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魏晋南北朝·谢灵运《入彭蠡湖口》原文及赏析

2023-01-17 17:06:16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希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有一定的格式,先是总述玩赏山水的感受,然后描述玩赏山水的过程,进行具体刻画,最后是进行哲理的思索。这首《入彭蠡湖口》也是这样安排的。这首诗歌可能是诗人往临川途中自长江入彭蠡湖口所作。

  这首诗的笔调比较凝重,这是由于诗人着意排比的缘故。然而其中“春晚绿野秀”句,却具有信手拈来的妙趣,所谓“初日芙蓉,自然可爱”,“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都只有用到这里来才不觉得是夸张的赞语。

  春晚而绿野秀乃是自然的时序,然而春晚的“晚”字实在就是一个暮景。暮色的安详与辽阔,虽然带有苍茫的感觉,却被一个“春”字点染得年青起来,所谓“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何等的轻快又何等的博大,这正是一个“秀”字的来源。“野”与“秀”本来绝不相类,正如象“春”与“晚”本来是两种性格,然而它们都融洽而为一,这便产生出一个新的力量,使得茫茫大野中无处不成为秀丽,它的点染便又在一个“绿”字,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 岂不全得力于 “绿”字的安排? 绿的颜色似有意似无情,它最谐调而又最富于生机,这便是大自然的健康之意。我们写离恨用 “青草”或“芳草”,用意仍在草与路的关系。所谓“绵绵思远道”、“远芳侵古道”,何况青与碧的印象都不同于“绿”字。至于“秋草萋已绿”、“秋风下庭绿”,这已非单纯的绿了,都不足以说明绿的本色。绿的本色正在于笼罩万有而又新鲜得不着痕迹。

  “春晚绿野秀”,我们乃只看见一片绿的原野、山冈、林木,随着不同的地形,随着不同的场合,它都把绿色点染了一切,这所以接近了自然,成为博大的领域。久处在雨中的我,对濛濛的雨丝实在没有什么好感,然而读起诗来,它仍然引起我最大的兴趣,“寒雨连江夜入吴”、“江雨霏霏江草齐”,这些不用说了,就是想起人们对于西子湖的说法: “晴湖不如雨湖”,也觉得大有情致。这些平时马马虎虎不去管它,仔细想想正是问题所在。晴湖何以不如雨湖?这当然是一面之辞,当然是因为晴湖看得多了,然而雨湖的本身的美却因此不可忘却,它借着一片迷茫的细雨把一切独立的事物都变为谐和,把一切单调的事物都予以湿润,这正如暮色收拾了零乱的人间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然而“春晚绿野秀” 岂不正有着一片晴中的雨意吗?它因此把山冈原野都打成一片,把不同的颜色都调和在一个颜色之中,原野的浑然才与一个“秀”字并存,我们这里乃解得一种丰富的心情,一种轻松的美意,我们无所牵惦,更无所谓迟暮之感。这才是春的宇宙的完成,我们如同又返老还童乃无往而不是喜悦。

相关推荐

  • 唐·张说《入海》原文及赏析
  • 唐·张说《入海》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原文及赏析
  • 唐·崔颢《入若耶溪》原文及赏析
  • 清·王士禛《再过露筋祠》原文及赏析
  • 唐·温庭筠《利州南渡》原文及赏析
  •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二首》原文及赏析
  • 唐·李贺《南山田中行》原文及赏析
  • 唐·李群玉《南庄春晚二首》原文及赏析
  • 唐·柳宗元《南涧中题》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