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自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①,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③: “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④。’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耶!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耶! 人之不我行也⑤。” 孔子曰: “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⑥?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⑦?” 子路出,子贡入见⑧。孔子曰: “赐,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⑨。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其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⑩。孔子曰: “回,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11)。”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译文】 孔子迁往蔡国已有三年了。这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去援救陈国,楚军驻扎在城父这个地方。楚国人听说孔子住在陈国与蔡国交界的地方,便派使者去聘请孔子。孔子正打算前往拜见,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着说: “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要害之处。而今他在陈、蔡两国交界地留居很久了,我们诸大夫所有的设想和行为,都不合仲尼之意,而今楚国这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谋事,那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很危险了。” 于是,陈、蔡两国便派了许多人将孔子围在野外。孔子不能走出去,粮食也没有了,跟随孔子的学生都饿病了,没人能站立起来。
孔子知道学生们心中不快,便叫子路进来,问他道: “诗经上说: ‘不是兕不是虎,却偏偏带了一大群在旷野中奔走。’ 难道我的主张(理想) 不对吗? 我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 子路说: “也许人们认为我们没有仁德,所以不相信我们; 也许人们认为我们没有智谋,所以不让我们通行。” 孔子说: “是这样的么?由! 假如有了仁德就会使人相信,那么伯夷、叔齐怎么饿死在首阳山呢? 假如有了智谋就会通行无阻,那么王子比干怎么被纣剖心呢?” 子路走了出去,子贡进去相见。孔子说: “赐呀! 诗经上说: ‘不是兕不是老虎,却偏偏带了一大群在旷野中奔走。’ 难道是我的主张 (理想) 不对吗? 我为何到了这种地步?” 子贡说: “先生的道 (理想) 大到了极点,所以天下的人不能容纳你,先生还是把你的主张稍为降低些吧!” 孔子说: “赐呀! 优秀的农夫善于种植,却未必善于收获; 优秀的工匠很灵巧,却未必能使别人称心如意。作为君子,能够修炼他的主张,用其纲领来治理统领其事业,却不能为天下所容纳。如今,你不去修你的道,却要求别人容纳? 赐呀! 你的志向不太高远啊!” 子贡走了出去,颜回进去相见。孔子说: “回呀! 诗经上说: ‘不是兕不是虎,却偏偏带了一大群在旷野中奔走。’ 难道是我的主张 (理想) 不对吗? 我为何到了这种地步?” 颜回说: “先生的主张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不能容纳你。然而,先生按照这主张推行下去,不容纳你有什么要紧呢? 他们不容纳你,方才显出先生是君子。所以说,那主张 (理想、思想) 不去修炼的话,是我们的丑陋; 若主张 (思想)既然已经大大地修炼了,却没有人用你,那是有的国家的丑陋。因而不容纳你有什么要紧呢? 不容纳你,方显出先生是君子。” 孔子听了这番话,很开心地笑了,说: “是这样的么?颜氏家族的学子呀! 假使你能够有很多财产,我愿意替你做财务主宰 ” 于是,孔子派遣子贡到楚国去 楚昭王便发兵迎接孔子,才使孔子免了这次祸难。
【鉴赏】 本文记述了孔子受厄于陈蔡的原因、经过,以及孔子对自己 “仁政” 学说的反省,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仁政” 学说的不同态度。
文章先写孔子的 “受厄”。孔子居留于陈、蔡两国间已久,其 “仁政” 理想均不合诸侯之意,故未得到重用。楚救陈于城父时,得知孔子的遭遇,便派人去聘请孔子。正在此时,陈、蔡两国的大夫商议,认为孔子是“贤者”,楚国是大国,如孔子被楚所用,陈、蔡两国的用事大夫就很危险。于是派人围孔子于野,且断粮,使孔子不能去楚,随从的学生都饿病了,不能站立起来。可见,孔子陈、蔡“受厄” 的原因在于陈、蔡的用事大夫对他的妒忌与加害,实质上也是对他推行 “仁政” 思想的抵制。
次写孔子的反省。在这种艰难困境中,孔子反省自己的 “仁政” 学说,并征求几位得意门生对自己 “道” 的看法。子路的回答是: “也许别人认为我们没有仁德,所以不相信我们; 或者认为我们没有智谋,所以不让我们通行。”子路性格直爽勇敢,头脑较为简单,故从自责的角度想的多。子贡的回答是: “先生的 ‘道’ 大到了极点,所以天下的人不能容纳你,你把主张降低些吧。” 子贡善于辞令与经商,富至千金,重实用。所以,他对孔子的 “道” 既肯定,但又认为高不可攀,不如降低标准,以适时用。这一主张受到孔子的批评,认为他“志不高远”。颜回的回答是: “先生的 ‘道’ 至大,所以天下的人不能容纳你。但这有什么要紧呢?他们不容纳你,才能显出先生是君子。所以,那主张 (理想、思想) 不去修炼好,是我们的不足; 如主张 (理想、思想) 已大大地修炼而得不到推行,那是有的国家的丑陋。不容纳你,正说明先生是君子。” 颜回是孔子德行修养最好的学生,他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孔子赞他“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所以,他从比较的角度认为不是孔子的“道”不好而受阻,而是那些人水平低,没有达到孔子要求的道德高度而进行刁难。颜回的分析中肯贴切,受到孔子的称赞。这里,三个学生的不同答话表现了三人不同的性格及道德修养。
最后,孔子派善于辞令的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发兵接孔子,才免除了这场灾难。
文章记事清晰,大部分篇幅在写对话,但人物的性格、心理在对答中得到了有力的表现,可谓言简而意蕴却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