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元稹·感石榴二十韵》原文及赏析

2022-12-23 17:28:07

  《石榴·感石榴二十韵》咏石榴诗鉴赏

  元稹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

  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

  酸辛犯葱岭,憔悴涉龙沙。

  初到摽珍木,多来比乱麻。

  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

  唯我荆州见,怜君胡地赊。

  从教当路长,兼恣入檐斜。

  绿叶裁烟翠,红英动日华。

  新帘裙透影,疏牖烛笼纱。

  委作金炉焰,飘成玉砌瑕。

  乍惊珠缀密,终误绣帏奢。

  琥珀烘梳碎,燕支懒颊涂。

  风翻一树火,电转五云车。

  绛帐迎宵日,芙渠绽早芽。

  浅深俱隐映,前后各分葩。

  宿露低莲脸,朝光借绮霞。

  暗虹徒缴绕,濯锦莫周遮。

  俗态能嫌旧,芳姿尚可嘉。

  非专爱颜色,同恨阻幽遐。

  满眼思乡泪,相嗟亦自嗟。

  在万紫千红竞相斗艳的百花园中,石榴并不出类拔萃,它既没有牡丹倾国倾城之貌,也没有秋菊儒雅高洁之名,它生性随和,耐寒耐旱,山地平原,村边屯里都可托根安身,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石榴既不名贵也不娇艳,然而就是这么一种普通寻常、不为人倚重的石榴花,却牵动了诗人敏感的心弦,为之写下了这么一篇洋洋洒洒富有感伤意味的诗歌。

  诗是从叙石榴身世落笔的。石榴原产于安石国。(今伊朗及附近地区)据《群芳谱》记载它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安石国带回来的。石榴从遥远的安石国出发,路上历尽了千辛万苦,过葱岭,涉龙沙,远离故土,千里播迁才来到中原。但到达中土后,石榴的遭遇并不好,人们对它并不珍视,把它冷落在故园垣墟之间,闲抛闲掷,与乱麻等同视之。石榴背井离乡,流落异地颇受冷遇,这引起了诗人无限怜惜同情之心。“唯我荆州见,怜君胡地赊”。“胡地赊”指石榴故土之遥远。这是一篇紧要之处。也是元稹“感”石榴之出发点。我之怜君,乃是惜惺惺怜同病,怜君亦复自怜。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元稹初贬江陵士曹参军之际。《旧唐书》本传说元稹“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远离京洛,外谪蛮荆之地,此时心情,诚可想见,在这么一种特殊的心境之下,吟咏石榴身世,自有一番深沉的寄托。

  诗的中间部分致力描绘石榴物态。诗人由怜花到惜花,惜花到种花、护花,把石榴花移栽入檐,加以精心栽培,使之重展应有的风采。“绿叶”句以下到“芳姿尚可嘉”为止,则极力渲染在诗人培植下的石榴花迷人的芳姿:翠绿欲滴的叶子上缀满了鲜红的花苞,微风吹来,一树火红的石榴花熠熠生色,象早晨天边绚丽夺目的彩霞。诗人在这几句诗中,用了不少“赋”的手法,由眼前的石榴花联想到帘中晃动着的女子之石榴裙衫,联想到轻纱掩映下美丽的烛焰。石榴盛开时仿佛“金炉焰”,委地时犹如“玉砌瑕”,诗人还以琥珀、燕支(即胭脂)之色描之,以珍珠、绛帐,芙蓉之形绘之,洋洋数韵之中,极尽铺叙之能事,努力勾勒光彩照人的石榴形象,故不惜浓墨重彩渲染石榴照眼之“颜色”。

  最后四句,诗人笔锋陡转,使所咏之物顿时超越了自我形象而进入更高境界。“非专爱颜色,同恨阻幽遐,满眼思乡泪,相嗟亦自嗟”此乃元稹惯用的卒章显志手法,与诗之起笔遥相承应。诗在谋篇立意上也很有特色。作者先叙石榴身世来历,再赋写石榴仪容,最后道出惜花之缘由。诗人之叙石榴身世,是怜其流落异乡。诗人之叙石榴颜色,是为其所受不公平待遇而抱屈。诗人之爱惜石榴,是因为石榴最能寄托他刻骨的思乡之情。人与花同恨江山阻隔故土遥远,故诗人忍不住对花感伤,在石榴花前洒下了一掬同情之泪。此等咏花,岂仅仅咏花而已,实是托花自伤身世之辞。

相关推荐

  • 《柳宗元·新植海石榴》原文及赏析
  • 《吴伟业·石榴》原文及赏析
  • 《刘辰翁·清平乐石榴》原文及赏析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原文: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
  • 民歌《石榴花开叶儿稀》原文及赏析
  • 亦舒《石榴图》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
  • 郭沫若《石榴》读后感(三篇)
  • 纪伯伦《石榴》原文欣赏
  • 《石榴》原文及鉴赏
  • 库普林·Γ·C·Ж《石榴石手镯》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