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杜甫

杜甫《画鹰》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2022-12-10 23:06:16

  杜甫《画鹰》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画鹰

  【题解】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风格。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这首题画诗写于公元713—公元741年的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诗中通过描绘雄鹰的威猛形态以及搏击的迅猛激情,表达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伟大志向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原文】

  素练风霜起①,苍鹰画作殊②。

  㧐身思狡兔③,侧目似愁胡④。

  绦镟光堪擿⑤,轩楹势可呼⑥。

  何当击凡鸟⑦,毛血洒平芜⑧。

  【注释】

  ①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②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③㧐(sǒng)身:即竦身,指耸身,纵身向上跳。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④侧目:斜视。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

  ⑤绦(tāo):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镟(xuàn):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堪擿(zhāi):可以解除。擿:同“摘”。

  ⑥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⑦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这里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小人,似有锄恶之意。

  ⑧平芜:平坦宽阔的草原。

  【译文】

  观看这洁白的画绢之上,突然感觉升起了一片秋冬肃杀之气,原来是画中的鹰如此不同凡响,仿佛挟裹逼迫骇人的风霜。

  它竦起身躯的样子,好像要捕杀狡兔,斜视的目光异常锐利,就像沉思发愁的碧眼胡人。

  你再看,这只鹰被系在一根丝绳上,丝绳的另一端系着一个闪闪发亮的金属转轴,仿佛可以解下来一般,画中鹰的势态简直太逼真了,似乎只要把丝绳和金属环解开,堂前廊柱上的画鹰就会呼之欲飞,直冲云霄。

  真希望这只凶猛无比的画中鹰能够变成真实的雄鹰,展开双翅,去捕捉那些平凡庸腐的鸟儿,让它们毛羽殆尽,血洒莽莽草原。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