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名家名作

《中国民间故事》英译本序 原文及赏析

2020-09-22 15:00:50

  世界各民族中的基层人民,是各民族的主体。他们创造了全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 同时也创造了那些精神文化——从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工艺、医术、直到文学艺术等。

  现在世界上还存在着不少进化迟缓的部落或民族,他们的一般人民还过着比较原始的社会生活。但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民歌、神话、民间故事、绘画、雕刻和舞蹈。这种文化产物,有的那美好的程度,使我们看了或听了禁不住惊讶、赞叹。这是那些民族整个创造成果的有机部分,也是他们对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种贡献。

  这种文化人类学上的明显事实,现在, 在我们, 已经是一种常识。但是,从人类对这种事实的认识说,却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这种产生得很早、并且普遍地存在的文化事实的。我们对她的认识, 乃至于重视, 是远远落在事实本身之后的。

  从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历史说,在民族生活里,文学艺术的产生,当然可以远溯到社会史上所谓“野蛮时代”。她顺着时间和社会的进程发展, 后来发生了性质上的重要变化:一方面,随着社会阶级的出现,这种文化分裂了, 另一方面她(民众文化)仍然沿着自己的道路在向前发展着。但是, 由于阶级的偏见等原因,上层社会的学者文人,一般对她却给以鄙视、排斥, 除了偶然的例外。后者如《诗经》中的《国风》,她在后来的被尊重, 主要是由于很早被列入上层阶级教养的经典里, 并且由他们的学者加以种种曲解的缘故(这使我们不禁想到古代希伯来人的神话、民歌等,被后代宗教家给以“圣化”一类的事实)。

  晚清是中国社会性质起重大变化的时期。由于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他们生产方式的刺激, 由于本国资本主义的进展和封建王朝政权的没落, 同时又由于国内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世界的近代文化,因而产生了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某些实际活动。凡此种种原因,使当时学界原来对于基层人民文学艺术传统的歧视态度,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到了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上述那种对下层人民文化的传统的歧视态度更受到强烈的打击。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收集、编辑当代的民间歌谣、民间故事等,把她刊载在国立大学的出版物上, 并且对她进行严肃的探索研究。这种做法, 当时曾经使那些保守派的先生们摇头叹气。

  自然, 更正确地理解和广泛地收集民间文学现象的出现, 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广大人民政治地位的变化, 经济生活上的改善,作为必然的结果,就使他们的固有文化受到尊重。在这时期,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搜集的范围和程度更广泛和深入了。研究的工作,也在新的思想原则指导下向前挺进。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这方面各种工作的前进步伐更加迅速。

  由上述看来,人们对基层人民的文学艺术的态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而这种态度上的变化,跟她的创作者、享有者身份的升降及他们整个文化的遭遇是密切相关的。民主生活和民主思想的不断提高, 是决定人们对民间文学的正确认识和尊重态度的主要条件。

  中国是一个大国。她也是世界上开化较早的少数国家之一。她的人民具有优越的民族性格和秀异的民族文化。后者,单从民间文学方面说,她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很值得人们注目的。因为在我国辽阔的国境里,除了长时期形成的在政治上、文化上占较重要地位的汉民族之外, 东西南北,还存在着50多个兄弟民族。她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上虽然有迟速的不同(现在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 她们全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民间文学作品, 有的还震惊了国际学者们,如藏族的世界第一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之类。在抒情诗歌或散文故事等方面,各民族民间所流传的, 不但篇章丰富, 形态上和性质上也多姿多彩,足为世界各民族所珍重。大家都知道那个恶后母型的“灰姑娘故事”,她是扩布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著名故事之一, 是国际许多民俗学者、故事学者所关心和探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早在前世纪末,就有专门学者对她进行过认真搜集和研究。这种工作直到现在还在继续着。但是,这个故事,最早的记录(而且是具有比较完整形态的记录)却见于我国9世纪(唐代)的文献中。她至今仍以相当变化了的形式,流传在我国广西、广东等省的汉、壮民族间。但是,她不过是我国民间文学(民间故事)丰美蕴藏中真珠的一颗罢了。

  我们国家中各民族所保有的这方面的文化财富(美好的民间故事等),是贡献于世界各民族友好人民的有益的精神食粮。这个民间故事集子, 就是这种食粮中的一丁点。

  这个集子,共收录13个民族的20篇民间故事①。这些篇章, 当然只是各民族故事海洋里的一点浪花。但是, 像中国人所惯说的,“一滴水可知大海味”。这些故事所能告诉我们的东西是相当多的。她内容的丰富跟她体积的细小,恰好成一种反比例。

  民间故事(其他民间文学作品也一样)是民族基层人民所制作和传承的一种艺术创作。它不是历史文件或社会事像的如实记录。但是,她是各民族人民不同时代的生活、活动和心理的艺术反映。换句话说,她是通过作者们的体验、想像、理想和艺术手法直接地或曲折地去表现出那些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从这个集子里,我们大略可以看到这种反映。

  首先,是故事中人物的职业、身份和他们活动的舞台(一定形态的社会)的反映,从人物的职业、身份方面看,他们有猎人、工匠、农夫、织女、牧童、雇工等。另一方面自然还有国王、土司、公主、大臣、管家、财主等。他们的活动舞台——社会背景(各种形态的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都约略可以窥见。这种背景有力地决定了那些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居于统治地位的国王、大臣、财主管家等,大都总是凶暴、贪婪的。他们总是无权无势的善良人民的“不幸”的制造者。当然,那些在现实上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在创作里,他们是会不客气地行使着“诗的裁判”的。他们使那些权势者得到可耻或可笑的下场。

  这些民间故事,相当突出地反映了人民对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颂扬。例如, 巴布嘎在路上联合了别的两位力士, 终于收拾了那凶恶、强悍的大怪物蟒盖(《三个大力士》);那个看来就要被妖婆吃掉的挖地的农民, 由于邻居们的计谋和实地帮助, 终于制胜了吃人的家伙(《碰不得的地方》);那个因生病被撵出门外的长工赵大,也是由于邻居们的帮助和设计,结果惩罚了那凶残、贪婪的财主的(《那是一定哩》)。这种颂扬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养料,是从基层人民的现实生活那里吸取来的。当然在故事里它不免有些艺术的加工,在中国别的一些民间故事如《十个怪孩子》或猪哥精型故事中, 同样表现着这种思想。民间谚语里也经常可以看到表达着这种思想的句子,如“众人是圣人”、“人多出韩信”之类,就是精警地表达了这种真理的。这说明它正是扎根在人民脑子深处的一种思想。

  自然, 民间故事的创作者,在他们的艺术品里大力称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但并不因此否定在社会生活里个人的作用。他们颂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同时也称扬那些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例如那被陷害的木匠根加, 不但用智谋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并且巧妙地报了仇(《三个根加的故事》), 又如那善织花边的巧女, 既用自己的口咬破了国王的手指, 还用人工的和“超自然”的力量战胜了国王课给她的种种难题, 终于烧毁了王宫和烧死了国王(《花边姐姐》)。这里面虽然夹杂着幻想,但是在人民的思想里却是有着它的现实作“素地”的。

  民间故事里, 大量显示了人民的好品格及相关的好思想。

  为了大伙或某些受害个人的利益(往往关系到生命存亡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甚至于生命。正像中国古格言里所谓“见义勇为”,或“宁杀身以成仁”,这是人类道德的高峰,是照耀人类历史的强光。在历史或现实中, 表现出这种品格的人物,往往是出身微贱, 并且文化程度不高的。这种高贵的品质既然是基层人民实际生活上所常见的, 因此, 在他们的民间故事里就很容易见到这种品格的人物。例如从灰鹞口里解救了白蛇(《龙王的女儿》), 因而具有通晓动物语言能力的海力布, 为了使大家相信自己关于洪水要来的警告,情愿破坏龙王的禁令,被变成石头(《猎人海力布》);又如那替大伙去找幸福鸟的孩子汪嘉, 不但一路上历尽种种艰险, 并且不肯依从老妖怪的命令去挖掉白玛姑娘的眼睛, 宁可自己被变成瞎子(《幸福鸟》)。此外,如那长头发的女儿, 为了使大家能得到日常饮料和田水, 她打破沉默,告诉大家水源所在,纵受凶恶的山神的惩罚也在所不惜(《长发妹》)。这些无限善良、英勇的猎人、孩子、姑娘是具有极光辉的性格的“寻常百姓”。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顶梁柱,是广大人民所熟悉的人物和性格,他们出现在人民自己的文学作品里,是很自然的。当然,民间故事里也往往表现着人民的所希望和理想的人物和境界,但是,像上面举的这种人物性格, 却不是全属幻想的。

  上面所说, 不过是这本故事里所表现的好品格的一些例子。此外,那些好品格以及相关的好思想,如正直、勇敢、诚实、勤劳、坚忍等,在这集子里故事的人物身上,都不是少见的。这种好性格的塑造和好思想的体现,正有力地显示了广大人民精神世界的优越所在。

  有着比较充实的社会生活的基层人民,是人生和社会的实践经验的拥有者。这种经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升华为文艺创作。在这个集子的故事里,有些就是由于运用某种活生生的经验创作成的。例如《双头凤》。她所描写的那只奇异的鸟, 有两个头, 它们彼此非常亲密,“要吃就一块儿吃,要喝就一块儿喝。”但是由于那个贪求权势的大臣的诡计离间, 两个头从原来“亲密无间”的“伴侣”, 变成猜疑争吵的对手, 终于撕裂成为两体了。这是何等使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她不是一种随意作出的幻想, 而是提炼了人间生活的某些血泪经验作成的艺术结果, 她对于一般读者是具有深刻的教训意义的。此外,如《国王与穷人》、《半升芝麻娶媳妇》、《祖魔尼》和《夜明珠》等篇,在内容上也多少带有一些生活实践经验的要素。她们是娱乐的故事, 同时也是教训的故事。在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里, 民间谚语,是比较集中地表现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经验的。民间故事里的动物故事,也往往比较明显地(同时也艺术地)表达着人们的某些实践经验。但是, 一般幻想性的民间故事,如这个集子里所收的篇章,也并不缺乏这种智力因素,正像前面所指出的。这是使这些故事读起来富有意味的一种原因吧。

  民间故事,是一种语言艺术,而且她在民间文学那些散文类的作品里,一般又被认为是更富于艺术味道的。我们不敢说这些采录自中国境内许多民族的散文故事,在艺术上是最好的。但我们却可以自豪地说,她们在形式上是具有相当的艺术特点和优点的。

  不管是由于传播, 还是由于创作者社会生活和心理作用的相同,总之,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民间故事的艺术表现是有着不少相同之处的,如人物的类型化和对比形式、情节的复叠(同样情节的重复)、出难题、大团圆(善良的人获得胜利)……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并不因此就使各民族的民间故事变得像数学或物理学的公式那样。各民族的故事, 除了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情节乃至套语等之外,仍然有着各种差异的形象使读者感觉兴味, 乃至于为之着迷。我们试读读这集子里的那些故事(不管比较简单的《国王与穷人》、《猎人海力布》,或情节稍为复杂的《木马》、《夜明珠》),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原因究竟在那里呢?因为民间故事的创作者,尽管不像专业作家有比较丰富的文化修养和专心致意去构想、敷词的余裕,但他们有真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有传统的艺术教养和表现方式, 并且他们的创作不是一时一人所完成的, 而往往是凭借长时期千万人参与了吟味和琢磨的结果。人民所经历的社会形态, 虽然大略相似,但是, 实际上,各民族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却是千差万别的。它形象地被反映到创作上, 自然是多彩多姿的。故事里一些类型的情节和结构方式, 并不会使她们失去相对的异彩, 因而也不能消除她们的艺术魅力。这是看去有些类型化的那些故事,能够使千万人读了情动神移的原因, 同样,它也将是这个集子的故事能够使许多亲爱的读者感到滋滋有味的原因。

  新世界出版社的同志, 为了向世界广大读者介绍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故事, 费心编译了这个集子。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承他们的好意,要我在这前面说几句话。关于中国民间故事, 可说的话自然是很多的, 即使仅就这个集子里的作品,要详细谈论起来,也可以写上许多页稿纸。现在我却只写了上面这一些,原因当然不只一点(例如自己构思、执笔的时间太有限之类),其中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与其使许多亲爱的异国读者,多花时间来看我所写的枯燥的论述,实在不如让他们直接去神游在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故事的花园中,那将是更有兴味和益处的事。

  1982年3月12日,北京。

  (本文录自《钟敬文生平思想及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作者自注 ①严格地说,其中《蜜洛沱》一篇,是属于神话一类的东西。此外,也有一些篇章,多少带有“地方传说”的性质。

  赏析 《中国民间故事》是新世界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本面向全世界各国人民,翻译编辑的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民间故事集。它包括了13个民族的20篇民间故事。数量不多,选择却是十分精当的。出版这样一本书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仅由于中国民间故事的储量之丰富堪称世界第一,还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关心中国文化的现状和历史,关心中国民间文学。至于这本书请钟先生作序,这应该是书的荣幸。他此时已经有50年的教学研究经验,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专家。

  这篇序文并不是他的最长序文,但是也有6千多字。长,并不一定就不好读。由于这篇序的重要,我们是愿意认真学习的。钟先生为本书写序时已经70岁高龄,但是他精力充沛,出口成章,思维敏捷,身体好,精力充沛,加上他的严肃认真,写序便并不一定刻意追求简短。他养成了讲话喜欢面面俱到,论述问题充分完整的习惯。

  这篇序内容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钟先生能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至高点来观照中国民间故事的丰富性和研究成绩的历史和现状。从宏观上来论述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同世界的联系。显示了作为执著于民间文学事业的世纪老人饱经沧桑的感悟和理解。钟先生在70年前写的论文《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中国民间故事型式》等就已经注意到世界各国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类型研究。这本故事的编译出版就是对比较研究的有力促进。再有就是钟先生讲到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和精彩时总是饱含着自豪和兴奋。老人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他已经为研究这个历史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我们很容易注意到,钟先生讲的理论是在总结了各国民间文学的整体情况之后加以阐述的。

  序文用了最多的篇幅讲了民间故事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他既讲了世界各国民间文学的共同点也讲了相异点,讲到民间文学何以使那么多的人感兴趣。这是最精练和最精确的表达。这些十分重要的论述钟先生已经讲过多次,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反复申说。这些观点已经被国内民间文学研究者广泛采用,并且普遍认可。在钟先生主编的全国民间文学通用教材《民间文学概论》中也写进了这些重要理论的基本要点。这些都是可以参照阅读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