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剧 > 电影

《青年林肯》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1-20 11:49:59

  《青年林肯》

  1939 黑白片 100分钟 美国20世纪福斯公司摄制 导演:约翰·福特 编剧:拉马尔·特罗蒂 主要演员:亨利·方达(饰亚伯拉罕·林肯) 艾丽斯·布拉迪(饰阿比盖尔·克莱) 玛卓丽·魏维尔 (饰玛丽·托德) 华德·邦德 (饰约翰·卡斯)

  【剧情简介】

  故事是从林肯参加竞选议员活动开始的。1832年,在新萨勒姆的集市上约翰·斯图尔特正向周围的一些农夫发表演说。他抨击那些大权在握的腐败政客,批评现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无能。然后,他向大家举荐当地候选人——青年林肯。这时,林肯从后景处迎面走来。他身穿一件白色衬衫,足蹬一双略显沉重的皮靴。他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都知道我是谁,我是平民亚伯拉罕·林肯……”

  一户农夫家庭乘大篷车来到广场。车上坐着克莱夫妇和两个十几岁的男孩。男主人招呼林肯,准备买些必需品,希望能赊欠一段日子。当时还是店员的林肯也同意赊欠,后来,他发现大篷车上有满满一桶书,便建议以货易书。他从桶里抽出一本完好无损的精装书,拭去封面上的尘土——这是布莱克斯顿的 《评论集》,一部法律专著。嗜好读书的林肯欣喜异常。

  林肯来到河边,躺在树下的草地上,聚精会神地阅读布莱克斯顿的《评论集》。他对书中的理论做出概括:“有获得和拥有财产的权利……有保护生命和名誉的权利……邪恶是侵犯这种权利的行为……”这时,一个美丽的姑娘来到他身边,请他同去散步。两人沿着河畔,边走边谈。姑娘离开后,林肯独自朝河岸走去,把石子抛入河流,水面泛起一片涟漪……

  化入多年之后的冬日雪景。林肯来到白雪覆盖的墓地。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安妮·拉特莉奇之墓”。林肯在墓前献上一束鲜花。他拾起一根树枝,插在地上,心想:“如果树枝倒向安妮的坟墓,我就离开村镇,到司法部门求职。”结果,树枝倒向安妮。

  林肯骑马来到斯普林菲尔德城,彬彬有礼地向退役老兵脱帽致意。这时,两个笃信摩门教的农夫请他裁决:农夫甲欠农夫乙一笔钱,农夫乙又痛殴了农夫甲一顿,农夫甲要求一笔相当于所欠债务的赔偿费。林肯告诉他们,两人应付对方的钱款大致相等,差额部分就是应付的诉讼费。看到他们迟疑不决的样子,林肯明确指出如不接受调解就要强制执行。农夫只好同意付款。农夫甲递给林肯一枚伪币,林肯咬了咬这枚硬币,向农夫甲投去严峻的目光……

  随即,林肯匆匆赶到独立日庆祝会会场。游行队伍蔚为壮观:鼓号队雄赳赳气昂昂,彩车上有人故意出尽洋相,看热闹的人万头攒动。在这里,林肯又遇见了克莱一家人和玛丽·托德——他的未来的妻子。在庆祝会上,林肯先后给做馅饼的手艺当裁判,参加了一场拔河比赛,又在劈树干竞赛中取胜。

  夜幕降临。到处燃起火炮。然而,一场突然发生的斗殴使喜庆日子笼罩上阴影:副郡长怀特和他的朋友卡斯因纠缠克莱的儿媳妇而与克莱的两个儿子打起来。闻讯赶来的母亲阻止了这场斗殴。不幸,当庆祝会已近尾声、人们按照传统习俗燃烧沥青桶的时候,斗殴再起,随着一声枪响,怀特倒下了……卡斯赶到现场,拿起一把染着血迹的刀——在此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凶器。

  肇事者被投进牢房。愤怒的人群举着火把,赶到监狱,抬着横木猛撞紧闭的大门。林肯出现在人群面前,以法律的威严阻止私刑者的轻举妄动,平息了众人的怒气,命令他们放下木杠,人群终于散去。

  林肯应玛丽·托德的邀请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富丽堂皇的大厅中响起疾徐扬抑的舞曲。风度翩翩的绅士和淑女悠然起舞。玛丽心不在焉地应付着道格拉斯的求爱,因为她的心上人是林肯。一曲终了,她走到林肯身边,请林肯邀她共舞。两人随着悠扬的波尔卡舞曲步入舞池。片刻之后,玛丽·托德又拉着林肯来到阳台。两人凭栏眺望长河月色,林肯若有所思地凝视远方,玛丽摇着扇子悄悄退至后景处……

  第二天,林肯骑马来到克莱家的农场,他开始做诉讼的准备工作。农场景象唤起他的回忆。他拿起斧子劈柴——这曾经是他少年时代的每日“作业”啊!林肯向克莱太太解释法律,表示要拯救她的孩子,又代笔给她的两个儿子写了信,后来又拿起一本历书翻阅。

  开庭审判的日子到了。法庭里人声鼎沸,被告走入公堂时,几个起哄的家伙存心戏弄他们。法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使大庭渐渐安静下来。林肯首先发言辩护,他机警的话语不时引起听众的笑声。接着,法官一一传唤证人出庭作证。卡斯声称他是这一谋杀案的直接目击者,并且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为挽救两个被告中的一个,他确指哥哥亚当是杀人犯,因为那天夜晚的月光使他看得一清二楚。卡斯的证词似乎确凿无疑。林肯面临着新难题:怎样打赢这场官司,怎样忠实于拒绝两者择一的信念?入夜,克莱一家人被监禁在狱室里,等待第二天的审判,忧心如焚,沉默无语。偶尔传来低声哼出的悲凉歌曲。林肯孤坐在办公室的转椅上拨弄犹太竖琴,陷入沉思。

  次日9点,重新开庭。林肯请起诉方的主要证人卡斯复述他的证词。卡斯依然声称,幸亏那一天夜晚月亮又圆又亮,因此他看得一清二楚。林肯突然厉声质问:“你为什么要杀害怀特?”接着,从帽子里取出历书,掷在卡斯面前说:“你在撒谎!历书上写着那天夜晚10点20分才开始出现上弦月。这正是谋杀案前40分钟”。从这一事实出发,林肯步步进逼,使卡斯土崩瓦解,终于招供。胜利的林肯走出法庭,人们向他欢呼。玛丽·托德等在门外向他祝贺。林肯站在高台上,似乎顶天立地,具有领袖般的气度。

  林肯走近克莱一家的大篷车,向他们一一告别,然后把克莱太太扶上车,不拘礼仪,亲如一家。他目送大篷车渐渐远去,然后戴上帽子,迎着暴雨和闪电,走向远处的山峦。响起《共和国战歌》的雄劲旋律,叠幻出巍巍高山上的林肯雕像和纪念堂中的林肯坐像……

  【鉴赏】

  《青年林肯》并非一部经典影片,亦非导演约翰·福特的代表作,只是因载于法国《电影手册》第223期(1970)的分析它的一篇结构主义论文《约翰·福特的〈青年林肯〉》而名声大噪,获得“经典”的价值。因此分析这部影片不妨借用这篇论文的基本观点,从而窥见结构主义 “鉴赏”方法之一斑。

  《电影手册》编辑部集体撰写的这篇论文是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读解影片的“范本”,文章焦点始终对准一个“深层次”问题: 影片中的林肯是为特定意识形态目的服务的神话式人物。

  本片摄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对立加剧、始于1937年的经济危机、经济改组(包括好莱坞)、世界政治危机、孤立主义和好莱坞自身困境的历史时期。20世纪福斯公司是共和党的支持者,因此,通过拍摄一部传奇人物林肯的影片,颂扬他的纯洁、正义和历史功绩,为共和党赢得1940年的总统选举摇旗呐喊,这是绝非偶然的选择,因为林肯的神话有利于共和党人,他是唯一能够受到大众拥戴的人物。

  导演约翰·福特的多部影片都表现了林肯的形象,譬如《铁马》(1924)、《军士拉特利奇》 (1960)、《征服西部》 (1962) 和《安邦定国志》 (1964),林肯似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纵横捭阖。在福特的故事中,林肯始终是一种神话,一个美国的象征,永远符合福特的道德观和意识形态。《青年林肯》中的主人公仍然是通过虚构程度确立的和依据历史真实虚构的福特式人物。

  影片的主题似乎是再现林肯的青年时代。实际上,它是通过纪事体的外部形态把林肯的历史形象按照神话原则加以重构的产物。这种意识形态的意图显而易见。约翰·福特把自己的哲学前提(理想主义)、政治主张(共和主义、资本主义)和相对自发的美学处理(人物形象、电影表意和叙述模式)融入影片,灌输给观众。

  依据事件顺序结构故事的原则创造出林肯神话自然化的效果,似乎事件的组接是“自然的”,而不是由决定论或直接指向必然结局的外部意图支配的。这种叙述结构凸现了事物的形成过程和存在状态,淡化了观众思想中已然存在的神话,从而以相对隐蔽的方式表现了一部经典的意识形态性作品。

  为了把林肯表现为美国利益的统一者和协调者而不是分裂者,影片竟然回避了林肯的主要历史——政治特征,即废除奴隶制的主张和反对南方各州的奴隶制的斗争。林肯传奇的这一主要特征既未出现在影片的场景中,也没有侧面交代,这一疏漏不可能是偶然的,而必然具有内在的政治涵意。那段历史的所有重要角色都相继上场:将成为林肯妻子的玛丽·托德,将被击败的竞选对手道格拉斯,将要暗杀林肯的凶手(影片发行后这个场面被删掉了),对未来统一的设想。唯独遗漏了人物的主要历史特征。实际上,这是通过阉割林肯历史的政治方面增强这一神话的理想化程度。影片设计的政治涵意不再是直接的政治论述,而是道德论述,林肯成为与政客对立的正义的捍卫者,成为与操纵者对立的不妥协者,成为道德高于一切的政治信念的体现者,成为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道德压抑政治”的意识形态特征贯穿在影片的几个重要段落中。譬如,林肯在阅读布莱克斯顿的《评论集》时,意识到“邪恶是一种侵犯权利的行为”,他赞同布莱克斯顿的论述,而布莱克斯顿认为,所有的法律形式均源于自然法则,它们不外乎是上帝的法则。归根结底,是这一最高法则把善从恶中分裂出来。推而论之,财产的获得和保护亦建立在自然的、实际上是神授的基础上。再如,解决两个农夫纠纷的案例突出表明林肯是一个传奇式的善于和解的人物。林肯挺身而出阻止私刑的行动则清晰地表现出林肯的道德魅力。最后,当林肯利用历书的记载揭穿了卡斯的谎言时,他就成为代表法律的神话式英雄和真理的化身。影片结尾处所显示的这种无限威力对神话来说是必要的,而这种必要性又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设计。林肯神话在影片的最后一章达到极致。音乐、影像、音响、《共和国战歌》、暴风雨、闪电、高山峻岭……所有这些程式化的手段把林肯烘托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好莱坞的俗套毕竟要为意识形态服务。

  禁欲主义是隐含在影片本文中的另一个意识形态层次。林肯的感召作用来自他对爱情享乐的摒弃,因为他拒绝了性的引诱而增强了感召力。在河边漫步、舞会、阳台观景和祝贺胜利的几个段落中,林肯都是被“阉割”的。约翰·福特刻意突出的清教徒式的程式化场景具有十分明确的功能;主人公因拒绝肉体享乐而能阻止性的和政治的腐化,从而被升华为理想的法律代理人。

  在影片中,法律的作用也是完全理想化的。从林肯得到布莱克斯顿的《评论集》,林肯在墓地“占卜”决心投身律师行,在斯普林菲尔德为两个摩门教徒裁决,到参与调查谋杀案和为被告辩护,法律成为影片的一个贯串因素,显示出自身的威力。尤其是审判这场戏,它具有好莱坞电影的经典特征,它是体现美国法律意识的舞台,它构成美国社会整体的缩影。对美国法律的信任体现在对这场审判的表现方式中:影片中的审判过程交织着程式化的悲剧性瞬间和喜剧性瞬间,跌宕起伏,但是,陪审团是绝不可能犯错误的,在审判结束时,直理不可能不被揭示出来。当林肯胜利地走出法院受到人群的欢呼时,仰拍镜头突现了他的伟岸身躯,刺目的强光束仿佛赋予他一轮耀眼的光环:以林肯为化身的法律终于战胜了邪恶,资产阶级的制度在法律的保护下似乎可以“万世长存”。

  本片在理想主义道德观的面具下,通过对精神与法律力量的揭示,用金色的神话替美国资本主义镀金,鼓吹美国资本主义“万世长存”的合理性。这就是这部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也是好莱坞多数影片的胎记。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