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域图》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两种地图中的一种。
《兆域图》于1974-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中山国都城遗址中山王墓发现,图刻在一块长方形铜板上。图长94厘米,宽48厘米,铜板厚1厘米。图上未记作者及绘制年代,据陪葬品上的铭文考证,此图约绘于公元前310年左右。有人认为此图不是地图,但此图具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关系,属于地图当无疑。
图上的“中山王命”反映了《兆域图》的性质。“王命”曰:中山王命赒修建墓城,并要求按阔狭、大小的标准去作,如发生问题,须依法处置,违者死罪不赦,不执行王命者罪连子孙。铜版图1式2份,1份以葬,1份葬于王府。从图中所表示的内容与墓城建筑的实际情况来看,此图是一幅墓城规划平面地图。与《周礼·春官·冢人》所述及唐贾彦的疏证符合。此图也曾被称作“宫堂图”和“兆窆图”。
《兆域图》中未明确表示方向,但从地图的内容及其表示形式可以确定其方向。图中的“中宫垣”、“内宫垣”上方中间的图形符合有“门”的文字注记,说明这个符号是“门”。在4个宫的上方也有门的图形符号,根据中山王墓发掘表明,墓室门是坐北朝南,从而断定图上方应为南,下方为北,左为东,右为西。图中也未标示比例。从图中所注38个数据可以推算出比例尺。图上长度数据用两种单位,在“丘足”线以外用“尺”表示。这表明绘图者根据需要确定精度的高低,步的精确度显然低于尺的精确度。图中大堂注为“方二百尺”,相当于今天的45米(战国时期1尺折合现公制22.2-23.1厘米)。图上大堂“方”8.67厘米,由此即得“丘足”线内比例尺为1:500。
《兆域图》中门、堂、宫用图形符号表示,“垣”、“丘足”用线表示,图的中心部位有5个堂,是图的主体。“王堂”居中,两侧分别为“哀后堂”、“王后堂”,大小同为“方二百尺”,堂与堂之间相距“百尺”。大堂东西两侧有“夫人堂”和“口堂”两座小堂,面积为“方百五十尺”。5座堂都用封闭粗体实线表示,没有门。图中还有4座宫,从东至西依次为:��东宫、正奎宫、执亘宫、大宫。大小均为“方百尺”。宫的南面都有一个同等大小的门,无文字注记。据推测:这4座宫可能是居住或储藏死者遗物、祭器、祭物或祭祀时歇脚的地方。“丘足”用封闭的细线条表示,所谓“丘”是墓丘,用封土堆成,“丘足”是墓坡的坡脚,是起墓点的基准线。《兆域图》虽然是平面图,但却简单地表示地势的高低和坡度,并用文字注记来说明其地势、坡度和长度,如“丘平者五十尺,其坡五十尺”,前50尺指堂前高平台,后50尺指平台前的斜坡地,这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兆域图》无论从数理要素,还是地理要素方面均反映出晋代裴秀“制图六体”的内容。由此可见,“制图六体”各项内容的产生远在战国时期便已产生,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