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作安期生, 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 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 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 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 哦诗长作寒螀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 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 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 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 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 三更雪压飞狐城!
这是一首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出的爱国诗篇。全诗以昂扬的笔调,雄伟的气势,奇特的想象,铿锵有力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此诗起势不凡,开端四句,用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人生理想。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往来于东海及蓬莱山,已逾千岁。李西平,即唐朝的李晟,因平定叛乱有功,被封为西平郡王。从语法结构上看,这四句实际上是一个包含着两个分句的复句,“人生”是它们的共同主语,其意思是说:人生如果不能做安期生那样的仙人,醉骑长鲸到东海畅快地漫游,就应当做李西平那样的功臣,剿灭叛贼,收复旧京,使天下享太平。但联系全诗的内容来读,可以看出这两个分句不是一般的选择关系,作者并不想做安期生那样的仙人,而只想做李西平那样的功臣,“不作……”只是起陪衬作用,“犹当出作……”才是这个复句的重心,即作者的真正主张。这就借古喻今,将自己的人生理想鲜明地表达了出来。这个长句是由一个共同主语领起,二十八字需一气读下,犹如长江大河,奔腾呼啸,一往直前,造成一种雄伟豪迈的气势,因而使作者所抒发的人生理想显得更加明确肯定。
但是,对于终生不得志的陆游来说,这也只能是一种抱负。从小就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心壮志。但皇帝是投降派,加之奸佞当道,他屡遭罢黜,四十六岁,才得到夔州通判的小官,次年又任满,寄寓成都僧寮。他想到自己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志向和坎坷的经历,怎能不感慨万端。李西平所以能平叛建功,固然是因为他有爱国心及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更重要的是他得到皇帝重用,掌握兵权,能够指挥千军万马。而自己却平生不得重用,“金印煌煌未入手”,又怎能“铁马冰河”、“北定中原”、“清扫旧京”?而更令人悲哀的是,时不我待,无情白发,已如此种种(《左传》昭三年:“余发如此种种。”杜注曰:“种种,短也。”)特别是眼前,“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自己被投闲置散,寂寞独处,在这古寺之中白白地消磨时光,又怎能不令人抑郁悲愤。
但是,作者并不是只会发牢骚的人,他不甘心于只是吟诗作文,而一直以抗敌御侮,为国雪耻的将才自许,即使身处逆境,此志也未稍减。“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这两句诗集中写出了他不甘寂寞、不肯消极、力争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不能“马上破贼”,一显身手,就借酒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诗人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语言,淋漓酣纵地抒发了他鲸吸百川、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真是使人瞠目,令人惊叹。然而,诗人终究不是一味剧饮的酒徒,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国耻未雪,壮志未酬。虽然自己已年届半百,但报国之志未衰,匣中的宝剑夜里不时发出阵阵请战出征声。因此,即使饮酒,也应该在北国飞狐城的雪夜,和杀敌立功的将士们一起举杯痛饮,共庆胜利,那该是多么畅快,多么有劲啊!
姚范在《援鹑堂笔记》中说:“放翁兴会飚举,词气踔厉,使人读之,发扬矜奋,起瘘兴痺矣。”这是有见地之论。这首诗就是极为典型的一例。当然,作者也没有一味“兴会飚举”,而是豪中有悲,悲中豪来,而终究以豪为主。开端四句写作者的人生理想,给全诗内容定下基调。但作者所面临的实际使他不能按此调子写下去,于是下面四句一转,写自己抑郁不得志的遭遇和眼前潦倒的处境。作者并不甘消极,因而九、十两句又一转,并连用六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但这终究不是作者所满意的生活,于是最后四句又一转,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这种一转三折的表现手法,将作者彼时彼地的思想感情准确、生动而又淋漓酣畅地表达了出来,使诗情显得跌荡跳跃,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