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言犹未了,只听得子路子贡…齐声呐喊,法西斯蒂!
夫子暗藏怒气,轻声问道: 何谓也?
大家齐喊: 法西斯蒂!
夫子微笑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家第三次喊道: 法西斯蒂!
夫子真动了气,冷笑了一声,翼翼如也,走了出去。心中乱想: 没想到教了这么多年书,卖了这么大力气,临完来个法西斯蒂。越想越难过只好去请教于老子。
见了老子细说始末,老子微微一笑,道: 老二,该! 我没告诉过你么,凡事要无为而治,谁叫你爱管闲事?法西斯蒂,活该!
难道学生睡觉,我还得给他盖上点被子么?夫子反抗。
谁那么说来着? 不要管他好了,老子说。
他醒了呢?
醒了之后发给他毕业证书,好啦。
夫子虽然热心教育,不肯马马虎虎,可是到底觉得老子对人情世故是极有经验的,于是翼翼如也走回来。
到了学校,喝,贴满了标语: 打倒法西斯蒂化的孔老二。夫子知道风潮是要扩大,决定采取老子的妙策。他偷偷的进了后门,到自己屋中填好几张毕业证书,然后笑嘻嘻的来找宰予子路们。找到了他们,他拍着宰予的肩头,说:朋友,请拿去这证书吧; 晚半天也不要上课了,我请大家吃个便饭,如何?
诸贤脸上并无喜色,由子路代表发言: 我们命令你明天给我们添招女生,这是一; 第二,以后再不准有考试;第三,昼寝定为必修课程; 末了,向宰予在书面上道歉。
夫子一一的答应了,登时向宰予作书面上的致歉。这样,一场风波算是没有扩大,后来宰予等就成了七十二贤,而夫子至死也没法西斯蒂化。
【赏析】 这是一出闹剧。作者借助历史人物的“亡灵”,打破时空的界限,以“昼寝”事件为中心,用荒诞的非现实的变形形式,隐射和讽刺当时学校中的丑状和不合理的现实。
小说开头,就揭开了师生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而这矛盾是因学生宰予昼寝(午睡)引起的。孔子批评他是“朽木不可雕”之辈。立即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竟然齐声呐喊,拿现代语言翻译的话,即高呼口号:法西斯蒂! 这里,首先出现了非现实的,非历史的扭曲场面。在儒学正宗教馆里,一向以“之、乎、者、也” 著称的嫡传弟子竟连续三次喊出了现代西方传入的“外来语”,反对孔子的专制独裁。这种不协调的荒唐组合和冲突给全篇定下了一个荒诞喜剧的基调。
继而,又出现了一个问道于老子的场面,老子抬出他的一贯主张: 无为而治,少管闲事。学生睡觉由他睡去,醒了就给他们发“毕业证书”。尽管孔子仍不以为然,但他也觉得对付这样的学潮别无他法。也算是“开了一点窍”吧! 这里尽管是历史人物,但语言、行为却又充分现代化。它们相悖地扭合在一起。似不合理又合情理。似不真实,又很真实。
学潮的事态在发展,在扩大,到处贴满了“打倒法西斯蒂化的孔老二”的标语。一本正经的圣人孔老二,一变为笑容可掬的滑稽式的喜剧人物,笑嘻嘻地找到被他斥责过的宰予、子路们,给他们双手送上毕业证书,给他们放假,还请大家“吃个便饭”。尽力想用“现代化”的办法缓解矛盾。而他的诸位贤弟子则提出三条照办的解决条件。其内容十分荒唐可笑。如立即添招女生,昼寝定为必修课程等。这里也是以严正的形式、严肃的气氛与荒诞不稽的荒谬内容,不协调地加以组合,形成了这出闹剧的高潮。
结局自然是以夫子一一满足了弟子的要求达到风波平息而告终。作者把视野推向纵深的古今流变长河,在闹剧的具形上予以抽象化,似乎在构造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悖理: 正因为双方以荒唐对荒唐的方式维系着神圣的教育殿堂,才使孔老二当上了圣人,诸弟子成了贤人。
整个小说创造的是拌和着对立、矛盾的、相悖的非现实世界。首先是时差的错位,让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表演现代学校生活的话剧;其二是人物的变形,让受人崇敬的儒家圣贤扮演着各种可笑的喜剧角色;其三是行为的荒唐,愈是以一本正经的神圣行为出现,愈蕴含着内在谬误百出的为人可笑的实质内容。但同时这个艺术世界又是现实世界的真实映照。作家把握住当时学校的弊端,无论场景、人物、细节,无不与当时被讽对象相似、或相近,是对现实的一种更为曲折而真实的摹写。作者在特定的恶劣环境中用“笑”这个特殊的审美手段,观照和表现现实生活,谐隐曲折,旁敲侧击,艺术地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借以针砭社会的痼疾。正如作者所自述的:“我喜欢笑”,“所以写起逗笑、凑趣的东西就比较容易些”(《小花朵集、题材和生活》)。正是在这笑声中,既揭示出一个不合理的现实世界,又塑造出一个正直高尚的正面人物,以及一个幽默作家的别具艺术个性的艺术世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