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典文学

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及形象意义

2018-01-02 22:41:09

  四、 因情复生

  死而复生,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可杜丽娘不仅可以慕色而亡之后还阳寻找梦中郎君,还可以与之尽情交欢,这就是爱情的伟大,这就是杜丽娘追求生命,追求爱情的感人之处。她不再仅仅满足于与柳梦梅为了生理欲望的偷欢,而是要与柳梦梅一生一世做夫妻,他向柳梦梅说出了自己“生生死死总为情”的经历,包括自己如何慕色而亡,如何还魂寻意中郎,而今又是如何遇见了他,“昨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丽娘的一片痴情深深地感动了梦梅。在古代,一个女子向一个男子示爱,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意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而柳梦梅并未被丽娘的鬼魂吓到,在石道姑的帮助下,他开棺使杜丽娘重获新生。

  杜丽娘为了柳梦梅生生死死,这其中的艰辛令人肃然起敬。古往今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是“梁祝化蝶”、“罗密欧与朱丽叶殉情”的爱情佳话,令我们心跳的是主人公为情而死的悲壮,只见过人为情而死,没见过人因情而生,杜丽娘为爱情起死回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由恋爱的伟大魅力,汤显祖的“至情论”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被封建礼教残酷杀害的贵族小姐自我觉醒并在爱的感召下战胜死亡的刚强烈女形象。

  《回生》这一出,似乎已经昭示了杜丽娘的胜利,戏曲是不是应该结束了呢?其实不然。在此之前,关于杜丽娘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内心、梦中、幽灵界等侧面来展现的,并未与封建礼教展开正面冲突,也并未受到来自外界的正面阻力。如果作者在这里停笔,看似全剧完美无缺,结局喜人,实际上却是塑造杜丽娘形象的败笔,幸亏作者将杜丽娘的形象继续向前发展。

  杜丽娘与柳梦梅大胆欢娱,私定终身,那时的她已经完全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自由自在地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可是一旦回生,她又是这个封建社会的一员了,她能否还是象先前那样无拘无束呢?这在其形象的塑造上是个关键性的问题。

  杜丽娘回生之后,当梦梅谈及要与之完婚的事情时,她却板起面孔说:“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前夕鬼也,今夕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在这里,有人认为丽娘对封建礼教投降了,其实这并不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妥协,相反,这是她对封建礼教强有力的抗争。她与柳梦梅是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自由结合,在当时社会,这些行为都是犯法的。如果杜丽娘惧怕封建礼教的压力,在许多人都以为她死了的情况下,她完全可以苟且偷生,像戏曲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那样,躲避在穷乡僻壤开家小店来维持她与梦梅无名无目的婚姻关系,这完全是可以的。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不愿意躲藏于虚幻之中,也不愿意避开社会舆论,她要做的,是与柳梦梅得到社会的承认,做一对名正言顺的夫妻,并为此与封建礼教展开斗争。至此,杜丽娘追求自由、捍卫爱情、果敢坚强、勇于斗争的女英雄形象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杜丽娘催促柳梦梅上京赶考,并让其到淮阳认父,岂料父亲非但不认女婿,甚至连女儿也不认了,这才开始了杜丽娘与以其父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展开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面对父亲断定自己“是花妖狐媚假托而成”的言论,她在金殿众目睽睽之下坦然照镜,证实了自己“有影有身,的系人身”(第五十五出《圆驾》);当皇帝责怪她“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国人父母皆贱之。”(第五十五出《圆驾》)她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婚姻爱情,杜丽娘则理直气壮地与这一系列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大声抗辩,以下出自第五十五出《圆驾》中的唱词将杜丽娘果敢坚强的战斗形象清晰地显露了出来:

  〔外〕(杜宝):谁保亲?

  〔旦〕(杜丽娘):保亲的是女丧门。

  〔外〕送亲的?

  〔旦〕送亲的是女夜叉。

  〔旦〕爹爹认了孩儿罢。

  〔外〕离异了柳梦梅,回去认你。

  〔旦〕叫俺回杜家,走了柳衙,便做你杜鹃花,也叫不转子规红泪洒。

  杜丽娘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嘲弄,她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柳梦梅给的,自己于情于理都应该做他的妻子,她父亲说如果离开了柳梦梅就还可以认回她这个女儿,但是丽娘宁可不做杜家的千金女儿,也不愿意离开柳梦梅。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了丽娘对爱情的坚贞和忠诚,而她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也就是来源于这种对爱情的坚定专一。愈演愈烈的斗争,使杜丽娘的战斗形象越来越清晰,就连皇帝也被她所感动,最后在皇帝的圣旨中,杜宝认了女儿女婿,丽娘和梦梅也在金銮殿上奉旨完婚,全剧以大团圆而告终,杜丽娘终于走完了复杂曲折的爱情道路,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

  杜丽娘成了一位被世人歌颂的胜利者,杜丽娘的胜利,是爱情的胜利,也是一次人性的解放,此时的杜丽娘是任何豪门千金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她痴情一片,坚忍不拔,为爱出生入死,努力追寻个性解放,勇敢地向封建礼教宣战,唱出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赞歌,也谱写了一曲热爱生命,向往自由幸福和解放的美丽颂歌。

  五、杜丽娘形象的意义

  《牡丹亭》一出,便达到了“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7]的艺术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古代妇女的光辉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当中,妇女的地位是最低下的,命运是最为悲惨的,这一现象到了明代更为严重。明代统治者鼓吹程朱理学,灭绝人欲,纷纷著书立说,压制妇女身心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诱惑妇女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品。”[8]在《牡丹亭》这出情与理的残酷交战中,以杜丽娘为代表的“情”最终战胜了以杜宝等封建礼教恶势力的“理”。“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9]

  戏曲发展到了即使柳梦梅考中了状元,杜宝也不愿意承认他的地步,可见汤显祖塑造杜丽娘这一形象的意义并不在于反对封建社会那种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而是说明人的欲望是合理的,是不能够人为灭绝的,以此来有力地抨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鼓舞广大劳动妇女认清社会的黑暗和自己所处的地位,觉醒起来,为争取自己的合理权利进行抗争。即便是现在,对于某些落后地区的妇女,杜丽娘的形象仍旧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杜丽娘这一形象 “肯定了人的情感,肯定了人的生命欲望,肯定了人的自由,将人的解放从政治的层面推进到了生命本质的深度,以‘为情作使’的无畏的勇气唱出了一曲情的颂歌,从而树立了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地位。”[10]

  综上所述,汤显祖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把杜丽娘的一生分为“因情生梦”、“因情而死”、“死不弃情”、“因情复生”四个阶段,通过《训女》、《闺塾》、《惊梦》、《寻梦》、《写真》、《闹殇》、《冥判》、《幽媾》、《冥誓》、《回生》、《婚走》、《圆驾》等关键剧目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杜丽娘的一步步觉醒、一次次斗争和一次次再斗争,在生生死死中塑造出了一个主动、勇敢、坚定、执着地打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个性、捍卫爱情的女战士形象。这一形象在广大妇女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发身受迫害的女性自我觉醒,奋起反抗,争取自己合理的权利。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