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宋·叶绍翁《烟村》原文及赏析

2023-01-18 10:46:11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两三花。

  叶绍翁生活在南宋末年,他的集子收入《江湖小集》,也算是江湖派诗人,但其诗不流于江湖诗歌的粗疏叫嚣。善为七绝,写景抒情,多精妙之作。只是格局太小,仿佛盆栽小景,只宜于赏玩,很难强烈震撼人们的心弦。这首诗就是从大自然中偶然裁取的一幅小景。诗人用清丽的笔墨把它描绘出来,好象是一帧水墨画。

  这是一幅江南水乡春天的画图,它烟雾迷濛、水墨淋漓。因为听到 “犬吠”才感到云烟雾霭之中当有一座村落。因此“隐隐”一句的语序和感觉是颠倒的。诗人感到一片水气之中有座村落,自然就产生了寻找人家的想法。为什么呢?诗人没有说,但从诗中表现出的悠悠然、从容不迫的态度来看,这种寻求并没有十分的必要性。也许只是诗人听到“犬吠”时的一种无意识的反映,因为鸡鸣犬吠是有“人家”的标志。没有找到人家,又无寻找的必要,写到此,意思似乎已经完了。

  “只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两三花”。诗人笔锋一转,妙出新境,但与上二句却有承接关系。正因为桥断溪隔,人难以接近“隐隐”的烟村, 怎么能寻到人家呢? 这时, 忽见小溪曲折回环之处, 两三片碧桃花流漾而出。这一笔, 不仅点染了江南春光的秀丽, 而且用陶潜(桃花源记》的典故暗示 “隐隐”烟村仿佛人间仙境。陶潜在《桃花源记》中写道: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个寄托着陶潜美好理想乐土的重要标志就是桃花。唐代诗人王维写《桃源行》,把桃源深处渲染为仙境: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而叶绍翁只写他看到溪流中的两三片碧桃,那定是从烟村流出,就此止笔,给读者留下一片悬想: 烟村会不会就是人间乐土——桃花源呢? 此诗的妙处在于没有点破。唐刘长卿《寻张逸人山居》: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此诗显然为叶氏所祖。但刘诗的毛病在于说得太死,把逸人山居与桃源等同起来,读后缺少余味。清代康熙皇帝把刘诗书赐给铁面御史傅作楫时,把“桃源定在深处”改作“桃源意在深处”,也没有克服掉刘诗的缺点。叶氏却把诗意表现得十分蕴藉。

  这首小诗色彩运用也较成功。全诗的基本色调是灰濛濛混沌一片,略嫌昏暗。但最后用“两三”片粉红色碧桃加以点染,虽然用色不多,但和底色产生鲜明对比,使得这幅小景十分生动、悦目。

相关推荐

  • 唐·刘长卿《秋云岭》原文及赏析
  • 宋·武衍《秋夕清泛》原文及赏析
  • 清·严遂成《秋夜投止山家》原文及赏析
  • 宋·朱淑真《秋日晚望》原文及赏析
  • 唐·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原文及赏析
  • 唐·李涉《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 清·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原文及赏析
  • 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及赏析
  • 宋·释志南《绝句》原文及赏析
  • 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