往西走一里半,越过坡,又往西上一里半,这是最高顶,顶上有公馆‘东南走向的峡谷,到这里才结束。其山脉从南边的天申堂背后,分出支脉一直向北延伸过来,往东越过老虎关向北。从这里向西逐渐下,半里,越过一道坡,半里,翻越坡顶。从顶上往西走一里,于是往西看四十里以外,一重层叠的山峦往西绕,又有一片高峰往南环,都是大的山脊,大山脊东边,内部分为二重小山脊,外有两抹远峰悬在西边,不知道哪是点苍山、哪是鸡足山。从这里往西下,路比较平坦,五里下到峡谷中,这是五里坡,有条河从南向北流,小石桥横跨河上。过桥后往西走,盘绕西山南边的峡谷进去,一里,又登坡而上,一里,登上坡顶。二里半,逐渐往下,在岭上平走。二里多,往西下,有条溪水从西南流来,向北流去,也是石桥横跨溪上,这是普昌河。往西上坡半里,到巡检司。半里,又登上一道山梁。顺山梁往西走四里,于是下山,一里就抵达普溯。
十六日从普泌往西北行。二里,渡过一条河,一里,又渡过一条河,于是往西上坡。二里,翻越坡往上走,一里,在脊上平走,三里,到金鸡庙。又往西走二里,到界坊,是姚州与小云南骚的分界。又往西在岭上走五里,到水盆哨,于是往西北逐渐下,就看见南部的水也向西流,从鼻窗厂流出去然后注入元江。予是顺北山而面对南峡往西行。二里,山坑往南坠入峡谷;道路顺西脊过去,山脊中有一个村庄兮名水盆铺。是主峰山脉从西南伸来,顺着这座山脊往北延伸过去,耸立起一座峰,其东南又折转向南为水盆铺,只有中央有一小股水,往南流到元江。水盆铺西北往上有座关帝庙,进庙去写日记,听任顾仆带行李朝前走。过了很久,才顺大路往西走,二里,在岭北山下,也下坠成往西走向的峡谷。从这里顺着南峡的顶上往西越过峡谷北面所耸起的尖山,这是青山,到这里往西横贯过去。于是顺着南峡的顶上往西行。二里,忽然看见路北的峡谷向西边坠下去,道路从峡谷南边的岭脊走,于是和峡谷北边的尖山,又峡谷相对,河水分流。水往西流入云南县,而往北流到金沙江。才知道主峰山脉从九鼎山往南走,到洱海卫城南面的青华洞向东延伸,又往南耸立为水目山,其南又向东转为天华山,就是云南县坝子南部环绕的山。从天华山往东北转,多次耸起而形成沫涝东岭,又往东延伸,经过公馆并越过水盆铺,往北耸立为青山,青山形状东边突出而西边垂伸到坝子中,所以从打金庄岭看青山,仅看到北边的尖峰,而到这里又看到向西横向两旁。然而这座山西、北两支,都不是主峰山脉;主脉是顺着东南边水盆哨的过脉,于是往东南曲折连绵地延伸到天申堂南,又往东伸到沙桥站分出支脉。我所经过的水盆哨、水盆铺南之间,相距不过二里,却一会越到山脊南面,一会又越过山脊北面,一直到顺峡谷南边的岭渐上渐下,往西南走二里,公馆坐落在岭顶。又往西上往西下,再顺岭脊往西走八里,岭脊从西南伸来,到这里逐渐向北突起,于是转向北沿岭脊走。二里,又往西南下,才追赶上走在前面的担行李人。于是就从山的西崖走出去,看见西边的山坞十分开阔,从这里直下,五里到达山麓,名沫傍铺。往西横穿山坞八里,有两座横跨东西的石桥,桥下都是干枯的,而坝子中的水确实是从桥下往北流。又往西走二里,经过大水堰塘。从堰塘稍稍往北,又往西走十里,抵达西山下,名小云南释,在这里住宿。
十七日天亮吃饭。询间水目寺,在小云南释南面,于是从岔路顺着山东麓往南走,绕进其西南边的坞中。一共走五里,有条河从山后穿过峡谷往南流出,就是洱海卫青海子的水流,这里名练场村,村庄位于河西岸。过桥往西走,又沿着山往南走,一里半,到了温泉,出水的洞口向西。等沐浴的妇女洗完,过了两个时辰才得以沐浴。仍旧往南沿西山脚走半里,又绕进山南面的山坞,有条溪从山坞东边流出,就是水目山的溪流,于是看见水目山高高耸立在西边。溯流往酉进,看到西部又敞开一道南非走向的大山坞。从坞中横穿,五里,抵达西边山麓,有个很大的村庄,名冉家屯。从屯后往西上山,在这里有条溪水流向村两旁。往西上翻越一座岭,二里,逐渐往下走,渡过一道沟涧。其涧从南往北去,溯涧往南上。山间茶花盛开。又走二里多,是水目寺。我误从寺南边的大路走,几乎翻过山岭,遇到砍柴的人指点,才转向东北下,半里,走进玉皇阁。又下,观览倒影,又下,经过普贤寺,又下,在灵光寺看见行李就放在寺中的楼上。〔慧然。〕于是往西去旧寺拜访无住,正在上面新修的住静处,没有遇到。旧寺中有井,有大香樟,有木犬,有风井,有塔。从旧寺背后上无影庵,在妙忍老僧的静室吃饭。太阳落山时经过观音阁,观看《渊公碑》,是天开十六年楚州人赵佑撰写的。十八日去无住那里。中午拜访徽州僧人戒月的静室,在这里吃饭。下午,观看慧然新楼的花卉。
十九日早晨,下雨雪。无住苦苦挽留,于是靠近火塘仰卧不起。上午,雨雪突然停了,天放晴,又吃饭,从山前往东北下。五里,下完山,经过一个村庄。向北走二里,越过一道坡,又走二里,经过一个小湖泊,北面冈上有数家人,名酒药村。一里,越过冈,于是穿过山坞顺东山往北行。五里,就是青海子的西南边,于是和从小云南骚来的大路相遇,从这里顺青海子西边向西北行。八里,则南山又向北突出,濒临青海子,道路有时盘绕南山,有时翻越南山。又走五里,是狗村铺,牌坊名瑞禾,公馆名清华。此处往北离洱海卫城八里,往西离白崖城站四十里。我顺西边的路走四里去看清华洞。洞北有道路往西越过岭,这是去白崖的路;洞南有山坞往南越过山脊,这是去迷渡的路。我走出洞,仍然顺西山往北行,六里,进入洱海卫城南门。顾仆也到了。从西门出去住宿。
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门,半里,经南门,转而西南上坡。一里,有桥跨溪上,曰南门桥。
《志》曰承恩。过桥,南上坡,一里,登坡,倚西山南行。三里,其坞自南来,有塔在坞东北山上,乃沿西山南下,半里,抵坞底。又半里,见有水贯坞中,石梁跨其上,是名土桥。即姚安水从西南峡中来,向东北峡去,桥北为大姚,桥南为定远,盖以是水为界也。
从桥南上坡,有村为定远屯。入峡渐上,一里东转,半里上坡,半里,由坡南转,一里,是为赖山哨。于是南下,一里,抵东南坡头。有岐,南行者为姚安府路,有海子在其东;东行者为赤草峰路。
逾坡东下一里,为赤草峰北村。
由村转南,溯溪行一里,度桥而南,半里,随赤草峰街子南行。一里,乃东上山。一里半,逾岭东南下,其东又有坞自西而北,甚遥。
下坡半里,由西山东麓南行。二里,村落傍溪左右,皆为仡老村。
此定远所属。又东一里半,始傍西水岸南行。半里,东度小桥,遂由东麓南行。二里至鹿家村后,遂东上山。山半有岐,路从歧入峡,半里,渡溪东北上。一里,至妙峰山德云寺。寺门西向,南望烟萝,后有梦庵亭。后五里,碧峰庵。
十一日待师未归,看《藏》。宗昘慧大师《西方合论》。
十二日饭,仍西下山。二里,南行。二里,随坞西转。二里,有桥跨溪上,曰梁桥。度其北,即仡老村尽处也,其水自南来入,路从村西上岭。一里半,逾坳西,行岭上。
半里,有岐从西南下,误从坡下直西。半里,乃改从岐西南行。
半里,渐下转南,又一里,乃南下,半里,抵峡中。随峡南去半里,有大路随东峡来,小水随之。西半里,入南峡。一里,有池在峡中。又一里半,峡分两岐,从西南者,倚东岭平上。一里,南逾坳。由坳转而西,始见西坞大开,西南有海子颇大,其南有塔倚西山下。是即所谓白塔也。乃西南下坡,二里,有村在坡下,曰破寺屯。于是从岐直西小路,一里,渡溪。稍西南半里,有一屯当溪中,山绕其北,其前有止水。由其西坡上南行一里,是为海子北堤。由堤西小路行半里,抵西坡下,是为海口村。转南,随西山东麓行,名息夷村海子。三里,海子西南尽,有路直抵大山下,半里,为高土官家。由其西南入峡中,上坡一里半,有神庙当坡峡间。
又上半里,活佛寺临其后。其西大山名龙凤山,又名广木山。
寺号龙华,僧号寂空。是日下午,寂空留止后轩东厢。其后有深峡下悬,峡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药栏花砌甚幽。墙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临深箐,外映重峦。是夜先订约订寂空,明晨欲早行,求为早膳。
白塔尚在寺东南后支冈上。冈东有白塔海子,其南西山下,又有阳片海子,其东又有子鸠海子,府城南又有大坝双海子,与息夷村共五海子。
十三日昧爽起,饭已久待,遂饭而下山。二里,仍出土官家后,遂转南行。一里,过格香桥,有小水自活佛寺后峡中来者,此峡正与白塔之冈,中格而对峙。
又南二里,有风自西界东突而出,路盘其东垂,则又一海子汇其东南。从海子北堤东向行,半里,随堤南转,一里半,抵海子东南尽处,遂东南行。四里,有冈自西而东突,是为龙冈卫,盘冈东皆大聚。半里,过聚东行。一里,复南。二里,曲度乾底。
复南二里,则西山一峰,复突其南,遂渐抵东山,则南北成两界焉。又南五里而入姚安府北门,歇青莲庵。
青莲碑记曰:“东烟萝,西金秀,南青蛉,北曲折。”
姚安府南随峡上一百四十里,镇南州;东逾大山一百四十里,定远县;西逾小坡一百二十里,北随大坞下一百二十里,白盐井。
姚安东西两界,皆大山夹抱,郡城当其南,西界最辟,直北二十五里,两界以渐而束,各有支中错如门户焉。中有小水,西自镇南州界北来,至郡北屡堰为湖,下流绕北峡之门而出,所谓青蛉川也。
十四日饭于青莲。日色已高,循城南一里半,为观音寺。转北过西门,共一里,抵旧西门。二里半,抵西麓,是为古寺山,以有古寺在山之东半也,即《志》所称祥龟寺也。
二里,逾顶下,其西环坞北口,则羊片湖在焉。西下一里半,行坞中。一里半,有坊当坞中,曰羊片屯。西过半里,转南半里,又西南半里,抵小山之麓。从其南坞西入一里半,又西上一里半,有岐焉:西北者,入山樵牧者所经;西南盘岭者,大道也。盘岭上一里半,逾其顶,是为当波院,而实无寺宇,乃南来之脊,北度而东,为古佛寺大山及大姚西界诸山也。于是西南下二里,有小水南流,随之南入箐。又东一里半,转而西一里半,峡始开。稍北盘坳一里,复西南下坡。
三里,峡中溪自南而北注,有桥跨之。度桥,遂循西山南向溯水行。二里,饭于村家。又南向行二里余,其峡自西来转,水亦从之,于是折而入,是名观音箐。管中止容一水,西溯之入二里,有观音堂,其前堰水甚泓澈,其侧石亦崡岈。又西三里,乃南上山,甚峻。二里,陟其脊,乃东南下。一里,抵峡中,遂循坡西南下,二里,抵景聚桥。桥上有亭,桥下水乃西来小流也。过桥三里,是为弥兴,居集甚盛。又南半里,转西一里余,有公馆神庙在冈上。由其前西南半里,转而西,于是连逾三坡,下陟三峡,共九里,有村悬西坡上,是为孙家湾,宿。
十五日昧爽,饭而行,霜寒殊甚。南上坡,溯小流入。五里,盘一坡,坡下有洞甚束,其东北人家,曰尾苴村。
稍西转南,是为龙马箐。三里,有哨当涧东坡上,是为龙马哨,有哨无人。山壑幽阻,溪环石隘,树木深密,一路梅花,幽香时度常常有香味飘过。又南一里,随峡转西。一里,有一峡自南来,甚深隘;一峡自西来。仍循北山行西来峡上,一里出峡,乃成坞焉。西向平下一里,有村当其西,是为大大苴村。西行二里,抵西山下,遂西上坡。半里,逾坳,北下陟坞,西北半里,是为小大苴村。
由其南半里,转而北上坡。
循西峡行二里,下渡涧中小水,即西上岭,甚峻。三里半,逾岭头。西行脊上,或南峡上,又临北峡,再平再上,三里余,则盘西岭之东,北转二里,逾其脊,此最高处也。东望烟萝东界尖山,在钱章关者,隐隐连妙峰,而西界南突之山亦见;惟北望活佛寺大山,反为孙家湾后山所隔,不可见。又西二里,当西突之处,有人守哨焉,是为老虎关哨。哨西下半里,行坡间一里半,是为打金庄牌界。又西一里半,逾坡,又西上一里半,是为绝顶,有公馆,东南之峡,至是始穷。其脉自南天申堂后,直北分支来,东度老虎关而北。于是西向稍下,半里,度一坡,半里,逾其巅。从巅西行一里,遂西望四十里外,层山一重西绕,又高峰一带南环者,皆大脊也,其东有小脊二重内隔,外有远峰二抹西浮有淡淡的两峰影子在西边浮现,不知为点苍为鸡足也。于是西下颇坦,五里下至峡中,是为五里坡,有水自南而北,小石梁跨之。度而西,盘西山南峡入,一里,又蹑坡而上,一里,凌其巅。一里半稍下,平行岭上。二里余,西向下,有溪自西南来,北向去,亦石梁跨之,是为普昌河。西上坡半里,为巡司。半里,复上一山脊。由脊西行四里,乃下,一里而抵普淜píng。
十六日由普淜西北行。二里,渡一水,一里,又渡一水,乃西上坡。二里,逾坡上,一里,脊上平行,三里,为金鸡庙。又西二里,为界坊,乃姚州、小云南界。又西行岭上五里,至水盆哨,乃西北稍下,即见南界水亦西流,出鼻窗厂而下元江矣。乃随北山临南峡西行。二里,山坑南坠峡,路随西脊过,有村当脊间,是为水盆铺。
盖老龙自西南来,从此脊北度,峙为一峰,其东南又折而南为水盆铺,惟中央一线,南流下元江云,铺西北上有关帝庙,就而作记,听听凭顾仆同行李先去。久之,乃随大道西二里,则岭北山下,亦下坠成西向之峡。于是循南峡之顶西径峡北所起尖山,是为青山,至是其西横拖而去。于是循南峡之顶西行。二里,忽见路北坠峡西去,路由其峡南岭脊行,于是与峡北之尖山,又对峡分流,西注云南,而北下金沙矣。始知大脊自九鼎南下,至洱海卫城南青华洞东度,又耸而南为水目山,其南又东转为天华山,即云南川坝子南兜之山也。从天华东北转,数起而为沫滂东岭,又东过公馆而度水盆铺,北耸为青山,其形东突而西垂川中,故自打金庄岭望之,仅为北尖峰,而至此又横夹而西。然是山西北二支,皆非大脊也;大脊即从东南水盆哨过脉,遂东南迤逦于天申宫南,又东至沙桥站分脊焉。
所过水盆哨、铺之南间,相去不过二里,忽度其脊南,又度其脊北,至由峡南岭稍上稍下,西南二里,公馆当其顶。又西下西上,再从岭脊西行八里,脊自西南来,至此稍突而北,乃转而北缘之。二里,又西南下,始追及前行行李。于是遂出山之西崖,见其西坞大开,于是直下,五里及麓,为沫滂铺。
西截坞八里,有二石梁东西跨,其下皆涸干,而川水实由之北注。又西二里,过大水堰塘。堰稍北,复西十里,抵西山下,为小云南驿,宿。
十七日昧爽饭。询水目寺在其南,遂由岐随山之东麓南行,盘入其西南坞中。
共五里,有水自山后破峡南出,即洱海卫青海子之流也,是为练场村,村在水西。渡桥西,复沿山而南,一里半,为温泉,其穴西向。待浴妇,经两时乃浴。
仍南沿而麓半里,又盘其山之南坞入,有溪自坞东出,即水目之流也,始见水目山高峙于西。溯水西入,见其西又大开南北之坞。横截其间,五里,抵西山麓,有村甚大,曰冉家屯。
由其后西向上山,于是有溪流夹村矣。
西上逾一岭,二里稍下,涉一涧。其涧自南而北,溯之南上。山间茶花盛开。
又二里余,为水目寺。
余误从其南大路,几逾岭,遇樵者,转而东北下,半里,入玉皇阁。又下,观倒影,又下,过普贤寺,又下,遇行李于灵光寺,遂置于寺中楼上。慧然乃西至旧寺访无住,方在上新建住静处,不值。旧寺有井,有大香樟,有木犬,有风井,有塔。由其后上无影庵,饭于妙忍老僧静室。暮过观音阁,观《渊公碑》,乃天开十六年(公元120年)楚州赵祐撰者。
十八日往无住处。
午过徽僧戒月静室,饭。
下午,观慧然新楼花卉。
十九日早,雨雪。
无住苦留,因就火僵卧。
上午,雨雪倏开,再饭,由山前东北下。五里,下山,过一村。北向二里,逾一坡。又二里,过一小海子,其北冈上有数家,曰酒药村。一里,越之,乃陟坞循东山北向行。五里,即青海子之西南涯也,遂与小云南来之大道遇,于是由青海子西涯西北向行。八里,则南山再突而北,濒于海,路或盘环绕之,或逾之。又五里,为狗村铺,坊名瑞禾,馆名清华。其处北向洱海卫城八里,西向白崖城站四十里。余从西路四里观清华洞。洞北有路西过岭,此白崖道;洞南有坞南过脊,此灭渡道。余出洞,循西山仍北行,六里,入卫城南门。顾仆亦至。出西门宿。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