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宋·华岳《骤雨》原文及赏析

2023-01-18 09:38:32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写景诗大体上有两种角度: 一是作者置身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情于景,以情感人; 一是作者站在所描写的景物之外,再现当时的情形,以刻画为工。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华岳的《骤雨》即属后一种写法。作者是从牧童在山中的遭遇来描写骤雨,时间则从雨前写到雨后。这种再现当时情形的写法,使得这首不是叙事的诗,却具有一定的叙述性,并产生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骤雨”,是来也迅疾、去也迅疾之雨,而且其势凶猛,故又称“暴雨”。这首诗就是抓住了 “迅”、“猛” 二字做文章。

  第一联写雨的来势。牛头至牛尾不过数尺之地,然而牛尾方见乌云翻滚,牛头则已是大雨滂沱。从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来看,这不过是一掉头的工夫; 在旁观的作者而言,则是转瞬之间的事情。作者在这里用 “泼”形容乌云的铺天盖地、奔涌而前,用 “翻车轴”形容风裹着雨、雨挟着风的狂暴力量; 可见这场雨来势之迅猛,确实非同寻常。

  第二联写雨势。暴雨倾泄,溪水猛涨,顷刻之间,淹没了两岸的沙滩,山洪滚滚而下,其声汹汹,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呐喊,犹如飞流直泻的瀑布在轰鸣。“顷刻”指水涨之快,也正说明雨势之猛。作者用 “卷”字形容水力之凶猛,似乎两岸的滩地不是被淹没,而是被汹涌的洪水席卷而去。其实,雨势猛,洪水汹,描写的仍是雨的狂暴。暴雨是造成山洪的原因。借山洪的泛滥来描写暴雨,使读者对暴雨的凶猛的认识更具体,更鲜明。

  正因为作者是从旁观的角度来描写这场骤雨,所以在第三联中便能从容不迫地交代牧童的情况。“侵早”即“清早”。在这暴雨突来、溪水猛涨的时刻,牧童正慌忙骑牛横渡山溪,准备回家避雨。然而,未等他驱牛上岸,便已是风吹云散,雨过天晴了。阳光下,大雨洗刷过的山林分外郁郁葱葱,清新怡人。当我们读“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这两句时,可以想见牧童渡溪时慌乱焦急的神态,想见他立在溪水中仰看满天乌云消散的惶惑惊奇的表情,从而体会到他在片刻之间如释重负的心情和对雨后山色的新鲜感。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来表现: 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快得令人无从应付,所以称为“骤雨”。

  前人说诗,有“起、承、转、合”一法。这首诗的结构便有此特点。作者以描写骤雨来势之迅猛起首,承以描写骤雨所引起的山溪洪流,然后宕开一笔,交代牧童的情况,结尾写雨过天晴,与首联相合,并以“雨势骤晴”点明题意。节奏紧迫而有波澜,结尾活泼有趣。

相关推荐

  •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原文及赏析
  • 清·王昶《上津铺》原文及赏析
  • 清·陈去病《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原文及赏析
  • 唐·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 清·王鸣盛《乌石滩》原文及赏析
  • 清·刘远誉《九日登东山》原文及赏析
  • 清·郑珍《云门墱》原文及赏析
  • 清·顾炎武《五台山》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谢灵运《入彭蠡湖口》原文及赏析
  • 唐·张说《入海》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