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典文学

《三国演义·赵云》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2020-08-29 16:34:31

  在百二十回本的《三国演义》中,赵云从第7回出场时的少年将军,到第97回病逝于沙场,其间九十一回,可以说是三国人物中跨度较大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最早依附于袁绍,因见袁绍“无忠君救国之心”,在磐河大战中救下并投奔了公孙瓒。后来看到公孙瓒“亦袁绍等辈耳”,公孙瓒兵败后,只好占山为王。刘备慧眼识英雄,每次见到赵云,总是难舍依依,赵云遇到刘备,也觉得他是明主。在刘备无处栖身、东躲西藏的时候,赵云投奔了他。因此,赵云与刘备可以说是知心之友,患难之交。刘备很信任他,用他为“主骑”,即侍卫长。在赵云以后的生涯中,忠心耿耿保刘备,为刘备集团东征西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病死沙场。《三国演义》引诗赞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始终是被当作一个“完人”来塑造的。他最大的特点是智勇双全,英勇善战,身手不凡,“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作者在长坂坡战役中,尽情地渲染了赵云的非凡武艺与胆略。当阳长坂是一场遭遇战,刘备处于绝对的劣势。他的兵马不多,跟随他的百姓倒是不少。来势汹汹的曹军大队人马,一下将刘备队伍冲得七零八落,刘备的家小也下落不明。在这危机关头,赵云置生死于度外,他说:“我上天入地,好歹寻主母与小主人来,如寻不见,死在沙场上也。”一战救了甘夫人,再去刺死夏侯恩,夺得“青釭剑”,孤身杀入重围,终于在枯井边找到了糜夫人与阿斗。糜夫人为使赵云无兼顾之忧,投井自尽,赵云把阿斗抱护在怀里,复上战马、“力战四将”,杀透重围。一路之上,“砍倒大旗三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出来已是血满征袍。第71回汉水之战中,赵云以寡胜众,更为出色。黄忠想去烧曹军粮草,不想被曹军围在垓心,死战不脱。赵云等到午时,不见黄忠回来,直杀入重围,一枪刺死焦炳,在敌营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敌军闻名丧胆,吓得尽皆逃窜,赵云大获全胜。刘备听说,盛赞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虎威将军”也从此而得。金圣叹于此评价赵云“以疑兵胜之,非独胆包身,直是智包身耳!”赵云的勇猛几近于神武,紧急关头,赵云出现就会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第31回,许都奔袭,刘备中计被围,慌不择路,赵云匹马冲上,挺枪跃马,杀开一条血路。孔明借东风后逃走,东吴兵追赶甚急,紧急关头,赵云用船来接。徐盛领兵赶到,他一箭射中徐盛船上的绳索,使孔明脱险回荆州。

  当然,赵云的勇猛与关羽、张飞的勇猛又有不同,赵云的英勇善战中,又包含着机警与细心,这是其他将领所没有的,也是赵云这个“侍卫长”所必需的。第34回,蔡瑁邀请刘备到襄阳赴会,企图借机加害,赵云带领三百人随刘备而行。到了襄阳,“云带甲挂剑,行坐不离”,次日宴会,赵云仍是“带剑于侧”。发现刘备逃席后,马上带三百军出城寻找,听说蔡瑁引军往西赶去,而赶至溪边,看到“隔岸一带水迹”,并不完全放心,乃又回来抓住守门军士追问,听说刘备确实飞马西门而去,才引军回新野。正因为赵云如此谨细,所以刘备江东娶亲,诸葛亮便明言:“吾定三条计,非子龙不可行也。”周瑜死后,诸葛亮柴桑吊丧,又得赵云保护,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任务。他不像关羽自傲自大,也不像张飞莽撞粗鲁,而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长坂坡赵云救主中,有这样忙中偷闲的一笔:赵云见糜夫人投井自杀,恐怕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这足见赵云细心之处。

  赵云的英勇善战与机警精细,总是与他对刘备的赤胆忠心联系在一起的,忠是赵云的重要品格之一。赵云两次救幼主,则是他忠的具体表现。长坂坡战役中,赵云孤身杀入重围,糜芳认为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张飞也说他“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并说撞见他时,一枪刺死。而刘备对赵云最了解,对他的忠诚,丝毫也不怀疑。果然,此时的赵云,想的是“主公将甘、糜二夫人与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人?”因此,他的舍生忘死,正是出于对刘备的无限忠心。“赵云截江夺阿斗”一节,形势则要比这复杂得多。事情虽然发生在自己的内部,但争夺之激烈,处境之危急,却不亚于长坂坡那一幕。孙权、周瑜经过周密的策划,以吴国太病危为借口,派人让孙尚香抱阿斗回东吴,想把阿斗做人质,从刘备手中换回荆州。事情的发生十分突然,赵云偶然发觉,便不顾一切,追上那顺流而下的船只,他对孙尚香说:“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也不敢放夫人去。”接着把孙尚香推倒,就怀中夺了阿斗。面对自己的主公夫人,赵云并没有丧失原则性,他的忠诚,始终是围绕着刘备集团的利益。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还表现为作风正派,不近女色,公而忘私。第52回赵云计取桂阳,与赵范结拜兄弟,酒席之间,赵范请寡嫂樊氏与赵云把酒,赵云“改容敬之”。赵范要将家嫂樊氏嫁给他,赵云闻言大怒,厉声说:“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做此乱人伦之事乎!”一拳打倒赵范,上马而去。读至此,如果我们认为赵云封建意识浓厚,头脑迂腐,那就大错特错了。赵范见孔明后说知此事,孔明问赵云,赵云回答说: “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赵云克己奉公,把自己的生活与刘备集团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伦理观念与忠诚意识联系在一起,在传统观念中,这才称得上是“真丈夫”的典型。

  赵云的“忠”并不是唯上主义,也不是唯命是从,而是忠直敢谏,大胆直言。平定益州后,刘备想把成都有名的田宅赐给诸官,赵云极力反对,他向刘备谏道:“益州之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赵云头脑清醒,劝刘备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要注意民心,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远见。孙权偷袭荆州,杀害了关羽,刘备不顾孙吴联盟的大局,要大兴问罪之师,以报关羽之仇。刘备在盛怒中,无人敢言,赵云却挺身而出,先以大义直谏:“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舍魏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劝他“早图汉中”;刘备不听,则与刘备直言争辩:“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公私分明,严正不阿,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由此可见,赵云不仅是一个浑身是胆的英雄,而且是一个目光远大的将领和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为关、张和其他将领所不及。

  赵云还具有谦虚谨慎的美德,打了胜仗从不夸功自傲,更不与他人争功。在他最后一场战斗中,蜀军“各处兵败将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孔明要奖赏他,赵云自称有罪,甘愿代人受过,所奖的东西,也寄府库留与诸军,可谓谦恭有加。赵云的亮点,一直保持到最后。诸葛亮伐魏,七十岁的赵云仍不服老,在出兵前,自告奋勇当先锋。凤鸣山连杀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第二次交战,不出三个回合,又一枪刺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因马谡街亭之误,使全军败退,《三国演义》绘声绘色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云让邓芝打着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一枪刺死魏军先锋苏颙,一人“挺枪立于路口,待来将交锋,蜀兵已去三十里”。可谓浑身是胆。最后安全撤回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赵云在这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

  也正是由于赵云在小说中是一个“常胜将军”和“完人”,我们反而觉得他与现实的距离较大。他没有奸雄曹操的多面性格,也不如张飞个性鲜明。因此,从现代美学的角度,他留给我们一丝不足的遗憾。但从广大读者的心理看,赵云却深得人们的喜爱。日本的《三国演义》爱好者,在评选“你最喜爱的三国人物”时,将赵云排在第二位,(诸葛亮第一)。我国民间儿童戏言,也有“胆大赵子龙,胆小毛毛虫”之说,足见赵云这个形象对人们影响之深。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