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唐·韩愈《答张十一》原文及赏析

2023-02-05 17:01:42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韩愈与张十一(名署)同为监察御史,又一起被贬,张贬为郴州临武令,韩贬为广东阳山令,张曾写《赠韩退之》诗,第二年春天,韩愈写此诗作答。

  诗的前四句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勒了阳山地区春景的轮廓,用笔极其省净,而又形象鲜明。首句七字,就描写了山、江、水。山曰“净”,可见山景的清新明丽; 江曰“空”,可见江面杳无船只,江水浩渺无垠; 水曰“见沙”,可见其清澈见底。这本来是一幅很明净、秀丽的画面,诗人却在这幅明丽的背景上描写了哀猿的啼叫和两三户人家,使美丽的图画添了几分荒寒僻远的色调。“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yún dāng),大竹名,生水边,长数丈; 踯躅(zhí zhú),即“羊踯躅”,亦称“闹羊花”,生在山地,二月发花,其花火红,耀眼夺目。诗人的视线从远望山光水色而移到近处,但见纤纤竹笋竞相滋生、节节见长,鲜艳的羊踯躅花悠闲自在地开放。“竞”“闲”二字不仅对仗工稳,而且为阳山春景注入了春意,点缀了色彩,略带荒寒寂寥的阳山春景有了春色的繁盛和热闹。

  诗的后四句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未”字领带“报” 与 “知”。意谓没有报答皇帝的洪恩,也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但愿不要在炎热的瘴气中断送了自己的一生。韩愈这首诗是答友人的,友人张署在诗中约韩愈“扁舟西下共归田”。告老还乡,解缨归田,都是封建时代仕途的末路,显然,此时的韩愈虽遭贬谪,但仍不乏建功立业之心,这两句也算是对友人邀约的婉转拒绝。最后两句包含了作者十分复杂的感情。友人的邀约与个人的抱负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然而正是友人的赠诗让诗人猛惊年华的空逝,不禁对镜瞅鬓,顿时觉得华发增多,不免生出功业未就、虚度年华的惆怅与感伤。

  诗中的景是明丽的,而诗中的情是低沉的,乍读起来,似极不协调,而细察作者的衷肠,便觉得含蓄深沉。诗人描写阳山的明山秀水,绝不是就景写景,而是为回答友人的邀约所作的伏笔。意思是说,如果甘心归田隐居、无所作为,阳山虽有点荒僻,也不失为颇有景致、颇为安静的世外桃源。诗的叹逝之情似乎是友人的赠诗勾起的,其实作者写春笋“竞长”、“踯躅闲开”,又何尝不包含对植物的自得其情、各适其性的羡慕,并由此感叹自己身不由己、志不获展的愤懑。

  前人评价此诗“真得杜意” (程学恂《韩诗臆说》),所谓“杜意”,其一是指诗人穷途困境不忘君国功业的用世思想; 其二当是指杜诗感情沉厚和写景疏放的相互兴发、相互调和、相互融合,从而造成的怨而不怒的浑沦敦厚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韩愈这首诗确是“真得杜意”。

相关推荐

  • 唐·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原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
  • 明·袁宏道《苍龙岭》原文及赏析
  • 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原文及赏析
  • 清·秋瑾《赤壁怀古》原文及赏析
  • 唐·张敬忠《边词》原文及赏析
  •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及赏析
  • 宋·晁端友《宿济州西门外旅馆》原文及赏析
  • 唐·王昌龄《太湖秋夕》原文及赏析
  • 明·杨基《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