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于立·观牡丹有感》原文及赏析

2022-12-14 14:09:15

  《牡丹·观牡丹有感》咏牡丹诗鉴赏

  于立

  摇摇红影一枝斜,看舞东风雨髻娃。

  堪笑年年未归客,借人池馆赏春花。

  作者于立是以诗酒放浪江湖的元代隐士。惟爱吴中的水乡,寓居于玉山草堂(元人顾仲瑛建造),与顾仲瑛等诗酒为乐。这首《观牡丹有感》诗,恐作于此处,抒发他客中观牡丹花开所引起羁旅愁思与渴望自己栽培牡丹花的美好愿望。元代诗人杨铁厓(维桢)说他是“行云流水,无所凝滞,游方之外者。”诗如其人。

  这首诗是歌咏牡丹、抒发观感的咏物诗。而他描写的角度是东风吹开牡丹的刹那情景与自己触景所生的复杂心理活动,由表及里地揭示热爱牡丹花的深情。诗的开端一句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观牡丹。但他不把牡丹作为静物描写,也不作精工细雕,而是捕捉一刹那间扑入眼帘的牡丹随东风摇曳多姿的形象。红花影移翩跹,枝斜娇弱无力。定睛细看,敏捷思索,原是东风吹拂牡丹,如看神仙起舞,又象梳着两个发髻的幼娃。首句描写牡丹的动态形象生动逼真。次句补叙得气韵生动,联想奇妙,比喻颖脱活泼,贴切情深。真是巧夺天工。前人亦有把牡丹比美女、仙人,均未有如此之妙者。唐人周繇《看牡丹赠段柯古》“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这只是平面的形似的类比,缺乏内在的神韵与美的魅力。宋人范成大也写风中牡丹:“寒入仙裾粟玉肌,舞余全不耐风吹。从教旅拒春无力,细看腰肢袅袅时。”写法与此诗有相似之处引,但也是两者动态形象的描述。缺乏于诗东风化蕴牡丹的神理情韵。所表达感情的深浅程度也逊于于诗。因此这两句诗塑造了观赏牡丹的美的意境,引读者作此诗境中人,与作者神游牡丹王国。诗的第三句一转,写有感:“堪笑年年未归客”,堪者,可也。可笑自己这位年年流寓在外,作客不归家的清客。诗意是自责自嘲,诗情波折陡转。由愉悦的心境转为羁旅思归的愁境,表面似与观牡丹无关,实际牡丹是制造这种心境的媒介物,是诗意转向深入、感情向新的高峰突起的前奏。年年作客不归,是自责自嘲的表面现象,也是眼前实境的真实描写,说明是客中观牡丹所生的感慨。但人们仍觉得这种感慨似是而非,留下一个悬念。不待人们仔细抚迹思索探寻,诗人立刻推出结束诗句:“借人池馆观春花”。由于作客在外,自然没有自己的池馆,观赏主人家的春花,自然含牡丹在内。言外之意,应归家,造自己的池榭台馆,要自己亲手栽培春花,桃、李、芍药、牡丹……。把自己身心同花的命运联结在一起,对牡丹的了解将更深,对牡丹之爱将更挚热而永久。眼前这种观赏牡丹,爱牡丹将是浅层的,随着花谢而趋于淡忘。诗的后两句一纵一收,转出一个更高更深的哲理境界,耐人咀嚼,诗味甘美。

  这首诗能从平凡的观花的细节中,真实地描述客中观牡丹有感的复杂心理过程,从而探索发掘出生活哲理,真正的感知,持久地爱憎,是从自身实践中来。看似浅显,但又深奥,正反映了诗人渊博的学识与深邃的思想。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常却奇崛”,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不落俗套,独僻蹊径,是诗歌的生命。

相关推荐

  • 《卢挚·湖南宪幕牡丹》原文及赏析
  • 《刘敏中·水龙吟同张大经御史赋牡丹》原文及赏析
  • 《元好问·紫牡丹》原文及赏析
  • 《姚云文·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原文及赏析
  • 《王沂孙·水龙吟牡丹》原文及赏析
  • 《刘壎·烛影摇红月下牡丹》原文及赏析
  • 《陈允平·平韵满江红牡丹》原文及赏析
  • 《袁枚·牡丹说》原文及翻译
  • 《沈括·正午牡丹》原文及翻译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